庆阳市农业农村局关于市政协五届一次会议第229号提案的答复
民建:
贵单位提出的关于大力培育食用菌产业优化我市经济作物结构的提案收悉。现答复如下:
一、关于市农业农村局牵头,出台种植食用菌扶持政策,大力发展食用菌产业
我市食用菌产业发展起步晚,规模相对较小。近年来,市农业农村局把食用菌产业作为设施高效农业的突破口,结合实际研究制定了食用菌产业发展的扶持政策,不断扩大食用菌产业基地规模,推动产业扩量提质增效。一是制定实施方案。借鉴省内外先进经验和做法,立足自然资源优势,市农业农村局于2021年11月份研究制定了《庆阳市食用菌产业发展实施方案》。坚持市场化导向,以龙头企业和农民为主体,以易地搬迁集中安置点和适宜生产区为重点区域,强化龙头企业引进培育,科学有效推动实施。计划到2023年,全市食用菌年产量达到10000吨,年生产菌棒800万棒。二是出台扶持政策。按照政府引导,企业主体,农户参与的原则,研究制定食用菌产业发展配套政策,利用衔接推进乡村振兴补助资金、财政支农整合资金、对口帮扶资金和省上食用菌三年倍增计划专项,对各类经营主体在大棚建设(新建香菇设施生产大棚每棚补助2-3万元,新建平菇等食用菌设施生产大棚每棚补助1-1.5万元)、菌棒生产(对年生产食用菌1万棒以上的农户,每棒补助1元)、产品销售(年加工销售1000吨以上的食用菌企业补助500元/吨,并享受市县招商引资优惠政策。对羊肚菌、双孢菇等集中栽培面积5亩以上的合作社、种植大户,每亩补助1000元)等环节给予扶持,支持食用菌产业发展。
下一步,我们按照《庆阳市食用菌产业发展实施方案》要求,加快建设任务落实,全力推进食用菌产业发展。一是强化食用菌产业经营主体引培。加强食用菌龙头企业引进培育,带动种植大户、家庭农场、专业合作社等多元化经营主体共同发展食用菌产业。鼓励支持食用菌生产企业、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开展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认证,提高优质、安全产品市场占有率。二是推进食用菌产业示范基地建设。依托龙头企业、合作社,以易地搬迁集中安置点为重点,建设9个食用菌产业示范点。以食用菌生产适宜区为重点区域,建设7个绿色标准化生产基地,不断扩大食用菌生产规模,以点带面,辐射带动群众通过食用菌产业增加收入。
二、关于县区农业农村局牵头,培育食用菌龙头企业,建立产业示范基地,快速形成特色产业,实现规模化、现代化种植
今年,我们坚持按照全市食用菌产业整体布局,突出重点区域,引培市场主体,扩大种植规模,推广应用种养菌“三元双向”循环模式,加快食用菌绿色标准化生产基地建设。一是推进生产基地建设。各县(区)农业农村局主动作为,全力推动食用菌示范点和生产基地建设。目前9个食用菌示范点(环县木钵镇高寨村、环城镇东塬村,镇原县平泉乡文洼村,城关镇祁川村,庆城县高楼镇杨塬村、卅铺镇廿铺村,华池县城壕镇余家砭村、合水县蒿咀铺乡蒿咀铺村、宁县焦村镇长官村)全部开工建设,新建生产大棚216个665亩,其中菌光互补种植黑木耳370亩;建成绿色标准化生产基地7个(西峰区后官寨镇、合水县板桥镇、宁县春荣镇、正宁县西坡镇4个100亩平菇生产示范基地;华池县山庄乡、庆城县驿马镇、镇原县开边镇3个100亩香菇生产示范基地),新建大棚671个、907亩,全市食用菌产量达到2081吨。二是引进培育龙头企业。目前全市引进食用菌龙头企业3家,其中华池县2家、宁县1家。华池县引进两当黄波菌业、津华绿源农业科技有限公司2家食用菌企业,在山庄乡尚湾村、城壕镇余家砭村建成食用菌产业园2个、生产大棚295座383亩,地栽菌光互补黑木耳370亩,生产鲜食菌259吨。宁县通过招商引资成立了中农信投(庆阳)农业发展有限公司,计划在焦村镇长官村实施双孢菇工厂化全产业链建设项目,项目计划总投资6亿元,其中一期计划投资4.5亿元于2022年11月底前建成并投入生产运营,建成后年产出蘑菇种植基料约24万吨,日产新鲜蘑菇200吨。
下一步,市、县农业农村部门将强化食用菌龙头企业引进和专业合作社、种植大户的培育,形成重点突出、全面发展的产业格局。同时,进一步提升9个易地搬迁集中安置点和7个绿色标准化生产基地建设水平,发挥示范引领作用,带动产业提质增效。
三、关于市农科院牵头,各级政府部门配合,组织专家服务团队,开展食用菌种植技术宣讲及培训
市、县农业农村部门全力推进食用菌产业发展,强化科技支撑力度,提升专业技术人员服务水平,保障食用菌产业健康发展。一是加强宣传引导。充分利用报刊、广播、电视、互联网、微博、微信、抖音等媒体平台,广泛宣传食用菌新品种、新技术,及时总结推广食用菌产业发展的好经验、好做法,发挥典型示范作用,引导我市食用菌产业健康快速发展。二是成立技术团队。依照三年倍增行动实施方案、食用菌产业发展实施方案和蔬菜产业链实施方案,组建了市、县食用菌产业发展工作专班,成立了由省市农科院、农技推广中心专家组成的技术团队,加强技术指导和培训,强化食用菌产业发展的技术保障。三是强化技术培训。市农技中心于今年年初邀请省、市食用菌专家,围绕平菇、香菇、羊肚菌、双孢菇菌种制作、栽培技术、病虫害防控、产销加工举办培训班,对8县区蔬菜技术人员、合作社理事长、菇农进行了培训,取得较好效果。市、县农技人员加大食用菌技术培训和现场指导,培养一批产业工人和实用人才。西峰区、庆城县、华池县、合水县计划每年各培训菇农500人(次)以上,镇原县、宁县、正宁县、环县计划每年各培训菇农300人(次)以上。
下一步,我们将持续加大培训力度,加强对基层食用菌技术人员的培训。一是依托高素质农民培训项目,对市域内食用菌生产企业、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和种植大户的技术人员进行培训,提高食用菌种植专业技术水平。二是研究出台激励措施,引导市、县技术人员积极下沉一线,深入示范基地、田间地头开展现场讲解和蹲点指导,做到科技人员到户、技术服务到人。三是充分利用市农业农村局主办的抖音《农业科技知识宣讲》短视频专栏,加强食用菌生产技术讲解,扩大培训覆盖面,增强培训效果。
四、关于市农科院、陇东学院联合,成立专题课题组,研究解决我市食用菌生产技术中遇到难题,从根本上解决菌林矛盾问题,为食用菌产业发展打造坚实基础
技术创新是产业发展的源动力。我们在制定全市食用菌产业发展实施方案时,充分考虑科技支撑作用,健全技术服务体系,充分调动市、县科技力量,促进食用菌产业提质增效。市、县农业农村、科技部门牵头分别组建食用菌产业技术专家组,研究解决生产中的技术难题。充分利用省内外科研院所、大专院校、龙头企业的科技力量,围绕食用菌全产业链发展进行联合攻关,力争在高效栽培、菇棚建造、智能管理、菌棒生产、菌渣利用等方面取得突破性进展,为食用菌生产提供科技支撑和技术支持,不断提高综合生产能力。目前,华池县聘请了中国农业大学2名食用菌专业教授,培育出了“华池号”食用菌优质品种三类5种,指导企业开展猴头菇、银耳等多种菌菇种植试验示范,为全市食用菌新品种的推广奠定了基础。
下一步,我们充分利用省内外科研院所、大专院校、龙头企业的科技力量,围绕食用菌全产业链发展进行联合攻关,为食用菌生产提供科技支撑和技术支持。加强食用菌新品种、新技术引进试验研究,推广高产高效栽培技术。通过总结推广典型,为基层立标杆、树样板,推动全市食用菌、种植、养殖“三元双向”生态循环农业快速发展。
五、关于市、县农业农村局牵头,建设食用菌产地冷藏保鲜库,确保食用菌产销衔接,减少销售环节损失
近年来,我们积极争取农产品仓储冷链体系建设项目,鼓励引导龙头企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等经营主体在生产基地建设食用菌贮藏库,配置相应预冷设施,提高食用菌商品质量,减少损耗。计划到2023年,建成西峰区西郊蔬菜批发市场储藏能力1000吨以上的食用菌保鲜库1个,建成庆城县、华池县、镇原县、合水县城区食用菌交易区储藏能力500吨保鲜库各1个,建成宁县和盛镇、正宁县西坡镇、环县木钵镇200吨保鲜库各1个。依托龙头企业和合作社,2022年计划在9个易地搬迁集中安置点和7个食用菌标准化生产基地建设9个食用菌贮藏库,贮藏能力达到2500吨,目前已建成830吨。
下一步,我们将持续向上争取农产品仓储冷链体系建设项目,指导县(区)充分利用现有仓储设施,并根据食用菌产业发展需要,合理规划仓储冷链设施建设,切实提高食用菌商品质量,减少损耗。
感谢贵单位对市农业农村局工作的关心,希望继续对“三农”工作给予支持。
联系单位:市农业农村局种植业管理科
联 系 人:石 涛
联系电话:0934-8212856
账号+密码登录
手机+密码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