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上半年庆阳市经济运行情况
今年以来,面临国内疫情多点散发、超预期突发因素冲击、经济下行压力进一步加大的宏观经济形势,全市上下高效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深入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各项决策部署和工作要求,加强经济运行监测调度,全力推动稳增长一揽子政策措施落地见效。上半年,全市经济呈现平稳运行、承压发展态势,民生保障有力有效,社会大局保持稳定。
(一)上半年经济承压低速增长
进入4月,在全国疫情防控形势持续向好的情况下,各行业各部门全力推动企业复工复产、复商复市。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和省政府稳住经济一揽子政策措施,市委、市政府结合实际从11个方面制定56条措施,帮助市场主体生产保持稳定。但受骨干企业生产进度滞后影响,上半年全市经济增速回落明显。初步核算,上半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完成432亿元,同比增长3.2%(按不变价格计算),增幅较一季度回落2.2个百分点。从三次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28.36亿元,增长9.6%;第二产业增加值233.89亿元,增长1.1%;第三产业增加值169.75亿元,增长4.1%。从产业结构看,三次产业结构比为6.6:54.1:39.3,与上年同期相比一产占比下降0.7个百分点,二产提高5.2个百分点,三产下降4.5个百分点。从增长贡献看,三次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22.5%、16.0%、61.5%,拉动经济增长0.7个、0.5个、2个百分点。
(二)夏粮喜获丰收,畜牧业发展强劲
自上年10月开始,全市各地降水明显增多,有效补充了持续干旱造成的土壤水分亏空,今年上半年自然灾害相对较少,十分有利于越冬作物春季生长。加之3月上旬气温持续偏高、光照充足,对冬小麦、油菜及林果生产极为有利。上半年,全市完成农业增加值29.92亿元,同比增长9.5%,比一季度加快1.1个百分点。夏粮生产喜获丰收。全市夏粮播种面积195.33万亩,增长1.8%;预计夏粮总产40.17万吨,增长1.9%;预计单产205.6公斤/亩,增长0.1%。农业产业结构持续优化。蔬菜产量8.25万吨,增长15.3%;油料产量4.67万吨,增长3.3%;园林水果产量2.09万吨,增长5.7%。畜牧业发展势头强劲。季末大牲畜存栏40.95万头,增长5.53%。牛出栏10.51万头,增长7.4%;猪出栏45.12万头,增长12.7%;羊出栏71.52万只,增长15.2%;家禽出栏1399.60万只,下降1.5%。牛奶产量增长0.35%;鲜蛋产量下降0.7%。
(三)工业增速回落明显,企业效益总体较好
上半年,全市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3.5%,比一季度回落2个百分点。地方工业增势良好。中央企业增长2.9%,地方工业增长12.8%。主要行业有升有降。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增长5.3%;石油加工业下降15.1%;开采专业及辅助性活动下降0.7%;农副食品加工业下降18.7%;医药制造业下降2.2%;非金属矿物制品业下降6.5%;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增长13.9%。主要产品产量保持增长。原油产量510.24万吨,增长5.7%;煤炭产量245.11万吨,增长12倍;天然气产量2.49亿方,增长19.4%;原油加工量153.35万吨,下降10.4%。关联指标表现良好。1-6月全社会用电量29.35亿度,增长5.7%,其中工业用电量17.05亿度,增长3.1%。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118.5%,其中石油开采业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159.1%,精炼石油产品制造业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140.2%,煤炭开采和洗选业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120%。
重点企业盈利能力持续增强。1-6月,全市规上工业企业实现营业收入426.36亿元,增长44.6%;利润总额89.37亿元,增长116.5%;税金总额89.35亿元,增长57.8%;营业收入利润率为20.96%,同比提高6.96个百分点。
(四)投资保持较快增长,工业投资表现突出
至6月底,全市固定资产投资总额增长13.7%,比一季度提高3.9个百分点。项目入库成效显著。全市在库固定资产投资项目634个,当年新进库254个。5000万元以上项目173个,完成投资额增长10.7%;5000万元以下项目399个,完成投资额增长43.8%;房地产开发项目62个,完成投资额下降2.1%。二产投资快速增长。第一产业投资额下降15.8%;第二产业投资额增长146.2%,其中工业投资增长145.3%;第三产业投资额下降14.1%,其中基础设施建设投资下降26.8%。
(五)服务业逐步恢复,规上服务业稳步增长
上半年,全市服务业完成增加值169.75亿元,同比增长4.1%。分行业看,批零业增长0.9%,交通运输业增长18.2%,住餐业下降4.4%,金融业增长2.8%,房地产业增长5.8%,营利性服务业下降0.9%,非营利性服务业增长6.0%。从规上企业看,1-5月,全市规模以上服务业实现营业收入14.24亿元,增长10.8%,纳入核算的23户营利性服务业企业完成营业收入10.17亿元,增长5.8%。
(六)市场销售有所改善,基本生活类商品销售较快增长
上半年,全市完成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02.59亿元,增长1.1%,比一季度提高0.5个百分点。其中,限额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额39.05亿元,增长14.2%。城镇消费引领增长。城镇77.29亿元,增长3.2%;乡村25.3亿元,下降5.0%。零售业平稳增长。餐饮收入11.54亿元,下降7.7%;商品零售91.05亿元,增长2.3%。基本生活类商品销售增长较快。限额以上单位粮油食品类、饮料类和烟酒类商品销售分别增长25.7%、9.3%和21.6%。石油类商品零售贡献加大。受石油类商品价格持续攀升、促销优惠储值活动等因素推动,全市限额以上石油及制品类商品量价双涨,1-6月限额以上石油及制品类零售额增长30.8%,较一季度提高8.7个百分点。新能源汽车销量提升。受油价攀升影响,居民购车观念转变,限额以上新能源汽车销售增长1.7倍。线上销售保持较快增长。1-6月通过公共网络实现零售收入2177万元,增长18.5%。
(七)财政收支加快增长,金融存贷稳健运行
至6月底,全市完成一般公共预算收入33.57亿元,扣除留抵退税因素后同比增长36.7%,比5月加快7个百分点。其中税收收入完成21.55亿元,增长41.0%;非税收入完成12.02亿元,增长28.4%。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完成162.72亿元,增长21.4%,比5月加快2.4个百分点。教育、社会保障和就业、节能环保、农林水事务等涉及基本民生的支出分别增长19.8%、18.8%、1.2倍、45.5%。
全市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1494.23亿元,同比增长11.6%,高于上年同期3个百分点,其中住户存款余额1177.03亿元,增长12.8%。各项贷款余额862.15亿元,增长6.9%,高于上年同期0.3个百分点,其中住户消费贷款199.43亿元,增长16.8%。存贷比为1∶0.58,增量存贷比为1∶0.26。
(八)居民收入稳步提高,市场物价上涨温和
上半年,全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9185元,同比增加721元,增长3.9%;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5622元,同比增加303元,增长5.7%。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值为3.41,比上年同期缩小0.06个百分点,农村增速高于城镇1.8个百分点,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进一步缩小。
1-6月,全市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上涨1.5%,其中食品类上涨0.1%,非食品类上涨1.8%,八大类消费品价格“七升一降”,交通和通信类价格领涨。交通和通信上涨6.1%,其他用品和服务上涨3.0%,衣着上涨1.6%,居住上涨1.6%,生活用品及服务上涨0.8%,食品烟酒类上涨0.3%,医疗保健上涨0.2%,教育文化和娱乐下降0.2%。
账号+密码登录
手机+密码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