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市人大三届六次会议第30号建议的答复
尊敬的王勤劳、张俊杰、马玉翠、杨潇、贾番、李茹年代表:
你们提出的《关于充实基层医务人员,解决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的建议》收悉,现答复如下:
“看病难”、“看病贵”不仅是社会关注的热点,也是党和政府非常重视解决的,事关群众切身利益的大事,近年来,我委以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和服务民生为重点,进一步加强医疗卫生服务网络建设,不断提高医疗保障水平,全面推行便民惠民服务措施,认真落实分级诊疗和医师多点执业,努力提升医疗卫生服务能力,着力解决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
一是强化医疗卫生服务网络建设。按照“小病不出乡村、大病不出县区、疑难重症不出市”的就医目标,不断加强市、县、乡、村四级卫生网络建设,近5年争取投资20多亿元,新扩迁建市级医院3个,整体迁建县级医院6个,实施县级妇幼站、监督所、疾控中心改扩建项目17个,改扩建乡镇卫生院86个,建成标准化村卫生室996个,基本达到了医疗机构建设“市县规模化、乡镇规范化、村级标准化”。2015年经积极争取将乡镇卫生院温暖工程列入为市列民办实事项目,市财政共投资3000万元,为全市15个乡镇卫生院建成了供暖工程项目和附属设施。为市县医疗机构购置了大中型医疗设备500余台(套),为乡镇卫生院配备了救护车和急救设备,安装卫星定位指挥系统,建立市、县区紧急医疗救援指挥管理平台,实现院前急救互联互通和城乡120服务全覆盖。
二是不断提高医疗保障水平。不断完善新农合制度,保障水平不断提高。实现新农合制度全覆盖,参合率由2007年的87.37%上升到2015年的98.12%,筹资标准由2003年的每人每年30元提高到2015年的470元;全市新农合住院实际补偿比达到60%;重大疾病保障范围逐步扩大,由2011年的2种扩大到2015年保障病种51种;开展了新农合大病保险工作,进一步提高大病患者报销水平,有效解决了广大群众看病贵和因病返贫、因病致贫的问题。
三是着力加强人才队伍建设。按照国家、省上颁布的《卫生资源配置标准》要求,重新核定市、县、乡各级医疗卫生单位人员编制,一次核编,逐年补充人员,力争在3年内基本解决全市卫生系统缺编缺员问题。制定高级卫生人才引进优惠政策,每年为市、县区招录急需紧缺专业本科以上学历毕业生100人左右,引进研究生或高级职称以上优秀卫生技术人才10人以上。建立在职人员培训制度,利用5年时间,将全市一线卫生专业技术人员轮训一遍,提高整体业务素质和水平。狠抓学科带头人培养,按照市级8名、县级3名、乡级1名的任务,每年全市培养160名学科带头人,达到培养一个人、能开展一项新技术、新业务的目标。全面落实跟师带教制度,按照高级职称人员带3-5名、中级职称带2-3名新参加工作或低年资专业人员的目标任务,一带三年,捆绑考核。落实村医每周到乡镇卫生院工作或见习1天、乡镇卫生院每周下村督导1天的乡村卫生人员培养制度。落实城市医院对口支援农村制度,深入推进“万名医师支援农村卫生工程”,建立上级医院长期对口帮扶下级医院的协作关系。严格执行市、县医疗机构中级专业人员晋升职称前须到基层服务一年、晋升高级职称需到基层服务两年的政策,努力提升医疗机构综合服务能力和水平,为广大患者提供满意的就医服务。2016年经积极汇报争取,将千名医护人员培训纳入市列为民办实事项目,计划利用3年时间,投资1300万元,为全市培养1000名业务骨干。2016年培训工作已启动实施,共培训334人。
四是全面推行便民惠民服务措施。积极实施济困病床制度,努力解决城乡特殊贫困人群基本医疗问题。在全市19家县以上医疗机构设置占床位总数10%的扶贫济困病床,共设置256张济困病床,减免困难患者住院医药费用的20%,保证贫困群众和城市低收入群体的住院诊疗;全面实施降价工程,调整降低医疗服务和大型医疗设备检查收费标准,近三年共调整收费标准3次,降低比例达20%左右;全面推行药品零差率销售制度,全市所有公立医疗机构取消药品加成,全部实施零差率销售,基本药物实行网上统一采购,非基药物执行“四统一”管理;全面推行临床路径和单病种定额付费管理,三级医疗机构分别达到80种、150种,二级医疗机构分别达到30种、100种;乡镇卫生院分别达到20种、50种;连续多年开展了过度医疗行为专项整治活动,重点对不合理诊治、不合理治疗、不合理用药、不合理收费等违规行为进行了专项整治,并建立了长效管理机制;继续推行住院病人一日清单和病人选择医生措施,不断降低就医成本,让利患者。
五是认真落实分级诊疗和医师多点执业。认真落实医疗机构分级分工管理制度,市级医疗机构进一步提升医疗质量,主要提供诊疗研究、教学科研、人才培养、疑难危重诊疗等任务,实现疑难病诊疗目标;县级医疗机构主要提供适宜技术、多发病的诊治,实现常见病诊疗目标;乡级医疗机构主要提供常见病、医疗保健、公共卫生、健康教育等任务,实现一般病诊疗目标;村卫生室主要提供预防保健、教育宣传等任务,实现预防病目标。同时,进一步完善制定市、县、乡、村四级医疗机构分级诊疗综合评价考核机制,合理引导分流病人,基本实现了“小病不出乡,大病不出县,疑难危重病不出市”的目标,为老百姓减轻就医负担。全面启动实施医师多点执业,市级医疗机构副高以上临床医师和县级医疗机构主治及五年以上执业医师分别下派到县乡医疗机构开展执业活动,每季度不少于6天,并要求各相关专业医师根据工作性质,每天查房、会诊不少于15人,若有手术不少于1台,至少开展一次专题学术讲座,带教培养不少于2人,每季度帮助至少开展新业务1项,有效解决基层业务水平不高,发展后劲不足的问题,真正达到缓解当地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的目的。
通过多年来的不懈努力,我市广大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得到一定缓解,在今后工作中,我们将进一步积极协调人社、编办、财政等部门的支持,持之以恒的解决好“看病难”、“看病贵”问题,让老百姓实实在在体会到医改的成效。也衷心地希望你们一如既往的关心、支持我市卫生事业。
庆阳市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2016年6月30日
账号+密码登录
手机+密码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