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政务>县区动态>详细内容

镇原:“美丽乡村”让群众受益

  • |
  • |
来源:镇原县外宣办 作者:王瑾 发布时间:2017-07-31 17:58:00
分享到:

  盛夏时节,笔者走进镇原县茹河川区的美丽乡村——开边镇解放村,整洁靓丽的文化广场,整齐划一的小康农宅,错落有致的蔬菜大棚,迎面扑来的阵阵清风里,满是瓜果的香味……一幅美丽的新农村画卷在眼前徐徐展开。
  在蔬菜大棚里忙碌的瓜农张小龙笑着对笔者说:“你今天来的正是时候,我们家的梨瓜恰好开园不久,瓜的味道好得很。”张小龙随手采摘了一个梨瓜,打开之后,鲜红的瓜瓤和饱满的籽粒不由得让人流口水。他说,当初,村里鼓励群众搬进新农村,种植大棚蔬菜,好多人都不愿意,认为离开了老农宅,离庄稼地远了,就没办法生活了,建设“美丽乡村”都是村上做样子罢了。可是没有想到,竟然是实打实的。现如今,村里不仅通了柏油路,群众吃上了自来水,住上了新农宅,家门口还有了发家致富的产业。村民们忙碌一天后,文化广场也成了他们的好去处,村级农家书屋里有他们种养殖所需的“营养餐”。
  同样,中原乡武亭村在美丽乡村建设中,把提升基础设施配套水平、推进公共服务均等普惠、满足群众多层次需求作为重要内容,以解决群众最关心的行路、吃水、住房、上学、就医等问题为重点,整合项目资金,合理配置资源,进一步提升群众幸福指数。同时,该村注重保护传承每个村子原有的文化气息,融合生态、民俗等理念,设置了村庄民俗文化历史墙并竖立景观石等,为“美丽乡村”植入了特有的文化元素。
  在美丽乡村创建过程中,为了能让村民“搬得来,留得住”,镇原县紧紧围绕“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和谐”的思路,积极发展瓜菜、全膜玉米、苹果、苗林等支柱产业,逐步凸显出“美在环境、富在产业、根在文化”的村貌特色。针对城乡基础设施条件差、产业发展基础薄弱、贫困面大的短板,该县还将新农村建设与支持农村产业发展、增加农民收入紧密结合起来,充分考虑各村的自然条件、资源禀赋、发展水平和群众意愿等因素,统筹兼顾当前和中长期发展需要,科学制订《美丽乡村建设试点实施方案》和《美丽乡村试点村村庄建设实施方案》,着力加快美丽乡村建设步伐。目前,开边镇解放村、陈坪村,中原乡五亭村等新农村,都先后被评为县级、市级,甚至省级“美丽乡村”。
  “‘美丽乡村’建设,最大的受益者就是我们老百姓,村里要发展什么样的产业、新农村如何规划等都是村民们全程参与决定的,凡是有困难,党支部随时都在身边,我们的好生活才刚刚开始。”中原乡五亭村村民王明宣高兴地说。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浏览次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