庆阳市人社局关于积极引导普通高校毕业生返乡创业的14号提案答复
朱淑敏、陈聚辉、关晓萍代表:
你们好!你们在市三届人大五次会议期间所提的《关于积极引导普通高校毕业生返乡创业的提案》已收悉,首先感谢你们对我市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的关注和支持!现就你们所提的问题答复如下:
高校毕业生是国家宝贵的人才资源,其就业问题事关民生,事关发展大计,事关社会稳定。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高校毕业生创业工作,将高校毕业生创业作为全民创业的生力军,在创业政策扶持、创业平台建设、创业服务指导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
(一)完善政策措施,加大扶持力度。2013年以来,市政府先后制定了《庆阳市全民创业行动实施方案》《庆阳市推动全民创业促进就业若干政策规定》《庆阳市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意见》等政策文件,相关部门配套下发了《小额担保贷款政策扶持专项工作方案》、《庆阳市自主创业扶持资金实施细则(试行)》等文件,形成了以“工商税费减免、财政金融扶持、创业基地认定、目标考核管理”为主要内容的创业政策体系。对大学生创业坚持“能免则免、能减则减、能放则放、能补则补”的原则,区别不同情况减免有关税费,放宽投资创业领域、项目审批管理、投资创业注册等限制,为支持高校毕业生创业奠定了扎实的政策基础。
在资金扶持上,从2013年开始,市政府每年拿出3000万元用于扶持就业创业,2015年已增至6000万元。其中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成功的给予创业补贴1万元,新创办的小微企业可申请获得5万元的创业奖励扶持资金。对自主创业自筹资金不足的高校毕业生,可申请不超过10万元的小额担保贷款,对合伙经营和组织起来就业的,贷款规模最高可达到200万元,并享受贴息扶持。
在创业项目上,除国家限制行业外,其他行业和领域均向高校毕业生开放,放宽了高校毕业生经营场所的限制。
在税费减免上,高校毕业生从事个体经营的(国家限制行业除外),注册登记时免收登记类、管理类、证照类等各类行政事业性收费;对持有《就业失业登记证》的高校毕业生从事个体经营的,3年内按每户每年8000元为限额依次扣减其当年实际应缴纳的营业税、城市维护建设税、教育费附加和个人所得税。各项政策措施的落实,有力地推动了高校毕业生创业工作。
2013年以来,我市新增的私营企业、个体工商户、专业合作社分别为4796户、20387户和2237户,其中高校毕业生创业分别为96户、1023户和37户。
(二)加强创业培训,提高创业能力。一是加强创业指导。我们每年都组织创业就业专家学者深入陇东学院、庆阳理工学院,为在校毕业生开展就业创业专题讲座。近三年来共举办就业创业讲座7场(次),参与学生达1.1万人(次)。借助“就业援助月”“春风行动”“民营企业招聘周”及高校毕业生到非公企业就业招聘会等活动,组织全市创业指导专家团成员现场说教,开展创业咨询指导,进一步激发了高校毕业生的自主创业激情,提高了创业意识;二是加强高校毕业生创业能力培训。根据高校毕业生创业风险意识低、创业经验不足、认知意识强等特点,有针对性地开展“创业意识培训”、“改善你的企业”和“创办你的企业”等创业主题培训,进一步建立健全创业培训体系,扩大创业培训范围,积极开展阶梯式创业培训,力争将有创业愿望和培训需求的大学生全部纳入创业培训范围。2013年以来,共有4860名高校毕业生接受不同程度的创业培训,有效提升了我市大学生的创业能力;三是加强高校毕业生创业实训基地建设。以提升毕业生就业能力为目标,通过政策扶持动员企事业单位提供技术、实操、管理等见习实训岗位,积极承担促进就业的社会责任。对到企事业单位进行见习实践的高校毕业生,用人单位发放不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的见习工资,并为其办理人身意外伤害保险,政府按每人每月500元的标准发放生活补贴。鼓励引导高校毕业生到非公企业就业,对自愿到非公企业就业的高校毕业生, 3年内根据就业企业规模,同级财政按每人每月1000-1500元标准发放生活补贴,并代扣代缴社会保险。至目前,我市已建立高校毕业生就业见习基地77家,提供见习岗位378个,累计有178名未就业毕业生参加了见习实训活动,1043个非公经济组织提供就业岗位2995个,累计安置高校毕业生4075人,通过在非公企业就业和实训锻炼,高校毕业生的创业经验和创业能力得到了锻炼和提升。
(三)创建创业园区,搭建创业平台。按照全省“3341”项目工作思路和我市“一区四园、一线八域”经济发展布局要求,制定了《庆阳市创业园区(孵化基地)认定管理办法(试行)》,按照“思想上放活、工作上放开、政策上放宽”的原则,积极探索各类创业园区(孵化基地)的创建模式。在建设创业园区(孵化基地)过程中,有的新征土地单独建设创业园,有的利用工业园区嫁接共建,有的利用石油企业搬迁闲置办公楼、厂房改造翻新,有的利用农业合作社创建农业循环创业园。各创业园区(孵化基地)始终坚持与我市支柱产业发展、产业布局、城镇建设紧密结合,突出“一园一品”、“一园一业”,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创业园区(孵化基地)。目前,全市已创建综合性创业园区(孵化基地)54个(大学生创业园区达到6个,挂牌认定为市级的15个),入驻企业427户,个体工商户6947户,创业人员达到8900多人,带动就业5.8万人,初步形成了功能社会化、服务专业化、组织网络化的创业体系。
(四)强化创业服务,优化创业环境。按照“降低创业成本、减少创业风险、夯实创业基础”的要求,在各创业园区建立了创业指导服务办公室,配置了办公设备,配备了素质高、政策熟、业务精的专职人员,为入园企业提供政策咨询、项目评估、融资协助、创业培训、事务代理、法律援助等服务,力争为创业园区提供全方位、精细化服务。全市成立创业指导中心11个,基层创业服务站(点)60多个,创业服务大厅30处,创业项目库入选优秀创业项目736个,向社会成功推介130个。组建了100人的创业指导专家服务团队,通过“会诊式”“结对子”等方式,先后为大学生创业提供政策咨询、跟踪服务和项目推介等服务157场(次)。
下一步,我们将根据国家、省上新一轮就业创业政策规定,充分借鉴你们的意见建议,进一步完善我市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相关措施,围绕以高校毕业生为重点的青年创业,建议市政府出台《庆阳市进一步加强新形势下就业创业工作的实施意见》,从政策措施、资金支持、创业服务等方面进一步细化工作措施,靠实工作责任,协调相关部门发挥职能、齐抓共管,努力落实大学生创业引领计划,通过创业带动就业,为大学生创业营造良好、宽松的环境。
最后,衷心感谢您对大学生就业工作提出的宝贵建议,也希望您能一如既往地关心和支持我们的工作。
庆阳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2015年7月28日
账号+密码登录
手机+密码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