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信息公开


庆阳市农业农村局关于市政协五届一次会议第237号提案的答复

来源:庆阳市农业农村局 发布时间:2022-08-26 11:55:06 【字体:

李江涛、张海雄、王志平、黎云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加强农村生态环境建设的建议》收悉,我们会同市住建局、市生态环境局、市自然资源局积极借鉴采纳,认真组织落实。现答复如下:

一、关于着力推进农业面源污染治理的建议。市农业农村局认真履行行业监管职责,始终把农业面源污染治理作为一项重要工作任务,联合市生态环境局印发了《庆阳市农业面源污染治理与监督指导实施方案(试行)》,监督指导8县(区)切实加强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工作,落实工作措施,不断提升全市农村生态环境保护水平。一是实施化肥农药减量增效行动。制定印发了《庆阳市化肥零增长行动方案》《庆阳市化肥减量增效实施方案》《庆阳市农药减量增效工作方案》,集成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有机肥替代化肥、水肥一体化等化肥减量增效技术和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最大限度减少化肥农药使用量。2020—2021年,全市共完成测土配方施肥1462万亩,完成小麦统防统治262.1万亩;今年截至7月底,全市完成测土配方施肥531.43万亩,完成小麦统防统治143.3万亩。二是推进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制定印发了《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工作实施方案》,积极实施镇原县、环县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试点项目,调动企业和合作社秸秆资源化利用积极性,提高农作物秸秆“五化”利用水平。2020年、2021年全市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率分别为86.74%、86.8%,预计2022年全市秸秆综合利用率达到86%以上。三是强化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制定印发了《庆阳市畜禽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工作方案》,科学划定了畜禽禁养区、限养区和适养区,加强对规模养殖场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和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监督指导,实施宁县及西峰区绿色种养循环农业试点项目,推动粪肥还田利用,提升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水平。2020年、2021年全市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分别为79.84%、81.18%,2022年上半年全市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达到80.35%。四是加强废旧农膜回收利用。把废旧农膜回收利用作为“白色污染”治理的重要内容,示范推广高标准地膜,开展农膜残留监测,强化农膜源头管控。同时,通过项目扶持、以奖代补、以旧换新等措施,形成“农民捡拾交售、回收网点收集、企业加工利用”的市场化回收利用机制,有效防控农膜污染。2020年、2021年全市废旧农膜回收率分别为82%、85.8%;今年截至7月底,全市共有废旧农膜回收利用企业16家,建成回收网点401个,回收废旧农膜2.14万吨,回收率67.22%。

下一步,我们将以绿色发展理念为引领,加强宣传引导,坚持防治结合,持续推进农业面源污染治理。一是提高政治站位,加大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宣传,加强太阳能等农村清洁能源的宣传推广,强化正常运行的沼气工程的安全监管。二是开展农资打假专项治理及“回头看”行动,加强化肥、农药等农业投入品市场监管,发挥行业管理、协调、服务职能,从源头上控制假劣肥料及高残留、高毒性农药流入市场。三是建立健全无公害农产品认证和市场准入制度,加强“三品一标”农产品认证和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培育绿色市场,倡导绿色消费。四是推行农业绿色生产方式,全面推广测土配方施肥和病虫害绿色防控等技术,推行“畜—沼—果(菜)”“畜—肥—果(菜)”生态循环种养模式,实现化肥减量和畜禽粪污资源利用“双赢”目标。五是完善农村环保科技支撑体系,发挥市农业科学研究院和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技术优势,研究推广适合庆阳本地应用的农村污染治理技术。同时,通过健全财政、信贷等扶持政策,扶持建办废旧农膜等回收利用企业,形成收购、加工、销售为一体的回收利用网络体系。

二、关于加大农村清洁家园治理力度的建议。为扎实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市上制定印发了《庆阳市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动实施方案(2021-2025年)》,持续开展清洁村庄行动,加快建设清洁家园。一是有序推进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市生态环境局牵头制定印发了《庆阳市农村生活污水治理行动方案》和《县域农村生活污水治理专项规划》,在全市探索实施8个农村生活污水治理试点项目,指导各县(区)梯次推进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推进乡镇污水处理站规范运行。截至2021年底,全市共267个行政村完成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治理率达到21.24%。2022年,全市计划新增完成农村生活污水治理行政村20个。二是持续推进农村生活垃圾治理。市住建局牵头制定印发了《庆阳市农村生活垃圾治理提升五年行动实施方案(2021-2025年)》,紧盯农村人居环境“十四乱”问题,扎实有效的开展了全域无垃圾行动。截至目前,全市建成垃圾填埋场22座,焚烧发电厂1座,垃圾转运站924座、压缩转运站43座,配备垃圾收集箱(仓)12002个、垃圾收运车5475辆,聘用卫生保洁人员1.46万人,形成了“户分类、村收集、镇转运、县处理”的垃圾处置体系,农村生活垃圾收集转运处理设施实现100%全覆盖,90%以上村庄生活垃圾得到有效治理。三是不断推动村容村貌整体提升。坚持以线带面、层级延伸的工作思路,以境内 6条市级和36条县区级农村风貌提升示范线为主,组织所有行政村全面打好村庄清洁行动“春夏战役”“秋冬战役”,实施村庄硬化、绿化、亮化、美化工程,持续深入开展乡村环境卫生及村容村貌集中整治,加快建设宜居宜业美丽乡村。全市累计创建“清洁村庄”1261个,实现“清洁村庄”全覆盖。同时,扎实推进农村“厕所革命”,2021年底全市累计新改建农村卫生户厕195654户,覆盖率达到36.33%;2022年,全市计划完成改造46366户,预计年底覆盖率达到44.94%。

下一步,我们将加强部门协同联动,进一步加大清洁家园治理力度。一是协调生态环境部门修订完善《县域农村生活污水治理规划》,分区分类推进农村污水治理,推行污水处理城乡一体化机制。积极开展华池县农村生活污水治理试点,充分利用全市已建成的乡镇污水处理站,探索采用人工湿地、土壤渗滤等生态处理技术,积极推进农村生活污水资源化利用。二是协调住建部门指导县乡建立健全源头分类、日常保洁、监督检查、绩效考评等管理制度,健全完善农村生活垃圾收运处置体系,优化农村垃圾处理及中转设施建设布局,推进垃圾源头分类、就地减量、集中回收、合理清运、规范消纳。三是协调生态环境部门,持续推进饮用水水源地环境保护规范化建设,完善饮用水水源地的界桩、标志牌、宣传栏、警示牌等,加强水质监测,制定应急预案,确保群众饮用水安全。

三、关于建立多元化的农村生态建设投入机制的建议。依托中、省专项投资项目,加大财政支持力度,吸引社会资本参与,建立了财政支持、项目整合、社会参与、村民共建的多元化资金投入机制。近3年全市累计争取中、省、市级农村生态建设资金6.19亿元。一是积极争取专项投资。落实农村生态环境保护、绿色种养循环农业试点、农村环境整治、“清洁村庄”创建、农村“厕所革命”等中央和省级财政转移支付资金4.68亿元。二是加大市县财政支持。落实“清洁村庄”创建、秸秆综合利用、农村生态环境保护、农村“厕所革命”等项目市县配套资金1.51亿元。三是动员企业和群众自筹。引导庆阳市题桥畜牧服务有限公司、庆阳康牧源畜牧有限责任公司等社会资本自筹资金,投资建设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中心等农村生态环境建设项目。2022年环县落实天津市东西部协作财政援助资金440万元,建设11个乡镇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暂存收集点。各级动员群众自筹农村“厕所革命”、清洁村庄创建资金0.38亿元。

下一步,我们将进一步健全完善农村生态建设投入机制,加大农业生态建设投入力度。一是积极协调将农业生态环境建设资金列入市县财政预算,衔接协调整合有关部门的生态建设项目资金,优先集中用于重点生态建设项目。二是采取财政贴息、投资补助等方式,发挥财政资金撬动作用,引导社会资本积极参与建设,保障农业生态环境建设资金投入。同时探索设立农村污染防治基金,支持农村污染防治科技创新等,提升农村污染防治水平。三是完善资金管理制度,管好用好各项资金,有效保障资金安全,切实发挥资金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四、关于建立健全农村生态建设的监管机制的建议。各级不断加强农业农村生态环境监管能力建设,建立健全农村生态建设监管机制。一是靠实生态环境保护责任。制定印发了《庆阳市农村生态环境保护责任清单》,成立了农业农村系统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协调推进领导小组,组建了养殖、种植、土壤、果业、农机5个污染防治专项工作组,层层签订责任书,明确责任分工,压实工作责任。二是建立生态环保督导机制。坚持督导检查与明察暗访相结合,定期不定期开展农业生态环境问题排查整治,确保生态环境问题排查全面、整改到位。坚持应查尽查、分类整治、边查边改。对发现问题实行清单式管理,明确整改措施、时间和责任人,定期跟踪督导回访,建立常态长效机制。三是建立多部门联动机制。建立生态环境、农业农村、住建、自然资源等部门联动机制,按照机构改革方案,明确各部门和各县(区)责任,既分工负责又配合协作,实现农业生态环境全过程管理,确保日常监管有效落实。

下一步,我们将协调生态环境部门,进一步增强环保意识,提高政治站位,不断健全完善市县农业农村生态环境监管机制。一是充实基层环保工作力量,配备专业人员和设备,逐步建立县、乡、村三级环保工作网络,使农村环保不留死角和盲区。二是建立常规监测评价体系和信息系统,定期公布区域环境状况,提升农业环境保护和监督水平。三是加强农业行政执法队伍建设,提高农村环境监察执法水平,常态化开展综合行政执法检查,严查农村生态环境违法行为。

感谢您对市农业农村局工作的关心,希望继续对“三农”工作给予支持。

联系单位:庆阳市农业农村局农村社会事业促进科

联 系 人:周富林

联系电话:0934-8219987

 


分享到:
【打印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