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信息公开


庆阳市人民政府关于全市开展机关事业单位"吃空饷"问题集中治理工作总结报告

来源: 发布时间:2015-02-09 【字体:

庆政发〔2015〕16号

省机关事业单位"吃空饷"治理办:

  根据国务院、省政府关于开展机关事业单位"吃空饷"问题集中治理工作的总体部署,我们从去年12月30日开始,分三个阶段,在全市各级机关事业单位集中开展了财政供养人员"吃空饷"问题专项治理工作。工作中,各县区、各部门高度重视,精心组织,严格程序,认真实施,截至目前,集中治理工作已基本结束。现将情况总结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本次全市共纳入集中治理单位3667个,其中市直350个,县区3317个。涉及人员104885人,其中市直16363人(在职正式职工11417人、离退休4946人);县区88522人 (在职正式职工70938人、离退休17584人)。

  二、查处情况

  截止2015年1月31日,全市共查出"吃空饷"人员43人。其中,在职正式职工41人(市直4人,县区37人),离退休2人,均在合水县。43人中,行政机关15人,其中,市直2人,县区13人;事业单位28人,其中,市直2人,县区26人。共涉及资金961944元,其中,市直148002元,县区813942元。

  (一)已查处29人,追缴资金376367元。

  已查处的29人,按类型界定:一是因在机关事业单位挂名并未实际到岗上班,领取工资、津贴补贴的6人。其中宁县5人,正宁1人,已按规定停发工资、辞退人员。二是因旷工或请假期满无正当理由逾期不归等原因,按照规定应当与单位终止人事关系,但仍在原单位领取工资、津贴补贴的19人。其中,市直1人(秦坤渝,市中级人民法院,吃空饷时间2014年8至11月,金额9786元,现已辞退)。县区18人,其中庆城2人,华池4人,合水县4人,均已辞退;镇原县8人,辞退1人,辞职2人,自动离职5人。三是已死亡,仍由他人继续领取工资、津贴补贴的2人(合水县),现已停发工资,其中1人多领的工资已收缴。四是因受党纪政纪处分及行政、刑事处罚等,但仍未停发或按原标准领取工资、津贴补贴的2人(华池县),目前人员已辞退。

  (二)未处理14人,尚未缴回资金585577元。

  未处理的14人,按类型界定:一是因旷工或因请假期满无正当理由逾期不归等原因,按照规定应当与单位终止人事关系,但仍在原单位领取工资、津贴补贴的6人。其中市直2人(朱亚敏,庆阳广播电视台,2014年至今长期请病假不上班,单位多次电话联系,至今未到岗,请假期间的工资津贴共计37938元,由单位代管,本人和单位都没有支取;杜亚妮,市陇剧研究所,2011年3月在单位组织排练过程中摔倒,膝盖受伤,经市人民医院诊断为"右膝关节髌骨脱位,内侧韧带撕裂,软组织受伤、关节脱位",本人从2011年12月起请假离开单位接受治疗,随后电话号码变更,一直联系未果,其2012年1月至2014年12月工资共97434.12元,由单位保管,本人和单位都未支取)。县区4人,其中,西峰区3人(西峰区市政管理局王京,庆阳二中卢敏、杨志恒)。华池县1人(华池一中唐丽娟)。二是因受党纪政纪处分及行政、刑事处罚等,按规定应该停发或降低工资待遇,但仍未停发或按原标准领取工资、津贴补贴的8人。其中,市直1人(市药监局高立龙),西峰区7人(西峰区工商局孙述金、杨东明、张海峰、巩波、郭先义、孙金峰、安小刚),以上8人,因涉嫌贪污(共案),被庆阳市人民检察院于2014年6月批准逮捕,正在羁押,按照规定应当执行羁押期间的相应工资待遇,目前单位暂未做出相应处理。对未上缴的585577元,我们正在督促相关县区和部门继续追缴。

  三、主要做法

  1. 抓部署,促启动。按照国务院"吃空饷"电视电话会议和省上《关于开展机关事业单位"吃空饷"问题集中治理工作意见的通知》精神,我们结合实际研究制定并印发了实施方案,成立了由市政府分管领导任组长的集中治理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并从组织、编制、财政、人社、审计等部门抽调6名专职工作人员,分三个组(即综合协调联络组、督查核实宣传报道组、日常业务办理处置组)集中办公。各县区也非常重视,都成立了由政府分管领导主抓的工作机构,确定专职工作人员,制定实施方案、明确任务、强化措施、细化责任、力促落实,确保整体工作顺利开展。

  2. 抓学习,熟政策。"吃空饷"集中治理工作政策性强、涉及面相对较广,关系广大干部职工的切身利益。因此,我们始终将学习掌握各项政策作为工作的前提,组织认真学习了国务院"吃空饷"电视电话会议精神和省上"吃空饷"问题集中治理工作通知,干部人事管理、工资管理相关政策规定,明确了治理工作范围对象,熟知了机关事业单位和个人"吃空饷"的认定标准,为整体工作的有序开展奠定了基础。

  3. 抓宣传,强监督。吃空饷"集中治理工作开展伊始,市、县区两级充分利用大众媒体作了刊登和宣传,公布了组织"12380",编办"12310"、人社部门举报投诉电话,开通了市治理办8683228专用电话,广泛接受群众投诉举报和社会公众的监督。同时,通过《陇东报》、《庆阳市委网》、《庆阳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网站》、《庆阳党建网》、《庆阳机构编制网》、县区政府专网等网络媒体做好政策释疑、信息报道,切实加大集中治理工作的宣传力度,创造了开展工作良好环境。

  4. 抓实施,重实效。各县区、各部门都严格按照规定程序,对照单位和个人"吃空饷"表现形式,分三个阶段,采取"五查三对照"的办法,即:查请销假制度、查考勤表、查工资表、查干部花名册、查请假审批手续,对照编制实有人数和工资发放人数、对照个别谈话与职工花名册、对照人员在岗情况与群众反映,逐单位逐人摸排界定,确保了工作实效。

  5. 抓纪律,靠责任。明确要求,集中治理工作采取县区、部门(单位)一把手负总责和责任追究倒查制度,凡是县区、部门上报的自查总结材料和统计表,都要经本县区、本部门(单位)主要负责人签字(部门所属单位须经上级主管部门审核汇总后统一收集上报),有纪检组织的,纪检组织负责人同时签字,并加盖单位公章后才能上报,以此强化了单位责任,确保了清查数据的真实准确性。

  6. 抓督查,保实效。全市清理结果上报后,我们认真开展分析归类汇总,根据市、县区工作开展情况,制定了详细的督查核实方案,从1月14开始,分两组,赴八县区和市直8部门,采取个别谈话、走访了解,随机点名核实,查看职工考勤表、花名册、工资表、请假条以及病假、病休证明等方式进行了实地核查。共核查单位40个,召开座谈会16场(次),约谈职工63名。通过强有力地督促检查,防止了漏报、瞒报、错报现象的发生。

  四、存在问题

  一是个别县区、单位,对集中治理工作重要性认识不到位,重视程度不够,工作力度还不够大。西峰区、合水县因文件处理不及时,导致进展缓慢,市上已进入督查核实阶段,这两个县还处在自查阶段。

  二是一些退居二线的干部年龄相对偏大,距法定退休年龄只有一两年,加之一些人员由于身体原因坚守岗位不够。据统计全市共有686人,其中市直45人,县区641人。

  三是工作情况不能按时上报。一些单位未按时限要求上报自查报表和报告,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全市整体工作进度。

  五、下一步打算

  一要严肃纪律,加强考核管理。进一步督促县区和市直部门,严肃干部人事纪律,严格请销假制度和干部职工年度考核管理,严查擅自离岗、顶岗和履职不到位的人员,并依法依规追究当事人和单位的责任。

  二要加大宣传,强化督促检查。进一步拓宽宣传渠道、创新宣传方式,充分利用当地报刊、电视、网络等媒体,强化对"吃空饷"政策的宣传力度,公开举报监督电话,扩大社会公众知晓度和参与面,自觉接受广大群众和社会各界监督举报。对查处不彻底以及新出现的"吃空饷"人员,督促尽快做出处理,及时追缴资金。

  三要完善制度,建立长效机制。以这次"吃空饷"专项集中治理活动为契机,认真梳理清查中发现的问题,研究建立解决"吃空饷"问题的长效机制。进一步健全完善组织、编制、人社、财政管理制度及协调配合监督机制,堵塞漏洞,力争从源头上杜绝"吃空饷"问题的发生。


  庆阳市人民政府

  2015年2月6日

【打印正文】
分享到:
【字体: 
浏览次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