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信息公开


庆阳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庆阳市人工影响天气能力提升行动实施方案的通知

来源:庆阳市气象局 发布时间:2023-04-23 【字体:

各县(区)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门,市管工业园区(集中区)管委会,中、省驻庆各单位:

《庆阳市人工影响天气能力提升行动实施方案》已经市政府同意,现印发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


庆阳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2023年4月20日            

  

                  

庆阳市人工影响天气能力提升行动实施方案

 

为全面贯彻落实《庆阳市气象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庆政发〔2022〕50号)文件精神,补齐我市人工影响天气能力短板弱项,提升我市人工影响天气保障能力、作业能力、安全能力和管理水平,推动我市人工影响天气(以下简称“人影”)工作高质量发展,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认真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防灾减灾的重要论述和对气象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围绕全市经济高质量发展大局,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准确把握人影地方气象事业的基础性、公益性定位,完善体制机制,以建立人影研究型业务、趋利型服务、减灾型保障为主攻方向,以提高科学作业、精准作业、安全作业能力为重点,充分发挥气象防灾减灾第一道防线作用,全方位保障生命安全、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为加快建设幸福美好新庆阳提供坚强支撑。

(二)基本原则。

——坚持以人为本、服务发展。把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放在首位,聚焦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保障粮食安全等主体功能区战略,积极开展人影作业,最大限度降低灾害损失。紧紧围绕全市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强化科技创新,提高作业水平和服务效益。

——坚持政府主导、部门联动。落实人影地方气象事业政府领导、协调及属地责任,明确相关部门职责,构建“政府主导、部门联动、军地协同、齐抓共管”的人影工作新格局,发挥部门优势,形成工作合力。

——坚持统筹规划、因地制宜。统筹区域与地方发展,完善规模适度、功能合理、上下协同、市县协作的人影工作体系和服务布局。强化顶层设计、区划应用、统筹规划、联合发展,打破地域性隔阂,突出上下游效应。

——坚持安全至上、防控结合。牢固树立安全生产是人影工作底线要求的观念,紧盯关键领域和薄弱环节,不断完善管理制度,健全监管机制,落实监管措施,提高风险防范和安全作业能力。

——坚持依法规范、标准先行。健全和完善人影法律法规和标准体系,提高人影工作法治化、规范化管理水平。

(三)发展目标。

能力提升行动实施完成后,形成组织完善、服务精细、保障有力的人影工作体系,现代化水平和精细化服务能力稳步提升。人影作业点布局科学合理、作业点密度基本符合防灾减灾需求,积极协调省人影办“新舟60” 飞机在我市实施人工增雨(雪)作业,立体化的增雨(雪)作业基本覆盖全市范围,人工防雹保护面积达到7400平方公里,基本覆盖全市农林业种植区域。“政府主导、部门协同、综合监管”的人影安全防线更加巩固,“三管理”(逐级管理、清单管理、风险管理)、“三防范”(制度防范、技术防范、人员防范)的安全管理责任体系得到有效落实。全市作业点实时信息监控率和标准化率、物联网监控覆盖率分别达到100%和95%以上,实现高炮、火箭安全加密装置全覆盖。

二、工作任务

(一)围绕国家重大战略,实施保障能力提升行动。

1.强化乡村振兴保障。聚焦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增绿,结合农业种植结构调整和特色产业发展规划,科学规划调整建设人影作业点,加大重点区域、重要农事季节的抗旱、防雹作业力度,强化动态监测和区域联防,减轻灾害损失,促进粮食及经济作物稳产增收,保障“陇东粮仓”粮食安全。高效服务农业农村发展,持续助力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责任单位:市气象局、市人影办、市农业农村局、市乡村振兴局,各县区政府)

2.强化生态文明保障。紧密结合生态文明建设需求,积极应对气候变化,围绕“五区”(北部沙化地综合治理区、西部生态脆弱修复区、中部绿化美化先行示范区、南部森林质量提质增效区、东部子午岭森林资源保护区)、“五河”(沿黄河中游庆阳支流马莲河、蒲河、柔远河、元城河、葫芦河)建立人工增雨(雪)作业机制,强化作业调度,积极开展生态修复型人影作业,发挥其在水源涵养、水土保持、植被恢复、生物多样性保护、水库增蓄水等方面的作用。推进人影作业由防灾减灾型向生态修复型拓展,实现人影服务与生态文明建设融入式发展。(责任单位:市气象局、市人影办、市生态环境局、市自然资源局、市水保局、市林草局,市水务局,各县区政府)

3.强化重大应急保障。完善应对森林草原火灾火险、异常高温干旱等事件的人影应急工作机制,及时启动相应的人影作业。加强强对流等极端天气监测预警。根据重大活动需要,建立人影试验演练工作机制,制定工作方案,加强技术储备,联合开展人工增雨(雪)、人工防雹、人工消减雨等作业,保障重大活动顺利开展。(责任单位:市气象局、市人影办、市农业农村局、市应急局、市林草局,各县区政府)

(二)围绕经济社会发展,实施作业能力提升行动。

4.提升监测能力。加强卫星云降水参量和产品的应用,依托西峰新一代天气雷达升级改造、环县X波段雷达建设、庆阳地面骨干自动站升级改造等重点工程项目,提升云水资源地基监测能力,构建“天—空—地”云水资源立体监测系统,强化与气象其他业务融合发展,实现部门观测设备和监测数据的共享共用。加强多源观测的云降水信息挖掘和应用开发,推进云水资源特征量的实时精细监测。(责任单位:市气象局、市人影办、市发展改革委、市自然资源局、市水务局,各县区政府)

5.提升作业能力。一是积极协调,提高飞机驻地保障。按照省人影办要求,推进“新舟60”人工增雨(雪)飞机驻庆机场保障能力建设。二是加大力度,提高现有作业点的作业能力。对全市现有的符合作业条件的23个高炮作业点按照“37高炮+固定火箭”二合一模式改造为标准化综合作业点(以下简称“综合作业点”);对不符合作业条件的7个高炮作业点(环县2个、华池3个、庆城1个、正宁1个)迁建后,再改造为综合作业点。三是科学布局,提高作业点密度。按照我市生态环境现状、农林果业布局规划,结合各县区气候特点、冰雹灾害移动路径和干旱灾害易发区域特征,环县北部主要以修复生态环境、增加水源涵养为目的,布设增雨(雪)火箭作业点为主,防雹高炮作业点为辅。其他县区全部布设综合作业点,增雨(雪)以火箭为主、高炮为辅,防雹以高炮为主、火箭为辅。规划布局为:全市新增44个综合作业点,6个固定火箭作业点。其中:环县新建4个综合作业点,6个固定火箭作业点;华池县新建7个综合作业点;庆城县新建6个综合作业点;镇原县新建8个综合作业点;西峰区新建3个综合作业点;合水县新建7个综合作业点;宁县新建5个综合作业点;正宁县新建4个综合作业点。各县(区)可结合实际在此基础上增加作业点。四是加强联动,提高应急保障能力。为全市11部人影作业移动车辆配置新型自动化车载式火箭发射架,以满足我市干旱集中增雨(雪)及应急保障联动作业需要(见附件)。(责任单位:市气象局、市人影办、市财政局、市生态环境局、市农业农村局、市自然资源局、市水务局,各县区政府)

6.提升指挥能力。优化人影实时业务,通过作业条件监测预报识别、催化模拟与作业效果预估、效果检验等关键技术研发,建立适当的作业时机、部位和剂量业务指标体系,提升“五段”实时业务的“三适当”“三合理”人影作业核心技术和业务产品释用水平,推动作业实施向“定点、定时、定量”转变。在市人影办建设智慧型人影监测预警和作业指挥业务平台,平台包含探测资料采集处理子系统、人工增雨(雪)和人工防雹作业需求分析子系统、人工增雨(雪)作业潜力识别子系统、人工增雨(雪)作业条件预报子系统、空域申请系统、指挥调度子系统、增雨(雪)和防雹作业效果检验、大屏幕显示子系统和指导产品发布子系统等9部分内容。在各县区安装客户端,用于业务产品接收和指挥联动。(责任单位:市气象局、市人影办、市财政局,各县区政府)

7.提升评估能力。在董志塬和环县半干旱地区建设人影外场实验基地,满足人影作业对各种不同天气特征的试验和观测分析,为持续性进行科学指挥和作业效果检验提供科技支撑。建设内容:在驿马镇西峰天气雷达站、环县北郭塬雷达站分别布设综合作业点,分别安装6要素自动气象站和雨滴谱仪。(责任单位:市气象局、市人影办、市财政局,庆城县政府,环县政府)

(三)围绕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实施安全能力提升行动。

8.推进人影安全工作信息化。为全市74个综合作业点和15个固定火箭作业点布设全天候5G实景监控系统,全天候监控作业点的运行情况,及时发现排除安全隐患,确保人影作业及弹药安全。加快推进人影安全监管能力建设,完善作业装备信息管理规范及标准,应用物联网、生物识别、电子围栏等信息技术手段,配备一键报警、视频监控、智能终端等安全防控装置,提升作业站点、运输车辆、弹药库等关键部位和场所的综合安全防护水平。推进录音电话和信息化平台相结合的空域报批系统,建立录音或数据存档机制,提高空域审批率。应用人影安全管理系统,及时采集安全隐患排查、作业人员身份和培训等基本信息,在平台上实现动态年检。(责任单位:市气象局、市人影办、市财政局、市公安局,各县区政府)

9.提升人影作业装备安全性能。推广高炮安全锁定装置、火箭发射控制器加密技术,提升现有装备安全防控能力,试用并配置通用火箭架、新型弹药等,提升人影作业装备整体安全性能。(责任单位:市气象局、市人影办、市财政局,各县区政府)

10.完善人影安全责任体系。落实《人工影响天气安全管理规定》和属地监管责任。全面推进清单管理、逐级管理和风险管理,建立各级人影安全责任清单、制度清单、标准清单,开展分级、分领域的安全风险隐患排查和整改。推动将人影作业安全纳入各级政府安全生产监管体系和考核体系,建立“隐患清单”等多种方式相结合的考核管理制度,与相关部门开展联合检查督查。(责任单位:市应急局、市气象局、市人影办,各县区政府)

三、保障措施

(一)强化组织领导。人影工作属地方气象事业,在服务农业生产、支持防灾减灾救灾、助力生态文明建设和保障重大活动等方面具有不可或缺的作用。市、县区政府要加强对人影工作的领导和协调,要把人影工作纳入当地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健全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根据经济社会发展和行业部门的需求,积极开展常态化的人影作业,气象、发展改革、财政、农业农村、水务、自然资源、应急、公安、民航等部门要明确职责,形成工作合力,构建“政府主导、部门联动、军地协同、齐抓共管”的人影工作新格局。各县区政府要研究解决推进能力提升行动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确保人影能力提升行动早日完成,尽快发挥效益,最大限度地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二)加强资金保障。按中央与地方财政事权和支出责任划分改革要求及国家既定政策,强化气象事业发展资金保障。厘清界定市县支出责任,强化气象事业发展规划属地管理和气象规划重点工程地方立项批复,按照“谁受益,谁承担”原则,落实项目建设用地和地方项目建设经费等,市级重点支持规划部署、业务指导及人影指挥、外场试验、安全监管等资金;县(区)重点支持作业点建设、作业设备购置、人员培训等资金。市、县(区)财政要将人影工作所需的作业、人员、弹药、培训等经费纳入本级财政预算。市县气象部门要按规定认真履行组织实施和指导管理职责,确保人影工作发挥更大效益。(责任单位:市财政局、市气象局、市人影办,各县区政府)

(三)加强队伍建设。围绕重大科技攻关,加强人影创新团队和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培养相关专业科技人才。加强基层专业化作业队伍建设,强化技术培训,健全聘用管理制度和激励机制,配强骨干力量,提升队伍素质。健全人影作业人员劳动保护、人身意外伤害和公众责任保险等保障制度,按规定落实津补贴政策,保障合理待遇,稳定人员队伍。

(四)加强宣传引导。大力宣传人影工作在保障粮食安全、生态环境等国家重大战略和经济社会发展、防灾减灾救灾中的作用,开展多种形式的科普教育,提高全社会对人影工作的科学认识。对在人影工作中做出突出贡献的单位和个人进行表彰奖励。


PDF版本下载:庆政办发〔2023〕38号

word版本下载:庆政办发〔2023〕38号

(此件部分公开)


相关解读:关于《庆阳市人工影响天气能力提升行动实施方案》的政策解读


【打印正文】
分享到:
【字体: 
浏览次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