镇原县2018年政府信息公开工作报告
一、概述
2018年,镇原县政府信息公开工作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深入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国令第492号)、《庆阳市2018年政务公开工作要点》(庆政办发〔2018〕67号)和《庆阳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做好政府信息公开统计报送工作的通知》(庆政办发〔2014〕124号)等文件精神,紧紧围绕县委、县政府中心工作,进一步扩大公开范围,细化公开要求,增强公开实效,政府信息公开工作有序推进。
(一)深入贯彻落实,提高政府信息公开工作水平。
深入贯彻落实《政府信息公开条例》,坚持以公开为常态、不公开为例外,持续推进行政决策公开、执行公开、管理公开、服务公开和结果公开工作,进一步强化重点领域政府信息公开力度。及时更新政府主动公开信息,优化栏目设置,有效发挥政府信息公开的“小高地”作用。
(二)运用“互联网+”,拓宽信息公开渠道。
今年镇原县政府信息公开工作在发行纸质《政府大事记》《政府工作动态》的基础上,依托镇原县人民政府门户网站在政府文件签发同步主动公开政府和政府办公室文件44份,人事信息20条,公开政府会议126期,在“镇原县人民政府”微信公众平台开设的“信息公开”“新闻中心”“镇原旅游”三个功能模块正常运行,政府信息公开、共享渠道进一步扩大。
(三)注重机制约束,确保公开工作依法有序开展。
严格落实信息公开属性源头认定机制,对文件公开属性进行严格要求,加强信息公开保密认定处理程序;严格落实依申请公开政府信息认定、答复、审核制度,保持公开公正、严肃谨慎的态度,依据《政府信息公开条例》《甘肃省政府信息依申请公开办法(试行)》规定,会同相关单位协同审核依申请公开信息,规范及时地答复申请者。
二、主动公开政府信息情况
(一)主动公开政府信息的数量。2018年度全县主动公开政府信息43994条。其中:通过政府网站公开28264条,政务微信公开1121条,其他方式公开14609条。
(二)主动公开政府信息的形式。通过镇原县人民政府门户网站、微信公众平台、镇原电视台、镇原人民广播电台、镇原发布、甘肃政务服务网镇原子站、政务公告栏、电子信息屏等形式开展政府信息公开工作。在镇原县人民政府门户网站开设政府信息公开专栏、政民互动以及公共服务专栏,方便了广大人民群众对政府信息的需求。同时,根据省、市有关文件精神及领导批示,结合镇原县政府信息公开专栏现状,进一步完善了政府信息公开平台的各项功能。
一是推进决策公开。2018年,镇原县进一步健全行政决策机制,聘请法律顾问2人,参与重大行政决策、规范性文件起草及其他涉法事务,并将除依法应当保密外的,在决策前都向社会公开相关信息,并及时反馈意见采纳情况。推进规范性文件公开。制定审核规范性文件8件,依法公开8件。
二是推进政策执行和履职情况公开。围绕政府工作报告、发展规划提出的重要事项,各重点领域牵头单位进行了进展和完成情况公布。新设置“聚焦两会”“扫黑除恶”“转变作风改善发展环境”“新时代奋斗者的故事”“脱贫攻坚奔小康”“老区扶贫进行时”“壮阔东方潮奋进新时代”“我和我的祖国”“诚信建设万里行”等专栏,公开信息1800多条。
三是推进各部门权责清单公开。政府部门权责清单公开专栏对县政府部门和省、市驻县单位承接取消调整的14个部门27项权力事项在权责清单中及时予以更新(其中取消14项,承接7项,调整6项);对所有行政审批事项及646项细项信息进行了全面核对和确认,共调整变更行政许可事项14项,确保行政审批事项与政务服务网权力事项库数据一致;对所有权力事项流程图(细项)进行了梳理审核,共计绘制运行流程图十大类2970张;县政府和省、市驻县单位31个工作部门公开保留的2970项行政权力事项全部纳入清单管理,确保政府权力依法行使。
四是推进应急管理信息公开。以县应急办为公开主体,在政府信息公开专栏公开应急管理信息85条。
(三)政策解读。2018年,政策解读工作按照省市工作要求,通过镇原县人民政府门户网站、镇原电视台、镇原人民广播电台、镇原发布等新闻媒体及时发布权威政策解读信息。在“国家省市政策信息”专栏发布了对当年重要文件出台、重大决策部署、政策措施等解读410期。
(四)回应社会关切。镇原县人民政府门户网站信息公开专栏下开设的“回应关切”栏目,转载国家、省、市相关负责人关于民生利益的信息1029条。2018年在做好政务舆情监测工作的同时,扩大舆情收集范围,及时了解各方关切,收到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与自身生产、生活切身利益相关的各类问题395条。在甘肃省政务服务网镇原子站公示权责信息314条、公共服务事项144条、便民服务事项信息3299项。
(五)人大建议和政协提案办理情况。2018年,镇原县共办理县人大代表建议和县政协委员提案84件,其中人大代表建议44件,政协委员提案40件,网站公开14件。
(六)《庆阳市2018年政务公开工作要点》落实情况。
一是推进政策执行,确保阳光透明。把公开透明作为政府工作的基本要求,坚持以公开为常态、不公开为例外,在政府门户网站公开政府全体会议和常务会议讨论决定的不涉密事项。
二是依法推进财政资金信息公开。对全县所有部门,公开包括本单位职责、机构设置、一般公共预算收支、政府性基金预算收支、机关运行经费等情况的2018年度县级财政预算及“三公”经费预算和2017年县级财政决算及“三公”经费等信息420条。
三是全面推行监管执法全程公开。全面实施“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多渠道全方位及时公开综合监管和检查执法信息,提高监管效能和公正性。2018年全县有审批权限的31个部门单位陆续开展了网上业务办理,全年共受理行政审批事项19485件,办结19485件,办结率100%,群众满意率为98 %;先后设立变更企业“一照一码”营业执照1387户、个体户“两证整合”营业执照2271户,按照简易注销登记程序为19户企业办理了登记手续。
四是全力做好执法部门权责清单调整和公开工作。加大“双随机”抽查力度, 27个政府工作部门建立公布随机抽查事项36项,市场主体名录库13843户,执法人员名录库341人。并在政务服务网、政府门户网站同步公开信息7449条,切实强化对行政权力的制约和监督,推动政府部门依法全面规范履职。
五是全力推进环境保护信息公开。在信息公开版块环境保护栏目发布环评报告、水质监测、污染源监测、违法案件查处等信息102条。
六是做好重大建设项目批准和实施领域信息公开工作。政府门户网站信息公开版块设立的重大项目栏目发布信息22条。
七是加强社会公益事业建设领域信息公开工作。按照《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推进社会公益事业领域政府信息公开的意见》涉及的关于脱贫攻坚、社会救助和社会福利、教育、基本医疗卫生、环境保护、灾害事故救援、公共文化体育等领域的公开要求,按时做好内容保障与更新,全年公开相关信息356条。
八是推进网上办事服务公开。按照《甘肃省人民政府关于深化“放管服”改革推进政府职能转变的意见》(甘政发〔2018〕19号)、《庆阳市人民政府关于深化“放管服”改革推进政府职能转变的实施意见》(庆政发〔2018〕28号)、《庆阳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庆阳市2018年推行“一窗办一网办简化办马上办”改革实施方案>的通知 》(庆政办发〔2018〕29号)要求,借鉴“不见面审批”等典型经验和做法,不断创新服务方式,优化营商环境,为市场主体添活力,实现全县99.86%以上政务服务事项实现网上可办。除公文、资料涉密的审批事项和需要专家论证、技术评审、公开听证的复杂事项外,一般审批事项均依托甘肃政务服务网镇原子站实现申报办理。对尚未实现网上申报办理的事项,已通过优化审批流程、简化办事要件等方式积极创造条件推行网上申报办理。及时公开“互联网+政务服务”有关政策的落实情况及阶段性成果,通过政府门户网站、甘肃政务服务网镇原子站等平台及时发布“放管服”改革动态信息229条。甘肃政务服务网镇原子站全年共受理网民留言215条,办结答复215条,办结率100%。
九是不断提升政务大厅服务能力。按照《甘肃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全面推进政务服务中心开展“一窗受理、集成服务”工作的通知》(甘政办发〔2018〕65号)、《庆阳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全面推进政务服务中心“一窗受理集成服务”改革实施方案的通知》(庆政办发〔2018〕48号)要求,加强实体政务大厅建设管理,推动线下线上同步受理办事申请,统筹服务资源,统一服务标准,理顺工作机制,强化部门协调,逐步推行群众和企业必须到现场办理的事项“只进一扇门”“一窗受理”“最多跑一次”。制定基层服务事项清单,并公布“最多跑一次”事项清单,明确办理条件、办理材料、办理流程,加快实现办事材料目录化、标准化,让群众办事更明白、更便捷。建立“最多跑一次”事项标准和办事指南。推行“一窗受理、集成服务”政务服务模式。按照“前台统一受理、后台分类审批、统一窗口出件”的思路,加强政务大厅软硬件设施建设,优化窗口工作力量配置,做好人员、设施、经费保障;将政务中心进驻部门分设的办事窗口整合为投资项目审批、市场监管、办税服务、不动产交易、医保社保和公积金中心等6大类综合服务办理区实行“一窗通办,集成服务”。将6个单位19项政务服务事项合并为1个综合服务窗口。提高了办事效率和群众满意度。
十是不断优化审批办事服务。全年开展“四办”改革专项督查2次,重点检查公开的办事服务信息是否准确规范、与实际工作是否一致等,发现问题并督促整改2次。围绕深化“放管服”改革,及时公开企业开办时间、全面落实建筑施工许可审批时间1个工作日。持续开展“减证便民”行动。按照合法性、合理性、信息共享和承诺原则,对实施行政审批过程中需要提供的证明材料进行清理规范,杜绝了“奇葩证明”“循环证明”等各类不合理证明。切实解决群众办事难、办事复杂等突出问题,进一步优化政府服务,最大程度利企便民。实行网上办事大厅与实体政务大厅办事服务信息同源管理。充分使用现有政务服务数据库资源,确保甘肃政务服务网子站数据与各级政务服务中心行政审批系统数据同源,方便群众和企业办事。
十一是着力推进政务公开平台建设。不断强化政府网站建设管理。认真落实《政府网站发展指引》,优化考评体系,不断提高政府网站管理服务水平。按照市上统一要求,推进政府网站部署互联网协议第六版(IPv6)的实施,规范政府网站名称和域名管理。整合政府网站旧站资源,建立新站,丰富信息资源内容,强化信息检索、办事服务等功能。大力推进了政府网站建设集约化,建立健全了站点建设、内容发布、组织保障等体制机制。充分发挥政务微信灵活便捷的优势,做好信息发布、政策解读和办事服务工作,在镇原县人民政府微信公众号发布信息1121条。全面清理、整合各类政务热线电话,按照属地管理、分级负责原则,建立“12345”政务热线电话,实现一个号码响应群众诉求,全年办理热线反映问题189条。
三、依申请公开政府信息情况
2018年共收到政府信息公开申请1件,按时办结1件,无延时办结案件。
四、政府信息公开的收费及减免情况
2018年,镇原县没有向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收取任何与政府信息公开工作相关的费用。
五、行政复议、行政诉讼和举报投诉情况
2018年,镇原县没有收到任何与政府信息公开有关的行政复议,没有引发有关政府信息公开提起的行政诉讼和举报投诉事件。
六、政府信息公开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及改进措施
(一)主要问题。2018年度全县政府信息公开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与上级要求和广大公众需求相比,仍然存在一定差距。一是政府信息主动公开仍然不够充分。部分单位对政府信息公开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足,主动公开意识淡薄;二是社会广泛关注的、与群众密切相关的单位、乡镇、村(社区)的信息公开工作还不到位;三是公开形式不够便民,尤其是适合农村、社区等群众查阅的公开形式不够丰富;四是宣传不到位,致使群众对政府信息公开认识不够,尤其对电子政务平台公开信息了解较少,办件量少,互动性不强。
(二)工作思路及打算。2019年,镇原县政府信息公开工作将紧扣县委县政府中心工作和公众期盼,切实整改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力争政府信息公开工作取得新的更大突破。一是信息分类集中公开实现新突破。科学设置政府信息公开栏目,着重提升各种类别政府信息公开的集中度。打造县乡一体化的“政府信息公开平台”,将各个行业部门惠民政策、民生项目、资金信息分类集中展示,满足群众对政府信息的差异化需求。二是信息公开监督管理实现新突破。用制度规范政府信息公开贯穿政府各项工作全过程、全流程,行政权力运行到哪里,公开监督就延伸到哪里,扩大主动公开信息量。三是权威解读回应实现新突破。建立完善政策解读机制,对国家、省、市出台的重大决策部署、涉及民生的政策措施、重点领域改革、重大项目规划及实施等情况,及时转载专家解读信息。对公众普遍关切的民生问题和重大舆情,努力做到时时掌握舆情信息,及时发布权威声音。
账号+密码登录
手机+密码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