2015年国务院办公厅确实发了随机抽查的文件,印发以后,各个部门单独执行“双随机、一公开”要好一些,比如,原来的工商和市场监管部门,这三年来一直都执行得比较好,但没有多部门联合起来。有少数省市进行了探索,总体来说效果很好,但多数省都是部门各自为战。我们感觉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还面临着一些困难和问题。一是,顶层设计有待进一步完善。当时出文件的时候经验不足,有很多东西没有放到顶层设计里去,比如“双随机、一公开”监管的定位、适用范围与重点监管等其他监管手段的关系等,都需要进一步的明确,各地区各部门的认识程度、工作进度不一,操作平台各异,都需要统一优化和系统设计。二是,统筹推进机制尚未建立。部门联合“双随机、一公开”监管,一些地方已经开展探索,但各地牵头部门不同,有的是市场监管局牵头,有的是职能办牵头,有的是营商环境局牵头,五花八门。多数地方没有形成常态,所以这次也有必要加强统一领导,由市场监管部门来牵头。三是,监管责任边界和履职尽职标准不清晰。在“双随机、一公开”监管领域,目前尚未建立统一科学的问责免责体系,基层监管人员对查到什么程度才算尽职尽责存在疑虑。有些部门觉得新办法不好用,还是采取“严防死守”的老办法。“双随机、一公开”执行以后,个别没有抽到的市场主体出问题了,又要追责,这一追责就追到你为什么没查到。因为当时没有抽到他,也没有人举报,最后追监管干部的责,监管干部觉得压力很大。所以,责任边界和履职尽责标准不清晰。四是,基层执法能力和保障措施成为短板。“双随机、一公开”监管我们搞了三年,在总结各地方、各部门经验、教训基础上,进行了完善和提高。相比之下,这个文件算是比较完整和系统的了。谢谢。2019-02-15 15:48:35
账号+密码登录
手机+密码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