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信息公开


关于《促进2020届庆阳市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的若干措施》的政策解读

来源:庆阳市人社局 发布时间:2020-10-19 13:48:33 【字体:

近日,庆阳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印发《关于促进2020届庆阳市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的若干措施》(庆政办发〔2020〕83号,以下简称《若干措施》)。现就《若干措施》有关政策解读如下:

一、《若干措施》出台的背景和意义

就业是最大的民生。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今年我市稳就业任务异常艰巨和繁重。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扎实做好“六稳”工作,落实“六保”任务,把“稳就业”“保就业”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全力做好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按《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强化稳就业举措的实施意见》(国办发〔2020〕6号)和《甘肃省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若干措施》(甘教厅〔2020〕44号)等文件要求,结合实际,近日市政府办公室印发了《若干措施》,为疫情防控期间和今后一段时期我市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是积极应对疫情影响、全面强化稳就业的主要举措,也是对我市就业政策体系的进一步完善和创新。

二、《若干措施》的主要内容

《若干措施》从4个方面,提出了17条具体措施。

(一)营造良好环境

1.加大就业创业政策宣传力度。要不断丰富宣传手段、改进宣传方式、加大宣传力度,及时公开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的政策、措施和实施情况,详细解读各项就业创业促进政策,大力宣传就业创业先进典型,积极引导社会各界对建档立卡贫困家庭毕业生等重点群体毕业生给予更多关心。

2.引导毕业生和用人单位转变就业观念。一是要以灵活、多样的形式,引导毕业生和家长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就业观,帮助他们认清形势,了解政策,疏导心理,转变观念;二是引导毕业生正确评价自己,客观定位,明确“首先是劳动力,其次是人才”的道理,降低就业期望值,接受“先就业、后择业”的新理念,鼓励毕业生不仅面向机关事业单位、国有大中型企业就业,还要更多的面向民营企业、面向所有行业和所有职业选择就业。三是引导企业等用人单位更好履行社会责任,自觉维护稳就业、保就业的大局,完善工资总额合理增长机制,努力提高人才福利待遇,争取提供新的就业岗位,加大人才储备力度。促使企业进一步加强对员工的人文关怀,增强企业的吸引力、凝聚力,提高就业人员的归属感和稳定性。

(二)拓宽就业渠道

3.引导企业稳岗保就业。引导各类企业以招募创业合伙人、员工招聘、提供实习和见习岗位等多种形式为高校毕业生提供就业岗位,在庆国有企业要扩大高校毕业生招聘规模,招用毕业年度高校毕业生占新招聘人员比例不低于70%,并将完成情况纳入企业负责人年度考核。对中小微企业招聘当年应届高校毕业生,且签订一年以上劳动合同的,由各县(区)从就业补助资金中给予企业一次性吸纳就业补贴,每吸纳1名毕业生给予1000元补贴。

4.支持灵活就业。已就业毕业生调整改派时间由一年延长到两年。灵活就业人员可根据本人意愿将户籍和档案转入生源地或就业地市级或县级公共就业人才服务机构。对应届高校毕业生灵活就业的,给予最长两年社保补贴,补贴标准不超过其实际缴费的三分之二。

5.扩大基层就业规模。统筹实施选拔普通高校毕业生到基层就业服务项目,其中“三支一扶”项目110名、“特岗教师”项目894名、“西部计划”项目45名,服务期满的项目人员所在基层乡镇事业单位有编制空缺的可通过考核、考察等公开招聘方式直接聘用,由市县(区)组织、编制、人社部门办理相关手续,不再实行试用期。进一步完善鼓励高校毕业生到基层工作的服务保障机制,落实好各项优惠扶持政策,提高从基层就业服务项目人员中招录公务员、选聘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的比例,解决好高校毕业生到基层就业的“后顾之忧”。落实部分专业高校毕业生免试取得相关职业资格证书改革措施。畅通民营企业专业技术职称评审渠道。

6.扩大升学入伍规模。积极争取国家和省上支持,调整高校招生结构,努力争取招生计划。支持高校毕业生参加研究生、专升本考试,为毕业生提供更多升学深造的机会。积极开展“征兵宣传进高校”活动,提高应届毕业生征集比例,凡体格检查和政治考核合格的应征应届毕业生,优先批准入伍、选择部队去向。参军入伍的翌年毕业的大学生,采取灵活的方式完成规定学业和毕业答辩,取得规定学分后,可免毕业实习,由所在高校按学制规定的毕业时间颁发毕业证书和学位证书。各高校要主动加强与兵役机关的衔接配合,圆满完成2020年全市大学生征兵任务。

7.拓展科研、社区、医疗岗位。开发适合毕业生的科研助理岗位,2020年各高校、科研机构和企业新开发科研助理岗位要占现有岗位的5%以上,新增岗位全部用于高校应届毕业生。开发城乡社区等基层公共管理和社会服务岗位,公开招聘一批乡村教师、医生、社会工作者充实基层服务力量,新增岗位优先招聘高校毕业生,招聘应届毕业生比例不低于70%。

(三)完善支持政策

8.加大公务员和事业单位招聘力度。市内各级各类事业单位招聘工作人员,同等条件下,优先聘用有基层工作经历的毕业生。招录公务员,除定向和特殊需求职位外,原则上主要招录应届高校毕业生:2020年计划招录公务员129名,其中面向应届高校毕业生54名;今明两年机关事业单位空缺岗位主要用于专项招录(聘)高校毕业生(含择业期内未落实工作单位的高校毕业生):2020年计划公开引进急需紧缺人才475名,公开招聘工作人员68名。

9.严格落实“先上岗、再考证”阶段性政策。对中小学、幼儿园、中等职业学校教师资格和护士执业资格、渔业船员资格、执业兽医资格、演出经纪人员资格、专利代理师资格等5项准入类职业资格实施“先上岗、再考证”阶段性措施,凡符合该5项职业资格考试报名条件的高校毕业生,可以先上岗从事相关工作,再参加考试并取得职业资格。用人单位在2020年12月31日前招聘高校毕业生的,不得将取得上述职业资格作为限制性条件。对实施“先上岗、再考证”阶段性措施的准入类职业资格,高校毕业生参加事业单位公开招聘被聘用从事相关工作的,事业单位与先上岗的高校毕业生签订聘用合同时,应当按规定约定1年试用期。

10.扩大企业就业规模。企业是吸纳就业的主渠道,要采取多种措施鼓励中小微企业吸纳就业,组织实施支持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到企业就业项目,积极配合省上完成支持630名庆阳籍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到企业就业、财政给予招聘毕业生每人每月1500元生活补贴的扶持就业任务。对中小微企业招用毕业年度高校毕业生,签订1年以上劳动合同且实际履行3个月以上的,按每人1000元的标准给予企业一次性吸纳就业补贴。鼓励国有企业今明两年连续扩大高校毕业生招聘规模,不得随意毁约,不得将本单位实习期限作为招聘入职的前提条件。

11.扩大自主就业创业规模。组织实施高校毕业生创业支持计划,加快落实创业担保贷款、免费场地支持等措施,扩大创业带动就业。对符合条件的高校毕业生个人创业的,可申请不超过20万元创业担保贷款;对符合条件的高校毕业生合伙创业的,可申请不超过130万元创业担保贷款;对符合条件的小微企业最高可申请不超过300万元的创业担保贷款。

12.扩大就业见习培训规模。支持企业、政府投资项目、科研项目设立见习岗位,给予见习单位补贴支持,吸纳更多毕业生参加见习。今年完成400人以上青年就业见习计划。加强和规范见习管理,提高见习质量和留用率。对因疫情影响见习暂时中断的,相应延长见习单位补贴期限。对见习期未满与高校毕业生签订劳动合同的,给予见习单位剩余期限见习补贴。组织实施好高校毕业生专项培训计划,助力毕业生以一技之长实现就业。

13.确保重点群体毕业生充分就业。扎实开展重点群体高校毕业生就业帮扶工作,对建档立卡贫困家庭、零就业家庭、身体残疾和入伍复学等五类重点群体高校毕业生作为帮扶重点,建立帮扶记录,实施“一对一”援助行动。2020年将未摘帽贫困县镇原县生源毕业生纳入重点帮扶范围。对通过市场渠道确实难以实现就业的困难毕业生,按规定通过公益性岗位托底安置。按每人1000元的标准,继续做好困难毕业生一次性求职创业补贴发放工作。

14.加强离校未就业毕业生就业帮扶。持续不断地开展网络招聘,有序恢复线下招聘活动。引导用人单位推迟面试体检和签约录取时间。离校未就业应届毕业生可根据本人意愿,将户口、档案在学校保留两年或转入生源地公共就业人才服务机构,以应届生身份参加用人单位考试、录用,落实工作单位后参照应届毕业生办理相关手续。各级公共就业人才服务机构对应往届毕业生报到证接收、档案转递等相关业务不限定时间,可随时办理。积极开展就业服务活动,对离校时尚未落实工作的高校毕业生,全面纳入实名制管理,延长报到接收、档案转递、落户办理的时限。

(四)压实工作责任

15.健全考核机制明确考核目标。把毕业生就业政策落实和实施效果作为对县(区)、市直有关部门城镇新增就业工作的一项督导考核内容。各高校毕业生初次就业率要保持基本稳定,到2020年9月1日,高校应届毕业生初次就业率不低于70%,各高校重点群体毕业生就业率不低于本校整体平均水平。对2020年9月1日前本科高校初次就业率达到85%、高职高专学校达到90%的高校给子通报表彰奖励,就业率低于去年同期水平的高校取消评优选先资格,约谈党委、行政主要负责同志,并坚决减少招生、控制招生或调减增幅。

16.严格落实就业工作“四不准”要求。严守毕业生就业工作底线,严格落实就业工作“四不准”要求,不准以任何方式强迫毕业生签订就业协议和劳动合同,不准将毕业证书、学位证书发放与毕业生签约挂钩,不准以户档托管为由劝说毕业生签订虚假就业协议,不准将毕业生顶岗实习、见习证明材料作为就业证明材料。坚决杜绝“被就业”“假就业”,严防就业率“掺水”,确保就业数据真实有效。

17.形成工作合力。要提高政治站位,立足促进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高度,深刻认识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在“六稳”“六保”中的首要地位,拿出最多岗位、提出最有效举措、汇集最大合力,切实促进高校毕业生更充分就业。

相关文件:庆阳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印发《关于促进2020届庆阳市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的若干措施》的通知

分享到:
【打印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