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信息公开


庆阳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关于庆阳市政协五届三次会议第D136号提案办理情况的答复

来源: 发布时间:2024-07-23 17:33:06 【字体:

尊敬的侯彩梅、曹媛媛、徐红运、杨春玲、姜小红、康建华、赵治锋代表:

首先感谢您对庆阳经济发展的关心和支持。你们在庆阳市政协五届三次会议上提出的《关于发展我市县域数字经济的提案的提案》(D136号)收悉,现答复如下:

一、赋能实体经济及推动数字产业化方面

目前,我市正积极推动各行业各领域数字赋能赋智,打造全省乃至西部地区数字经济发展标杆城市。坚持把传统产业数字化升级作为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的重要内容,支持企业主体数字化升级改造,打造贯通企业内部和产业链上下游的数字产业平台,鼓励支持石油化工、农业、电力、信息等产业融通发展新模式,以物联网、区块链等新技术,推动传统产业全方位、全链条绿色化数字化智能化转型。

数字技术与农业生产融合方面。一是推进农业数字化试点示范工程加快推广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在农业生产经营中的融合运用,实施农业数字化试点示范工程,提高农业生产数字化水平。围绕设施瓜菜生产,建成了庆城玄马现代农业示范基地、宁县春荣、正宁县四郎河川、合水县固城川、镇原县新集和开边镇设施瓜菜等一批智能日光温室物联网应用示范点,配套安装温湿度传感器、光传感器等各种监测仪器设备,实时掌控温室大棚内作物的生长情况,远程控制水肥和温度。围绕苹果产业发展,在西峰区温泉镇何家坳村、宁县焦村镇街上村、庆城县赤城镇赤城村和白马高户村、合水县何家畔产白村等果园安装智能气象监测系统,利用传感器实现对果园环境实施在线监测,定期发布灾害天气预警信息,为果农科学管理果园提供数据依据。围绕水肥一体化建设,全市先后在环县、华池县、西峰区、宁县、庆城等20个乡镇建成智能管式土壤墒情监测仪,利用智慧农业传感器收集数据,实现了墒情监测由人工监测迈入“物联网+”信息化时代,大大提高全市土壤墒情监测现代化水平。二是加快建设农业智能化信息管理平台建成“肉羊产业化信息化管理平台”,接入龙头企业、合作社和养殖大户,突出质量追溯、远程指挥、价格发布、成本控制、督查指导、合作社规范管理、羊产业发展成果展示等功能,实现对肉羊产业重点环节的监管和实时调度。建设“生猪产业信息化管理平台”,接入养殖规模在500头以上的养殖场户20家,实现对全市生猪生产的实时监控、指导和调度建设“全市肉鸡产业信息化管理平台”。依托镇原县圣越集团1.2亿只白羽肉鸡加工生产线项目,逐步推广“数智圣越”,引入环境监控管理系统、全程可视化管理系统和冷链物流体系GPS智能定位系统,提高智能化应用水平。建设“肉牛产业信息化管理平台”依托鑫乐公司,运用信息化手段推动全市主导产业发展,在大型养殖场、示范性养殖合作社推广应用定时饲喂、自动饮水、机械化投料、水冲或机械清粪等智能化管理措施,不断提升现代畜牧业科技水平。建成庆阳苹果调度和大数据中心,实现果园生产管理、物资投入管理、病虫害防治、科技服务、质量追溯、苹果价格发布等功能,全方位提升管理水平。建成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信息平台,实现了生产过程全程可视化、网络化、痕迹化管理,有力督促生产经营企业落实主体责任,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目前已建成1个市级、8个县区级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信息平台,共录入生产经营主体1235家。今年以来上传检测数据8034条、监督检查记录285条。三是推动农业经营数字化建设,实施“甘味”品牌培育行动,扩大庆阳苹果、陇东黑山羊、环县滩羊、陇东早胜牛等区域公用品牌和庆阳黄花菜、环县羊羔肉等特色农产品品牌影响力,对接国内电商平台,加大农业品牌推介和溯源平台建设力度。截至目前,全市有6个区域公用品牌、31个企业品牌入选“甘味”农产品品牌目录,庆阳肉羊、环县羊羔肉入选全国十佳羊肉品牌,成为国家体育总局运动员备战保障品;“庆阳黄花菜”荣获“中国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价值百强”称号;“庆阳苹果”获国家最有影响力的十大苹果区域公用品牌,国家优质苹果金奖,产品畅销北京、上海等20多个大中城市,远销美欧及“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深入开展“数商兴农”行动,持续推动大数据赋能经营主体,通过抖音、淘宝对我市优质农特产品进行线上宣传推介、直播带货等活动,鼓励企业在京东、淘宝、天猫等电商平台开设旗舰店,打造自有平台,提升产品影响力,助力农产品出村进城工程。

推进数字经济项目招引和园区建设方面按照市委、市政府数字经济一体化招商部署要求,44个市直部门、40个中省驻庆单位截至目前共对接数字经济企业2360户,与市政府签约企业442户,注册成立子公司的180户。目前,园区整体属于在建状态,已在园区内拿地并建设数据中心企业6户(中国电信<一期拿地14亩,已建成投运>、中国移动<一期拿地18亩,已建成投运>、中国联通、中国能建、秦淮数据、浙江众合)。计划在园区内拿地建设数据中心及装备制造企业5户(提尔科技<已建成液冷机柜8台>、京开能源<正在开展前期工作,计划拿地50亩建设数据中心>、超讯智算<计划拿地50亩建设数据中心>、中光电信<计划拿地100亩建设数据中心>、龙芯中科<5条信创整机生产线>);园区内数字经济服务类企业35户(投资算力企业8户金山云、遂弘科技、憨猴、华为、京东、阿里云、天翼云、国科量子)。园区内实施项目26个,计划投资525亿元,已累计完成投资29.9亿元。

两年多来,在国家和省委省政府的统筹推动下,我们将国家枢纽节点建设作为全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最大机遇、最大平台,全力以赴搭平台、落规划,抓招商、布项目,强要素、扩算力,拓应用、聚数据,数字企业生态实现了从无到有、由有到优的转变,产业链条实现了建链向延链、扩链的跨越,园区规划建设全面推开,按照“两轴、两心、六片区”基本框架(两轴:城市发展主轴、综合服务次轴;两心:综合服务中心、片区服务中心;六片区:枢纽资源调度区、数字人才培养基地、综合服务办公区、配套服务区、设施服务区、数据算力承载区)规划建设占地1.7万亩的“东数西算”产业园区,全面完成了园区“1+1+N”规划体系(园区总体发展规划、产业规划和电力、路网、智慧园区、算力网络、市政基础设施等 N 个专项规划)及区域评估(环境影响评价、地震安全性评价、雷电影响评价、水资源论证以及文物影响评估等区域评估)。目前,园区2796亩项目用地报批、征迁全部到位。园区基础设施估算总投资77亿元,按照“整体规划、循序渐进、分步实施”的思路全面推进建设,园区横一路、纵二路工程已完成铺油造面及绿化工程。今年开工建设的园区尚勤路、横二路、纵一路等8条道路工程建设,投资12.12亿元,正在开展综合管沟、线缆沟、雨污水沟槽开挖,计划2025年5月底建成投运。

    二、推进数字技术与生产性服务业融合方面

    坚持应用牵引、数据赋能,抢抓全国一体化算力网络国家枢纽节点建设战略机遇,全力构建“东数西算”核心产业、衍生产业、赋能产业三大系统,积极探索智算、智能、智产数字经济新业态,持续打造“大数据中心+制造业+云网产业+智能应用”千亿级产业链,实现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双轮驱动”、实体经济和数字经济相互融合。一是以庆阳数据中心产业园建设为牵引,打造“东数西算”数据融合创新示范区、人工智能产业创新示范基地和国家红色主题数据中心灾备基地,引导数据中心规模化、集约化、绿色化、智能化发展。引进培育数据清洗、脱敏、挖掘分析、可视化企业,建设全国领先的能源化工、文化旅游大数据平台,培育壮大大数据服务产业。推动区块链在农产品溯源、金融征信、供应链服务等领域应用落地建立分布式能源共享区块链平台,实现电力用户、电网企业、供应商等不同主体间数据共享。积极布局人工智能、6G等新兴未来产业领域,鼓励在庆企业实施人工智能应用项目,支持智能产品或模块研发和推广。二是深入推进产业数字赋能。以数字化引领产业发展,建设工业互联网平台和智能生产单元、智能生产线、数字化车间、智能工厂。鼓励传统企业建设基于实时数据分析的故障诊断与预测、远程维护、能耗管理、智能排产、库存管理、供应链协同等数字化系统。发展智慧农业,推动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区块链在农业生产中融合运用,不断提高农业智能化关键技术和成套设备应用水平。实施“互联网+”农产品出村进城工程,加大农业品牌推介和溯源平台建设力度。促进移动互联网、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与生活性服务业深度融合,打造城市综合服务平台。融入全省“一带一路”建设布局,推进丝绸之路信息港建设,打造智慧物流园和仓储设施。加快传统商场数字化转型,探索电子商务与支柱产业、龙头企业相结合的电商新模式。三是做大做优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聚焦电子元器件、集成电路等领域,加快延链补链建链。加快发展新型显示、汽车电子、物联网传感元器件等产业,打造甘肃重要的电子信息产品研发制造中心。引进培育集成电路设计企业,布局先进封测产业,发展EDA设计工具、专用设备、关键材料等产业。提升智能化、绿色化消费电子产品生产能力,强化5G在VR/AR、4K/8K高清视频、智能电视等领域应用,开拓车载终端市场,支持企业布局智慧安防、智慧医疗健康等新型终端。引进锂电电芯、电池模组等产业链关键环节企业,做大光伏产品生产规模。引导骨干化工企业向集成电路晶圆制造材料、新型显示基础材料等领域拓展业务。四是持续推进产业数字化发展。工业方面,开展智能工厂示范,推进“机器换人”“设备换芯”“生产换线”,打造能源互联网示范基地,建设基于智能电网的综合能源网络。农业方面,搭建庆阳农业大数据中心,提升农情信息管理、农业气象灾害监测预警、农产品价格监测预警、农业地籍信息管理等智能化水平,推进农业数字化试点示范工程和农牧业电子商务示范工程。服务业方面,建设物流公共信息服务平台,建立健全智能仓储、冷链物流等基础设施,培育数字生活服务性平台。

三、培育数字素养方面

“东数西算”数字经济人才支撑上,坚持“高站位推动”,构建了统一领导、专家咨询、“三张清单”周调度、资源配置、规划协同5项工作机制,成立了由市政府主要领导任组长、分管领导任副组长、市直部门为成员的国家枢纽节点工作专班。组建了院士领衔的208名数字经济咨询专家库,全过程“问诊把脉”,提供全方位咨询支撑。组建数算电产业融合(庆阳)研究院,省级“东数西算”研究院省政府已经同意总部设在庆阳,打造“东数西算”工程的人才聚集地和产业孵化基地。依托庆阳职业技术学院、陇东学院建设数字经济人才培育基地,开通庆阳—贵阳航班,启动庆阳—西安、庆阳—郑州“人才专列”,以人才流带动数据流,吸引高级数字人才回流,建立科技人才“蓄水池”,解决人才供求问题。

全市干部职工深研细学数字经济相关知识,系统掌握我市建设全国一体化算力网络国家枢纽节点暨“东数西算”工程相关规划、优惠扶持政策及发展潜力优势,切实提升全民数字经济素养。

在以数字化赋能乡村产业发展、乡村建设与乡村治理,推动产业与服务数字化转型,缩小城乡“数字鸿沟”方面主要做了以下几点:一是利用数字技术赋能乡村产业,根据地区资源禀赋,充分发挥地方优势,促进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遥感等技术与农村传统产业相结合,推动特色农业、林业、畜牧业转型升级,实现智慧农业,提高农业生产效率。二是通过经营管理数字化,提升农业生产能力,利用大数据、物联网对农业情报进行收集,帮助乡村产业实现信息互通,促进农民与乡村企业之间的交流沟通,推动合作和创新,实现信息、技术资源共享。三是通过电商平台拓宽农产品销售渠道,打破地域限制,利用视频、图文等形式对产品进行介绍,提高产品曝光度,同时利用大数据模型与强大的算力支持,根据用户的反馈与广告效果进行实时调整与优化,制定个性化的推广与营销策略,实现精准营销。四是聚焦政府电子政务服务水平,将行政审批、民生保障等事项纳入线上政务平台,注重“三务”公开,通过电子政务平台及时进行线上公开,提高乡村治理的透明度,全面助推乡村基层治理信息化、数字化。

四、强化数字基础设施及数据中心建设方面

数字基础设施建设方面,我市“东数西算”产业园2796亩项目用地报批、征迁全部到位。园区基础设施估算总投资77亿元,按照“整体规划、循序渐进、分步实施”的思路全面推进建设,园区横一路、纵二路工程已完成铺油造面及绿化工程。今年开工建设的园区尚勤路、横二路、纵一路等8条道路工程建设,投资12.12亿元,正在开展综合管沟、线缆沟、雨污水沟槽开挖,计划2025年5月底建成投运。同时,将带动全市加快县域信息基础设施优化升级工作,推动5G基站建设,开展IPv6改造,推动新一代信息网络部署,支持运营商加大对农村地区的数字基础设施建设投入、支持企业加强技术创新,研发适合惠及农村地区的数字基础设施技术,提高农村地区的网络覆盖率和网络质量。深化传统基础设施数字化改造,发挥数字基础设施与传统基础设施的协同作用,运用物联网、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对交通、能源、电网、水利、市政、文化、教育、体育等传统基础设施进行“数智化”改造升级。依托数字技术拓宽信息流通渠道,在乡村范围内构建及时、准确、迅速地信息流通网络,布局算力基础设施建设,统筹大数据中心、算力中心等算力基础设施建设,打造全国一体化算力体系,持续以高标准、高品质、高水平的要求布局数字基础设施。

    数据中心建设方面,庆阳集群内中国电信、中国移动云计算数据中心一期项目建成,集群标准机架达到1.5万架,算力规模达到1.2万Pflops。今年计划实施数字经济重大项目28个,项目总投资454亿元,已完成投资46亿元,数据中心集群建设将超过20万个标准机架。同时以“东数西算”工程为牵引,坚持以资源换产业、以项目扩链条,辐射带动县域数字经济项目落地布局。加大财政投入,通过扩大减税激励等多种方式鼓励社会力量加大基础研究投入,构建高效协同的技术创新体系。注重产业融合创新,探索数字技术与传统农业融合发展的新路径,推进“三元双向”循环农业数字化,普及环境实时监测、智能灌溉、病虫害监测预警等设施的应用,全面打造农业数字化管理系统。通过人才机制创新,建立数字农业农村科技创新体系,鼓励涉农高校开设相关专业及课程,鼓励农民以工代赈、自建自管,与重点企业定向委培,加快培育符合县域数字经济发展需求的多层次人才。

欢迎您继续为庆阳市经济和社会发展建言献策!

                                                                                             庆阳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2024年7月8日


分享到:
【打印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