庆阳市人民政府
关于2024年法治政府建设情况的报告
庆政发〔2025〕13号
2024年,全市法治政府建设工作在市委的坚强领导和市人大常委会的有力监督下,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践行习近平法治思想,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和建设法治政府目标,坚持高位推动,压实各级责任,持续完善政府治理体系,深入推进依法行政,优化提升法治化营商环境,全市法治政府建设取得新成效。
一、主要举措和成效
(一)始终坚持党的领导,法治政府建设统筹推进有力。一是坚持领导带头。坚持把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作为首要任务,市政府党组会、常务会严格落实“第一议题”学法制度,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和全面依法治国重要论述,跟进学习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批示和讲话精神,政府班子成员发挥领学促学作用,带头交流研讨,为县(区)政府作出表率。年内召开市政府党组、市政府常务会议学法5次,研究法治议题4次,带动8县(区)政府及政府各部门领导干部深入学法用法。二是强化统筹谋划。认真贯彻落实全省法治政府建设工作会议精神,研究法治政府建设重点任务,制定《2024年度法治政府工作要点》,逐项明确时限进度、工作任务和责任单位,推动法治政府建设重点任务落实落细落到位。三是压实主体责任。全面履行法治政府建设主体责任,召开全市法治政府建设工作会议,推动法治政府建设与经济工作同部署、同推动、同落实、同检查。严格落实第一责任人职责规定,倒逼责任落实,使各级领导干部知责于心、担责于身、履责于行。
(二)完善政府治理体系,法治政府职能作用充分发挥。一是优化高效便捷政务环境。持续开展“三减一优”政务服务能力提升,市县(区)同步推进大综窗改革,“一件事一次办”集成服务事项扩展至110项,“省内通办”“跨省通办”事项达211项,市级公开事项承诺办结时限压缩54.3%。市、县(区)12345政务服务便民热线受理群众诉求15.16万件,诉求解决率90.8%。市12345政务服务便民热线中心获2024年全国政务服务热线服务质量评估指数优秀单位。二是建立府院府检联动机制。制定“府院”“府检”联动机制实施意见和实施方案,召开“府检联动”推进会,联合白银市举办加强府院联动实质化解行政争议会商会,推动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有效衔接和行政争议实质性化解。三是强化信用监管建设。健全市场监管、文化旅游等21个行业领域信用分级分类监管制度,归集信用承诺信息387.54万条,完成“信用中国协同平台”信用修复600余条,归集合同履约信息8500余条,促进“诚信”与“兴商”良性循环。落实公平竞争机制审查市政府层面协议、合同1110件。修复经营主体异常信息6672条。庆阳城市信用监测指数在全国地级市排名第69名。
(三)深入推进依法行政,科学民主依法决策全面提升。一是持续提升政府立法质效。编制市政府年度立法计划,开展《庆阳市董志塬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条例》调研论证,公布《庆阳市城市生活垃圾分类管理办法》。注重红色法治文化资源传承保护,开展红色法治文化资源保护传承立法调研。二是完善政府重大决策机制。制定《庆阳市人民政府重大行政决策合法性审查工作规则》,审查各类事项、规范性文件、合同协议1247件。全面推行党政机关法律顾问制度,聘任市政府法律顾问5名。三是着力提升行政复议质效。召开行政复议委员会全体会议,任命市政府首批行政复议员8名,成立行政复议专家咨询委员会和调解和解委员会。建立行政复议员与企业包联机制,设立行政复议联系点15个,有效推进涉企行政复议案件“快立、快审、快结”。行政机关负责人出庭应诉率达100%。受理行政复议案件534件,同比上升145%。
(四)规范公正文明执法,行政执法能力水平持续提高。一是推进行政执法体系建设。召开行政执法协调监督工作体系建设推进会,积极构建“12591”工作机制,建成市县乡三级行政执法协调监督工作体系,编制完成36家市级执法部门行政执法事项清单。二是加强行政执法能力水平。探索“监督+服务”包容慎审监管模式,推进“首违不罚”“两轻一免”柔性执法,为经济发展营造更加宽松、包容的法治环境。开展行政执法案卷质量评查,评查行政执法案卷5.5万宗,互查互评案卷1742宗。9300余名行政执法人员完成线上公共法律知识培训,实现执法培训全覆盖。三是全力打造数字政府建设。通过甘肃政务服务网公布8.1万件服务事项。建成运行“智慧交管”,实现城市交管指挥一体运行。聚力建设“东数西算”国家战略枢纽节点数据中心集群,打造“中国算谷·智慧庆阳”,算力达5.1万P。庆阳建设国家枢纽节点数据中心集群成功入选“中国改革2024年度地方全面深化改革典型案例”名单。“甘肃枢纽庆阳集群源网荷储一体化建设推进算电协同深度融合”的经验入选国家数据局2024年首批“全国一体化算力网应用优秀案例”。
(五)强化法治保障能力,基层社会治理体系更加完善。一是加强法律服务保障。建成覆盖城乡的公共法律服务站点1455个,选取11个重点乡镇开展“智慧法务·无人律所”法律服务终端投放试点,上线运行“巧儿说法智慧云”服务平台。为弱势群体开辟法援“绿色通道”,受理指派法律援助案件2110件。办理省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一键举报”平台转办问题线索33件。实施市级法治为民办实事8件、县(区)62件。12348法律服务热线受理群众法律咨询4.43万通,有效服务率稳居全省首位。二是深化普法与依法治理。部署开展“公民法治素养提升行动”等6项专项普法行动,开展全省百场法治大宣讲庆阳报告会7场次,5.5万名国家工作人员完成线上学法用法考试。陕甘边革命根据地南梁法治文化教育基地开展法治宣传、法治实践、红色研学等活动2500场次,参与群众69万余人次。《法治庆阳》专题栏目中24篇稿件被人民日报客户端、央广网、学习强国等媒体推送;司法部“2024法治乡村基层行”在庆阳采编的12篇新闻稿件被央视总台、新华社、人民日报等国家级媒体刊播。列宁学校(旧址)被司法部命名为首个“全国青少年法治宣传教育实践中心”。三是构建多元化解机制。探索预防化解矛盾纠纷的新方法新途径,构建形成“诉调、访调、警调”有效衔接的“大调解”工作格局。开展“人民调解助推主动创稳”、深化“诉源治理”等专项行动,从源头上预防和化解各类社会矛盾,化解矛盾纠纷5.94万件。
二、存在问题和不足
2024年,全市法治政府建设工作取得了积极成效,但仍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一是法治政府建设推进还不够平衡,走在前、做表率的示范引领作用发挥还不够充分。二是行政执法规范化水平还不够高,基层执法单位在执法程序、证据收集等方面仍存在瑕疵,法制审核、案卷归档还不够规范。三是法治化营商环境仍需优化,助力营商环境建设的务实举措还不够多。
三、下一步打算
2025年,我们将认真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视察甘肃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紧盯重点任务和既定工作目标,切实把习近平法治思想转化为推进法治政府建设的生动实践和务实举措。一是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切实强化领导干部法治素养和依法履职能力。二是组织开展法治建设“一规划两方案”终期评估验收,推动各项重点任务圆满完成。三是深化行政执法体制改革,加强行政执法综合能力培训,全面推进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四是开展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全面提升年行动,全力推进法治化营商环境建设,努力建设人民满意的法治政府。
账号+密码登录
手机+密码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