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信息公开


2021年一季度庆阳市经济运行情况

来源:庆阳市统计局 发布时间:2021-04-29 【字体:

一季度,面对冬春新冠肺炎疫情考验和不确定的宏观经济形势,全市上下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市重大决策部署,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扎实做好“六稳”工作、全面落实“六保”任务,围绕“十四五”开好局、起好步,埋头苦干、砥砺奋进,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成效持续显现,一季度总体呈现经济恢复有力、质量改善明显、后劲蓄势向好的态势,实现了“十四五”良好开局。

(一)经济运行平稳加固

一季度全市生产总值完成173.56亿元,同比增长7.5%,比2020年四季度提高3.2个百分点,比2019年一季度增长5.4%,两年平均增长2.6%。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0.7亿元,增长8.0%,比2019年一季度增长10.1%,两年平均增长4.9%;第二产业增加值83.69亿元,增长1.6%,比2019年一季度增长0.2%,两年平均增长0.1%;第三产业增加值79.17亿元,增长14.1%,比2019年一季度增长10.8%,两年平均增长5.3%。三次产业结构比由上年同期的5.7:50.9:43.4调整为6.2:48.2:45.6,第三产业比重提高2.2个百分点。三次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6.2%、10.7%、83.1%,第三产业贡献最高。

(二)三次产业“两快一稳”

1.第一产业较快增长

一季度,全市完成农业增加值11.36亿元,在畜牧业有力支撑下同比增长8.0%,为五年来最高增速,比上年同期提高5.8个百分点,两年平均增长5.1%。蔬菜面积11.54万亩,下降0.9%;蔬菜产量1.34万吨,增长6.8%;冬小麦播种面积188.99万亩,增长0.8%;油菜籽播种面积27.82万亩,下降1.4%。季末大牲畜存栏39.92万头,增长2.8%;猪、牛、羊、禽出栏分别增长16.8%、8.2%、18.4%和1.4倍。牛奶产量增长2.2倍;鲜蛋产量增长4.5%。

2.第二产业保持平稳

中央企业增速回落,地方工业增势良好。一季度,全市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3.6%,比2019年一季度增长9.3%,两年平均增长4.5%。分类型看,轻工业增长23.1%,重工业增长3.3%。分属地看,中央企业增长2.3%,低于上年同期3个百分点;地方工业增长27%,高于上年同期18个百分点。分行业看,采矿业下降4.9%,制造业增长22.4%;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增长40%。从产品产量看,21种主要工业产品有16种产量实现增长,产品增长面为76.2%。原油产量233.04万吨,增长2.2%;天然气产量增长47.5%;原油加工量88.02万吨,增长18%;风力发电量增长19.5%;水泥产量增长49.5%;初级形态塑料增长42.2%。从关联指标看,1-3月全社会用电量14.26亿度,增长15.6%,其中工业用电量8亿度,增长11.8%;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103.5%,其中石油开采业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95.7%,精炼石油产品制造业出厂价格指数92.22%。从能耗看,全市规上工业综合能源消费量30.83万吨标煤,增长13.1%。从重点能耗行业看,石油加工业增长19.3%,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增长30.7%,非金属矿物制品业下降77%,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增长9.2%。

一季度全市实现建筑业增加值4.14亿元,增长15.0%。

3.第三产业快速提升。2020年一季度,疫情对第三产业冲击最大,受上年较低基数因素作用,第三产业增加值达到了14.1%的较高增速,高于上年同期17个百分点。其中批零业增长25.7%、交通运输业增长27%、住餐业增长55.4%、金融业增长1.5%、房地产业增长12.3%、营利性服务业增长16.9%,非营利性服务业增长9.1%。规上服务业企业呈恢复性增长,1-2月规模以上服务业七个行业门类中五个行业实现正增长,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增长37.5%,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增长5.6%,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增长16.3%,卫生和社会工作增长46.6%,文化、体育和娱乐业增长4.3倍。

(三)两大需求走势向好

1.固定资产投资较快增长,基础设施增势强劲

一季度,全市固定资产投资总额增长28.1%,高于上年同期29.6个百分点,比2019年增长26.2%,两年平均增长12.3%。从项目个数看,全市在库固定资产投资项目292个,当年新进库45个。5000万元以上项目114个,完成投资额增长1.1%;5000万元以下项目178个,完成投资额增长97.5%。5000万元以下项目贡献力大,一季度全市限下项目完成投资仅占全市固定资产投资的14.8%,但对全市固定资产投资的贡献率达到33.2%。从三次产业看,第一产业投资额增长1.2倍;第二产业投资额下降35.7%,其中工业投资下降36%;第三产业投资额增长52.2%,其中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增长39.6%。从资金来源看,5000万元以上项目到位资金增长5.0%,其中国家预算资金下降24.3%;国内贷款增长2.1倍;自筹资金下降73.2%,其它资金增长4.2倍。

房地产拉动力增强。一季度全市房地产完成投资占固定资产投资的28.5%,增长97.3%,拉动全市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8个百分点,比1-2月拉动力提高9.4个百分点。商品房销售面积18.12万平方米,增长1.7倍。

2.市场销售恢复性反弹,网上零售快速增长

一季度,全市完成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54.38亿元,增长33.2%,高于上年同期47.8个百分点,比2019年增长13.7%,两年平均增长6.6%。其中,限额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额15.94亿元,增长32.9%。按经营单位所在地分,城镇39.82亿元,增长33.6%;农村14.57亿元,增长32.2%。按消费类型分,餐饮收入5.5亿元,增长65%;商品零售48.88亿元,增长30.4%。从商品销售看,消费升级类商品销售增长较快,限额以上单位粮油食品类、饮料类、服装类和日用品类商品销售分别增长11.2%、5.7%、9.8%和2.6%,金银珠宝类、通讯器材类、汽车类分别增长46.3%、1.9倍、54.4%。通过公共网络实现零售收入增长1.8倍。

(四)质量效益稳步提高

1.财税收入实现正增长。至3月底,全市完成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2.42亿元,同比增长1.2%,高于上年同期12.2个百分点,比今年2月提高15.7个百分点,总体呈现由负转正的向好态势。其中,税收收入完成8.14亿元,下降2.9%;非税收入完成4.29亿元,增长9.9%。一般公共预算支出58.52亿元,下降12.1%,降幅比2月末收窄1.4个百分点。从重点支出看,全市10类民生支出44.8亿元,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76.6%,其中科学技术支出、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城乡社区事务支出、卫生健康支出分别增长69.5%、5.5%、21.8%、0.1%。

2.存贷款规模不断扩大。至3月底,全市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1322.29亿元,同比增长9.3%,其中住户存款余额1038.53亿元,增长10.0%。各项贷款余额787.26亿元,增长6.0%,其中住户消费贷款163.25亿元,增长33.5%。存款余额增速高于贷款3.3个百分点。存贷比为1∶0.6,增量存贷比为1∶0.49。

3.规上工业企业盈利水平改善。全市规上工业实现营业收入、利润总额、税金总额分别增长3.7%、24.5%、4.9%,企业亏损面降低了10.9个百分点。

(五)市场运行稳中向好

1.市场活力持续释放。至3月底全市新登记市场主体4709户,其中新登记企业1414户、个体户3221户、农民专业合作社74户。

2.邮政、快递业务快速增长。1-3月全市邮政行业业务收入完成1.24亿元,增长28.9%,高于上年同期18.2个百分点。邮政行业业务总量完成1.09亿元,增长38.3%,高于上年同期30.5个百分点。其中,快递业务收入完成0.52亿元,增长101.3%,快递业务量完成182.3万件,同比增长78.1%,高于上年同期63.6个百分点。

(六)基本民生保障有力

1.城镇登记失业率下降,就业形势稳定。一季度城镇新增就业4022人,完成全年任务的16.1%。3月末,城镇登记失业率为3.45%,比2月下降0.05个百分点,低于控制目标1.05个百分点。

2.居民收入继续增加,农村居民收入增长好于城镇。全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9529元,同比增加731元,增长8.3%,高于上年同期5.9个百分点,比2019年增长10.9%,两年平均增长5.3%;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268元,同比增加389元,增长13.5%,高于上年同期9.8个百分点,比2019年增长17.7%,两年平均增长8.5%。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值为2.92,比上年同期缩小0.14个百分点,农村增速高于城镇5.2个百分点,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进一步缩小。

3.市场物价保持平稳。1-3月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上涨0.4%,低于上年同期2.7个百分点,八大类消费品价格“五升三降”,食品烟酒类价格领涨。食品烟酒类上涨1.5%,其他用品和服务上涨1.4%,居住上涨0.5%,交通和通信上涨0.4%,教育文化和娱乐上涨0.2%,医疗保健下降0.5%,生活用品及服务下降0.6%,衣着下降1.4%。在食品烟酒价格中,粮食价格上涨2.1%,鲜菜价格上涨0.1%,畜肉价格下降0.2%。商品零售价格总指数100.6%。

【打印正文】
分享到:
【字体: 
浏览次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