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信息公开


关于《加强庆阳市北部干旱半干旱沙漠治理的提案》的答复

来源: 发布时间:2023-06-25 17:35:58 【字体:

关于《加强庆阳市北部干旱半干旱沙漠治理的提案》的答复

 

  尊敬的道金平委员:

  您好!首先感谢您对我市生态建设的关心与支持。您的关于加强庆阳市北部干旱半干旱沙漠治理的提案收悉。现答复如下:

  长期以来,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北部生态治理工作,2013年“再造一个子午岭”工程实施以来,通过加大对环县中央和省上林草重点项目的倾斜安排,7年累计完成造林108万亩,有力加快了环县生态环境治理。“十四五”以来,为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科学绿化的指导意见》精神,推动全市国土绿化高质量发展,市上启动实施了“再造一个子午岭”提质增效行动和“一村万树”工程,环县两年完成沙化土地治理21.59万亩,46个乡村绿化,栽植各类乔木151.43万株。庆阳市成功争取实施国土绿化试点示范项目,两年内在全市北部四县实施人工造林、退化林修复、工程固沙共计30.93万亩,总投资3.23亿元,已经在毛乌素南缘的车道镇、芦家湾乡、毛井镇完成人工造林和工程固沙5.488万亩,占任务的17.7%。

  关于在城镇开发边界外探索农业空间和生态空间“编管合一”的编制管理模式,在过去未能够得到足够重视的自然田间推行“规划、设计、治理”一体化工作的建议。2023年,环县完成了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目前正在征求意见,这是全县优化生态、农业与城镇保护发展空间格局,加强资源节约集约利用和生态环境建设,推进国土空间综合整治的统筹安排,将全面提升国土空间功能与效率,为推进城乡融合、均衡发展与产业转型升级,支撑“十四五”和 2035 年远景目标实现,为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国土空间高水平治理、城乡居民高品质生活,提供有力的支撑和保障。

  关于成立生态保护与利用规划设计产业联盟,按照生命共同体共同治理理念,在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引领下,利用中央财政奖补资金的撬动作用,在生态安全关键节点开展大尺度、多要素、综合性、系统性生态保护修复行动的建议。在国土“三调”数据中,环县的天然草地占比达全县国土面积55%以上。因此,优化国土空间布局面临政策困境,治沙造林、农田林网建设、土地整理等项目受到一定限制,落地推动较为困难。市县相关部门正在通力合作针对目前存在的问题开展基础性规划,对辖区内国土空间开展科学规划优化,逐级提交国家有关部委批复认可,争取中央财政奖补资金开展大尺度、多要素、综合性的进行山水林田湖草沙的系统治理。目前,市自然资源局、林草局开展了造林绿化空间适宜性评估工作,规划将1808936.4亩退化天然牧草地(2020年林地变更“一张图”数据库的宜林地)纳入适宜性空间,成果报告已报送至省自然资源厅,待成果审定后可有效缓解当前造林绿化空间不足的问题。

  关于统筹推进山水林田湖草沙各要素一盘棋治理、一体化修复、筑牢生态安全屏障,优化国土空间生态格局,提升生态系统功能价值的建议。依据《全国重要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重大工程总体规划(2021-2035年)》“三区四带”总体布局,庆阳市位于“黄河重点生态区(含黄土高原生态屏障)内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工程实施区。保护和修复重大工程主攻方向:立足黄土高原丘陵沟壑水土保持生态功能区,以小流域为单元综合治理水土流失,开展多沙粗沙区为重点的水土保持和土地整治,坚持以水而定、量水而行,宜林则林、宜灌则灌、宜草则草、宜荒则荒,科学开展林草植被保护和建设,提高植被覆盖度。”2022年11月份我们谋划了庆阳市陇东黄土高原林草生态保护和修复项目,经过方案编制和可研评审等程序,并多次到省发改委和省林草局汇报对接,今年2月已通过发改系统平台上报国家发改委,规划4年实施人工造林23.9万亩,封山育林20.2万亩,退化林修复24.5万亩,人工种草22万亩,草原改良26万亩。5月中旬下达了2023年建设任务,年内力争完成人工造林13.65万亩,人工种草11万亩,草原改良14万亩任务,其中环县14.65万亩(人工造林0.65万亩,人工种草10万亩,退化草原改良4万亩)。2022年全市编制完成《庆阳市防沙治沙规划(2021-2025)》,规划“十四五”期间新增沙化土地治理面积45.3万亩,全县1/4以上可治理的沙化土地得到治理。

  关于逐步构建生态规划实施机制,明确城镇空间的生态保护利用模式,引导试点工作开展,真正实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的建议。我市结合全国、省阶段性规划,制定了全市林草阶段性规划,确立了总体目标任务,每年林草工作会议上对规划任务进行了安排部署,规划中期进行了中期评估,规划末期进行了验收评估,确保了任务落实。通过项目的实施,我们建立了组织领导机制,组建了项目专责组(办公室),成立了工作专班,全程跟进指导项目建设;建立了联动推进机制。主要领导亲自安排部署,挂图作战,制定了详细的工作方案,明确了工作责任,层层签订目标管理责任书,逐级实行目标管理,做到职责分明、责任到人、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形成了齐抓共管的国土绿化机制。建立了长效管护机制。各县全面落实“林长制”,靠实县乡村三级林长责任,造林前及时与各乡镇总林长、村级林长沟通协调,摸清区域内放牧数量,确定落实管护人员和管护措施,做到了造林与管护同步进行。建立了抓督导考核机制。项目实施过程中,市、县项目建设行政工作专班和技术工作专班多次深入现地,对项目建设、工程质量、资金支付、档案管理等环节进行督导检查,并对项目实施中存在的困难进行指导、协调,对发现的问题列出整改清单,责成施工单位按期整改,确保了项目按技术标准施工、项目资金按合同约定支付、档案资料按要求收集归档,项目建设规范运行。每年林长制考核赋予生态项目重要权重,督促各县区落实建设任务。城镇空间的生态保护与利用需要在权属明确的前提下,打破现有的运行机制,在生态功能不减弱的情况下由所有权人开展试点。

  通过开展以上工作,将进一步加快市北生态环境的治理进度,提升市北林草资源总量和林草覆盖率,显著改善市北生态环境面貌。同时,加大森林资源管理力度,全面实施封山禁牧,严格执行《庆阳市禁牧条例》,巩固市北生态建设成果。

  以上答复妥否,请指正!


庆阳市林业和草原局

2023年6月25日

  联系单位:庆阳市林业和草原局

  联 系 人: 赵亚平   电话:8213758

 


分享到:
【打印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