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对庆阳市政协五届三次会议第D078号提案的答复
尊敬的贾工作、王鑫、付彩宁委员:
您在市政协五届三次会议上提出的D078号提案:“关于加快建设农田补充灌溉工程的提案”收悉,现答复如下:
庆阳是农耕文化的重要发源地,具有特殊的地理与气候条件,发展节水补充灌溉是增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确保粮食安全和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的重要手段。经过多年持续建设和一系列的水利改革,庆阳市灌溉工程从小到大,由弱到强,先后建成了一批水库、塘坝、提灌站、川台地自流灌区等农业灌溉设施,水利事业得到稳步发展。特别是近年来,庆阳市抢抓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重大机遇,大力学习运用浙江“千万工程”经验,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锚定创建国家农业绿色发展先行区、建设农业强市为目标,大力构建“三元双向”循环农业体系。按照“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的新时代治水思路,抓配套、抓续建、抓更新、抓改造,建立完善“以建强管、以管促建、建管并重、滚动发展”的良性运行机制,全力推动四水互济,五河共治,多库齐用,多措并举,持续构建“一纵三横、百湖千池”水网建设体系,从根本上解决全市水资源短缺和老百姓“用水难”的问题。但客观地看,目前全市共有耕地面积983.97万亩,其中旱地面积高达99.37%,“春旱秋雨”时空分布不均,季节性“卡脖子旱”降雨特点鲜明,雨养农业格局还没有发生根本改变。长期以来,粮食作物因生长关键期降雨不足导致农作物单产下降,总产低而不稳。截至2023年底,全市耕地有效灌溉面积仅有69.45万亩,大力发展农田节水补充灌溉已成为应对当前气候变化、满足时代发展需要、促进农业增产增效的现实抉择,也是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确保到2035 年基本实现农业现代化目标的必然要求。
对您提出:“加快建设农田补充灌溉工程”的建议,我们进行了认真的研究。按照省政府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高标准农田建设的意见》(甘政办发〔2023〕52号)关于“陇东旱塬区要重点推行“集中连片”旱地高效粮食生产基地建设模式,实施补充灌溉、排水沟渠及积雨设施”的要求,根据市委、市政府工作部署,我们编制完成了《庆阳市百万亩高标准农田节水补充灌溉工程规划(2024-2028)》(审议稿),规划范围涉及全市7县1区37个乡镇42.11万农业人口,规划水平年2024至2028年。到2028年底全市发展农田节水补充灌溉面积达到100万亩以上,其中:北部立足降雨量少的实际,引进“四位一体”(库坝蓄水、光伏提水、高位储水、膜下补水)补充灌溉技术,在环县、庆城、华池和镇原北部,以抗旱保粮为突破,实施30万亩集水滴灌工程;南部发挥土壤肥沃、土地集中连片的地形条件优势,在董志、和盛、早胜、春荣、宫河5条塬面,以粮食产能提升和主导产业培育为主,实施51万亩智慧灌区工程;老旧灌区依托水源有保障、配套设施完善、效益前景好的基础,对环县东丰、合道川、甜水堡灌区实施提质改造,恢复扩大19万亩灌溉面积,通过农田节水补充灌溉项目建设,可有效提升农业节水能力,促进有限水资源节约集约使用,全面提升农作物单产、播种面积以及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和抵御风险能力,有效防治土壤沙化、盐渍化,减轻农业面源污染,维护农田生态平衡,促进农业绿色发展,助力全国农业绿色发展先行区创建。目前,《庆阳市百万亩高标准农田节水补充灌溉工程规划(2024-2028)》已经市政府103次常务会议审议通过。宁县和盛塬灌区项目已纳入《全国农田灌溉发展规划》和《甘肃省农田灌溉发展规划》,并通过水利部和省水利厅审核,2024年计划开工建设3000亩试点工程。
下一步,我们将报市委常委会审议规划报告,审议通过后尽快印发实施。同时,全力推进规划项目前期工作,进一步细化工程建设方案,对于条件成熟的项目提早开展前期工作,积极与省水利厅衔接汇报,妥善安排项目实施。同时,加强与市发改、财政等部门沟通衔接,全力争取中、省资金,并积极汇报市委、市政府,加大对规划工程投资支持力度,确保项目顺利实施。
衷心感谢您对我市水利工作的关心和支持!欢迎继续提出宝贵意见和建议。
账号+密码登录
手机+密码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