庆阳市委农村部关于建立村级基础设施维护和公用设施长效管理机制的4号建议答复
辛少波、秦亚军、李彦颖、郭昌俊等代表:
你们提出的《关于建立村级基础设施维护和公用设施长效管理机制的建议》收悉。现将办理结果答复如下:
针对你们提出的村级道路、供排水等基础设施维护和垃圾、污水处理等公用设施长效运行管理机制不完善等问题,我部组织专题调研,认为这些问题是存在的。其主要原因是在农村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过程中,存在着“重建设轻管理,重运行轻管护”的现象。今年在全市集中开展城乡环境综合整治行动和继续推进全市改善农村人居环境行动中,我部认真谋划,加强创新探索,逐步建立健全农村基础设施维护和公共设施长效管理机制。你们所提的三点建议,对于建立健全农村基础设施和环境卫生保洁长效管理机制,促进农村环境综合治理制度化、常态化、规范化,具有很强的指导作用。
今年我们以开展城乡环境综合整治行动为契机,采纳你们的建议,加强对城乡环境综合整治工作的组织领导,建立多元化投入机制,制定和完善农村基础设施管护营运、农村环境综合治理等配套制度,积极探索建立长效管理机制。一是建立协调机构,构建组织管理体系。市上成立以市委分管领导和市政府分管领导为正、副组长,市委宣传部、市委农村工作部、市环保局等职能部门为成员的全市城乡环境综合整治行动领导小组,统筹负责城乡环境整治的组织协调和督查指导工作。制定下发了《全市城乡环境综合整治行动实施方案》,各县区也相应成立由相关职能部门为成员组成的领导小组,乡村建立配备环境保洁队伍,健全乡村两级管理机制,构建县、乡、村组织管理体系,确保城乡环境综合整治工作步入规范、科学、长效管理的轨道。二是加大资金投入,建立多元化投入机制。按照“政府主导、农民主体、社会参与”的原则,市、县(区)加大财政投入,各有关部门有效整合中省有关项目资金,创新运用市场机制吸引各类社会资金,发动群众筹资筹劳等渠道,建立了多元投入的良性互动机制。三是制定完善配套制度,建立健全长效机制。市上正在研究制定全市城乡环境整治长效机制建设方案,进一步完善村庄道路、供水排水、文化广场、垃圾和污水处理、渠道河道等公共设施长效管护制度。积极探索建立住户付费、村集体补贴、县乡财政补助相结合的经费保障制度,并制定农村基础设施维护和环境卫生保洁经费管理办法。有效推广和应用“门前三包”、“户分类、村收集、乡(镇)转运、县处理”等已经成熟的管理模式。以社区、村为单位组建环境卫生整治理事会或协会,建立村民自治机制。制订城乡环境保护或崇尚文明的村规民约,建立社区村庄清扫保洁、垃圾清运处置等环境卫生管理制度,建立健全清扫保洁队伍,实现社区村庄环境自我管理。
最后,感谢你们对全市农村工作提出的宝贵意见和建议,欢迎你们继续关注和支持我市的农村工作。
专此答复。
中共庆阳市委农村工作部
2015年7月22日
账号+密码登录
手机+密码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