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信息公开


2021年上半年庆阳市经济运行情况

来源:庆阳市统计局 发布时间:2021-08-05 【字体:

今年以来,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全市上下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持续巩固拓展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成果,以高质量发展为主题,加快提升全产业链水平。上半年,全市经济稳健运行,总体呈现稳中加固、恢复有力、动能增强的较好态势。

(一)经济运行稳中加快

上半年全市完成生产总值373.34亿元,同比增长7.6%,比一季度提高0.1个百分点;比2019年上半年增长4.3%,两年平均增长2.1%。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27.13亿元,增长13.7%,两年平均增长8.4%;第二产业增加值182.6亿元,增长1.3%,两年平均下降2.1%;第三产业增加值163.61亿元,增长13.3%,两年平均增长6.0%。三次产业结构比为7.3:48.9:43.8,与上年同期相比一产占比提高0.3个百分点,二产占比提高0.7个百分点,三产占比下降1个百分点。三次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12.6%、8.2%和79.2%,三产贡献最高。

(二)实体经济恢复性增长势头巩固

1.农业生产较快增长

上半年,全市完成农业增加值28.54亿元,同比增长13.3%,为2010年来最高增速,比上年同期提高10个百分点。两年平均增长8.2%,比一季度加快3.1个百分点。夏粮生产喜获丰收。全市夏粮播种面积191.82万亩,增长0.8%;预计夏粮总产39.28万吨,增长11.7%;预计单产204.7公斤/亩,增长10.8%。农业种植结构持续优化。油料产量4.52万吨,增长1.8%;蔬菜产量7.15万吨,增长16.2%;水果产量1.97万吨,增长11.3%。畜牧业生产规模扩大。季末大牲畜存栏38.8万头,增长6.9%。牛存栏32.36万头,增长10.3%;羊存栏225.38万只,增长29.0%;猪存栏60.89万头,增长35.7%。牛出栏9.79万头,增长6.0%;羊出栏62.08万只,增长39.7%;猪出栏40.03万头,增长38.6%;家禽出栏1420.41万只,增长1.6倍。牛奶产量增长4.1倍;鲜蛋产量下降6.0%。

2.工业经济保持平稳

1-6月,全市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3.0%,按含油田口径计算,两年平均增长5.0%。轻工业增长较快,轻工业增长11.6%,重工业增长2.8%。中央企业增速回落,中央企业增长1.5%,低于一季度0.8个百分点;地方工业增长21.0%。重点行业仍处降势,采矿业下降1.0%,制造业增长4.6%,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增长42.9%。产品产量以增为主,21种主要工业产品有14种产量实现增长,产品增长面为66.7%。原油产量473.8万吨,增长3.3%;原油加工量171.23万吨,增长2.2%;天然气产量增长39.8%;风力发电量增长19.8%;水泥产量下降6.1%;初级形态塑料增长24.0%。关联指标表现良好,1-6月全社会用电量27.78亿度,增长18.8%,其中工业用电量16.53亿度,增长21.5%;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111.32%,其中石油开采业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137.49%,精炼石油产品制造业出厂价格指数108.77%。可再生能源生产企业增势强劲。从全市的4户可再生电力生产企业看,华电风电、华润风电产值增速均保持在20.0%左右,垃圾焚烧发电的圣元环保随着运营逐渐正常,发电量和垃圾处理量不断攀升,上半年完成产值3237万元,同比增长176.9%,可再生能源生产企业是地方工业增速提升的主要动因。能源消耗控制较好,上半年全市规上工业综合能源消费量55.65万吨标煤,增长11.3%,低于一季度1.8个百分点。从重点能耗行业看,石油、煤炭及其他燃料加工业增长2.3%,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增长7.8%,非金属矿物制品业下降72.8%,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增长13.8%。

3.服务业快速增长

2020年上半年,疫情对第三产业冲击最大,受上年较低基数因素作用,第三产业增加值达到了13.3%的较高增速,高于上年同期14.2个百分点。其中批零业增长12.7%、交通运输业增长15.1%、住餐业增长28.8%、金融业增长1.4%、房地产业增长11.1%、营利性服务业增长17.7%,非营利性服务业增长15.0%。1-5月规模以上服务业7个行业门类中4个行业实现正增长,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增长2.6%,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增长9.4%,卫生和社会工作增长16.1%,文化、体育和娱乐业增长8.2倍。

(三)投资、消费两大需求稳步向好

1.固定资产投资稳定增长,房地产拉动力增强

上半年,全市固定资产投资总额增长13.2%,低于上年同期10.1个百分点,两年平均增长18.1%。从项目个数看,全市在库固定资产投资项目456个,当年新进库209个。5000万元以上项目150个,完成投资额下降4.4%;5000万元以下项目306个,完成投资额增长68%,拉动全市投资8.1个百分点。从三次产业看,第一产业投资额增长2.5倍;第二产业投资额下降6.1%,其中工业投资下降5.2%;第三产业投资额增长7.3%,其中基础设施建设投资下降16.9%。从资金来源看,5000万元以上项目本年到位资金下降17.2%,其中国家预算资金下降24.5%;国内贷款下降5.4%;自筹资金下降35.2%,其它资金增长19.1%。

房地产拉动力强劲。上半年全市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长49.9%,占固定资产投资总额的22.1%,拉动全市固定资产投资增长8.3个百分点。房屋施工面积575.69万平方米,增长42.8%;商品房销售面积58.67万平方米,增长99.2%,其中住宅销售面积55.41万平方米,增长93.8%;商品房销售额34.81亿元,增长1.1倍。

民间投资日趋重要。上半年,全市民间投资增长70.1%,占全市投资比重的51.3%,与上年同期相比提高17.2百分点,民间投资在固定资产投资中的作用日趋重要。

2.市场销售稳中见旺,新兴消费增长强劲

上半年,全市完成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01.5亿元,增长23.4%,高于上年同期34.5个百分点,两年平均增长4.7%。其中,限额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额32.87亿元,增长28.2%。按经营单位所在地分,城镇74.87亿元,增长24.4%;农村26.63亿元,增长20.8%。按消费类型分,餐饮收入12.5亿元,增长32.5%;商品零售89亿元,增长22.2%。从商品销售看,限额以上单位粮油食品类、饮料类、服装类和日用品类商品销售分别增长25.9%、13.4%、18.6%和17.3%,金银珠宝类、通讯器材类、汽车类分别增长25.4%、1.2倍、36.3%,石油及制品类增长23.2%。

新兴消费模式持续强劲,上半年通过公共网络实现零售收入增长85.4%,高于上年同期82个百分点。

(四)质量效益持续改善

1.财税收入增速提升。至6月底,全市完成一般公共预算收入27.14亿元,同比增长16.5%,高于上年同期32.4个百分点,比5月提高11.3个百分点。其中,税收收入完成17.78亿元,增长12.7%,高于上年同期27.9个百分点;非税收入完成9.36亿元,增长24.5%,高于上年同期41.9个百分点。一般公共预算支出134.02亿元,增长2.9%,增速由负转正,实现了年内首次月度正增长。从重点支出看,全市10类民生支出107.0亿元,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79.8%,其中教育支出、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城乡社区事务支出、卫生健康支出、住房保障支出分别增长10.6%、15.1%、14.5%、59.7%、38.1%。

2.存贷规模不断扩大。至6月底,全市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1339.11亿元,同比增长8.6%,其中住户存款余额1043.72亿元,增长9.8%。各项贷款余额806.79亿元,增长6.3%,其中住户消费贷款170.73亿元,增长28.4%。存款余额增速高于贷款2.3个百分点。存贷比为1∶0.6,增量存贷比为1∶0.63。

3.工业企业盈利能力显著增强。1-6月全市规上工业实现营业收入286.6亿元,增长24.1%;利润总额40.1亿元,增长1.3倍;税金总额52.3亿元,增长12%;企业亏损面降低了21个百分点;每百元营业收入中的成本为66.82元,比上年同期降低1.2元。

(五)市场运行稳中向好

1.市场活力持续释放。至6月底全市新登记市场主体9685户,其中新登记企业855户、个体户8756户、农民专业合作社74户。

2.邮政、快递业务快速增长。1-6月全市邮政行业业务收入完成2.32亿元,增长25.3%,高于上年同期8.4个百分点。邮政行业业务总量完成2.06亿元,增长34.9%,高于上年同期20.82个百分点。其中,快递业务收入完成1.1亿元,增长73.7%,快递业务量完成416.31万件,同比增长62.96%,高于上年同期33.95个百分点。

(六)基本民生保障有力

1.城镇登记失业率下降,就业形势持续向好。上半年全市城镇新增就业20353人,完成全年任务的81.4%。6月末,城镇登记失业率为3.44%,比一季度下降0.01个百分点,低于控制目标1.06个百分点。

2.居民收入继续增加,城乡居民收入比值缩小。全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8464元,同比增加1415元,增长8.3%,高于上年同期5.2个百分点,两年平均增长5.7%;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5319元,同比增加641元,增长13.7%,高于上年同期7.9个百分点,两年平均增长9.7%。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值为3.47,比上年同期缩小0.17个百分点,农村增速高于城镇5.4个百分点,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进一步缩小。

3.市场物价涨势温和。1-6月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上涨0.6%,低于上年同期1.7个百分点,八大类消费品价格“五升三降”,交通和通信价格领涨。交通和通信上涨2.9%,其他用品和服务上涨1.2%,居住上涨0.9%,食品烟酒类上涨0.5%,教育文化和娱乐上涨0.4%,生活用品及服务下降0.5%,医疗保健下降0.7%,衣着下降1.0%。在食品烟酒价格中,粮食价格上涨1.9%,鲜菜价格下降1.7%,畜肉价格下降3.4%。商品零售价格总指数101.1%。

【打印正文】
分享到:
【字体: 
浏览次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