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政务>县区动态>详细内容

创新突破 田园综合体在镇原县落地开花

  • |
  • |
来源:镇原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作者:张骞 发布时间:2017-08-04 17:48:00
分享到:

  近年来,我县通过农业综合开发、农村综合改革的发展,以农民专业合作社为主要载体,创新突破,大力开展集循环农业、创意农业、农事体验于一体的田园综合体,为我县农业发展助添了新活力。

种养采摘游娱一体化的盛洋家庭农场

  临泾镇祁焦盛洋家庭农场,由临泾镇祁焦村村民王双选创办,是一家集自然特色放养、绿色特色种植、田园度假采摘、休闲娱乐餐饮为一体的种养结合、农牧互补、循环发展型家庭农场,也成为城镇孩子参与农事活动、体验种养过程的科普教育基地。该农场已累计投资460万余元,流转土地1560亩,栽植葡萄60亩,建成日光温室15座,栽培草莓15棚;种植紫花苜蓿800亩,养殖黑山羊、黑鸡、黑猪3500头(只);新建垂钓鱼池2000平方米,射箭场1处,建成农家乐餐厅200平方米。注册“盛洋”商标,开发盒装葡萄酒、土鸡蛋、黄花菜、胡麻油等产品,通过电子商务渠道打开市场,目前已实现销售收入120万元,赢得客户的一致好评。

  盛洋家庭农场发展上:一是早谋划,育模式。经过多方考察谋划,按照“农业+旅游+互联网”的发展思路,探索形成了“池中养鱼、山间养羊、深山鸡棚、平地草莓”的休闲娱乐、生态养殖模式,采取“合作社+基地+农户”经营方式,进行专业化养殖,集约化经营,实现规模小、效益好、新模式、带动强。二是抢时令,早上市。去年8月份,开始筹建草莓采摘园,9月份定植从天津引进的红颜、章姬新优品种草莓15棚,今年春节期间就开园采摘,弥补了开春本地无鲜果空白。三是强技术,促高产。聘请北京、西安等地专家、技术人员,对采摘园规划设计、棚体建设、种苗调购、栽植管理进行技术指导,确保了建园质量。同时,积极走循环农业路子,将畜禽粪便入肥采摘园区,保障了农产品绿色高产。四是抓市场,强营销。利用微信公众号等新媒体,打造电商服务平台,在草莓上市季节及时推送图片、视频资料,通过微信朋友圈互传互动,扩大产品知名度,吸引游客参与采摘体验。

遍地都是黄金甲的万寿菊庄园

  七月盛夏,正值万寿菊花盛开的季节。武沟塬上一朵朵的万寿菊花娇艳欲滴、迎风绽放,一片片的万寿菊田如锦似锻,美不胜收。万寿菊不仅是武沟乡农民脱贫致富的重要产业,也成为了提升武沟乡对外知名度和美誉度的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武沟乡属于典型的残塬地形,山大沟深,条件艰苦、气候冷凉,土地瘦薄,为优化产业结构,提高土地效益、增加农民收入,2017年,武沟乡在全乡引进发展调结构、促增收的万寿菊5000亩,开启了武沟乡着眼农民增收、助力脱贫攻坚的产业创新之路。

  万寿菊产业的引进发展,让广大贫困农民有了“花开富贵”的真切体验。该乡以万寿菊产业为依托,以现代农业模式为引领,以衍生产业发展为导向,着眼长远、高位谋划,有效形成产业链,不断增加产业值,推动全乡走高效益、高质量的产业脱贫之路。由于生产规模大、季节性强等因素,一些劳动力短缺的农户尤其是种植大户在生产过程中亟须“采摘工”来应急,该乡加强组织,引导返乡农民工和留守群众实现就地务工,万寿菊已经成为繁荣务工经济,实现互利共赢的特色优势产业。万寿菊黄金采收时节,按照采摘一斤赚一毛钱计算,每人每天可赚100多元,万寿菊每年最多可以采摘7—8茬,3个月盛花期不间断的话,至少能收入1万多元。同时围绕开发万寿菊衍生产业,带动建成3-5个以上农家乐,辐射发展种、采、赏、吃、喝、玩多位一体的乡村观光旅游,有效增加农村特色餐饮和农产品产出效益。

  镇原县的田园综合体不限于此,更有全产业发展的中盛产业园、兰沟设施瓜菜示范园,还有漫山遍野鲜花开的亚美花海基地、蓬勃发展的北石窟驿生态旅游风景区。它们各有特色,各具风格,已成为镇原县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载体,在不断地发展壮大,成为镇原农业调好生产方式、调优产品结构、调顺产业结构,做大做强做优的样板示范。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浏览次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