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政务>县区动态>详细内容

庆城县扎实整改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突出问题

  • |
  • |
来源:庆城县扶贫办 作者:张振龙 发布时间:2017-07-24 17:49:00
分享到:

  庆城县为全面贯彻落实省市关于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突出问题的整改意见,按照“不掩饰矛盾,不回避问题,不遗留死角”的原则,科学制定了《庆城县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突出问题整改方案》,建立了销号管理和责任追究制度,将问题逐项靠实到部门到责任人,全县上下形成了各执其事、各行其责、部门联动、合力整改的工作格局。

  以贫困状况调查为抓手,推动贫困人口识别更加精准。立足全县脱贫攻坚实际,坚持以乡镇为主体,成立了县级联乡工作组,组织开展了全县贫困状况调查,客观分析了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和取得的成绩、经验,科学研判了当前全县脱贫攻坚的形势和任务,把准了脉搏,为更加精准识别贫困人口提供了第一手资料。一是围绕处在贫困线边缘、“两不愁三保障”不达标的农户和因灾因病因学返贫的农户,进行了重新识别,建立了电子档案,为贫困人口动态管理奠定了基础。二是按照扶贫标准和“三保障”情况,对全县所有未纳入建档立卡管理的农村一、二类低保户和五保户以及家庭主要劳动力伤残、患大病未治愈等特困户的安全住房、安全饮水、产业发展、技能培训等情况进行全面核查摸底,建立了拟纳入贫困户管理名单。三是坚持把建立健全贫困户信息比对核实机制作为贫困户精准识别的主要抓手,组织建立了由扶贫部门与人社、公安、工商、住建、县国土、税务、银行等部门的联系沟通和信息共享机制,及时进行数据比对核实,准确掌握贫困户情况,全面提高了识别精准度。

  以提升贫困人口收入水平为重点,加强“七个一批”清单式管理。产业发展脱贫,以规模化、产业化为标准,重点围绕苹果、草畜、瓜菜、苗林、中药材等主导产业,帮助贫困户新栽苹果3万亩、全膜玉米23万亩,搭建菜棚470栋,种植中药材3979.5亩,养畜暖棚587座,有效带动贫困群众增产增收。转移就业脱贫,以实施“万名农民技能提升培训工程”为契机,在遵循市场需求和尊重劳动者意愿的基础上,重点围绕电子商务、旅游服务、汽车驾驶员、电工、焊工等项目,大力开展劳动力培训,实现培训“输出一人、脱贫一家”的目标。今年计划完成各类培训15000人,完成劳务输转6.76万人,实现劳务收入14.84亿元。健康扶贫,在严格落实相关特惠政策的基础上,重点对患有大病和长期慢性病的农村贫困人口实施分类分批救治,彻底解决因病致贫返贫的问题。生态保护扶贫,聘用108名建档立卡贫困户作为生态护林员,每人每年补助8000元。易地搬迁脱贫,立足安置区资源禀赋,大力发展日光温室、塑料大棚等设施农业和高标准苹果示范园,通过产业扶持、技能培训、劳务输出等方式,确保搬迁群众真正实现“搬得出、稳得住、有事做、能致富”。教育扶贫,按照中央和省委省政府“脱贫不脱政策”要求,建立贫困家庭学生动态管理档案,为建档立卡贫困户全面落实教育特惠政策。广泛宣传“两后生”培训政策,引导贫困家庭初中、高中毕业生继续接受技能培训。兜底保障,将83户主要依靠低保维持生活的脱贫户回退到未脱贫状态,在制定脱贫计划时,将依靠低保兜底脱贫的家庭安排在2018年以后。

  以贫困退出标准为标杆,平衡贫困村与非贫困村发展。围绕贫困村与非贫困村发展不均衡的问题,从财政涉农整合资金中安排3400多万元,用于部分非贫困村立地条件差、贫困群众多、贫困程度深的自然村安全饮水、村组道路等基础设施建设,有效解决非贫困村发展不平衡的问题。计划利用财政涉农整合资金撬动国开行贷款11亿元,集中破解美丽乡村建设、危房(窑)改造、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资金难题,全力打通脱贫攻坚“最后一公里”。

  以精神扶贫试点为契机,着力激发群众内生动力。坚持把精神扶贫作为激发群众内生动力的有力举措,围绕贫困群众“等靠要”思想较重、发展愿望不强、脱贫信心不足,好吃懒做、游手好闲等问题,坚持扶贫同扶志、扶智相结合的方式,引导贫困人口树立正确脱贫观念,积极投身脱贫攻坚行动中,依靠自身奋斗实现脱贫致富。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在每个村设立脱贫攻坚“红黑榜”,正面宣传勤劳致富的典型人物,大力曝光“靠着墙根晒太阳”的“懒汉”,教育群众自觉“行动起来”,靠辛勤劳动改变贫困落后面貌。

  以脱贫攻坚实际为依据,实现脱贫退出更加精准。坚持改进工作方法,采取自下而上科学测算确定贫困退出时序,防止“数字脱贫”、“被脱贫”的现象发生。严格退出验收关口。按照《甘肃省贫困退出验收办法》和“十不算”、“十不脱”要求,组织相关行业部门逐村逐户进行了核查,对于达到退出标准的指标出具相关等级认定书,靠实了责任,确保了脱贫人口质量。紧盯村级集体经济短板,围绕贫困村集体经济发展整体滞后的突出问题,庆城县计划在财政涉农整合资金中安排180万元,在玄马镇林沟村、桐川镇三合湾村、土桥乡南庄塬村、佛殿湾村和蔡口集乡虎家渠村、高塬村、周家塬村开展村级集体经济建设试点工作,探索将政府投入建设的集中供水设施、农业设施和乡村旅游项目等资产,折股量化到村级集体经济组织,激活村级集体经济发展活力。科学制定脱贫时序,围绕贫困退出,在综合考虑立地条件、产业基础和贫困发生率等瓶颈因素的基础上,采取聘请扶贫领域的专家与乡村帮扶干部、贫困户代表召开座谈会的方式,详细分析致贫原因,科学制定帮扶措施,客观评估帮扶成效和见效周期,建立符合客观实际的脱贫时序,确保了每户贫困户都能够按期稳定实现脱贫。

  以强有力的监管为保障,推动资金管理更加规范。围绕“钱等项目”、“项目等钱”的现象,庆城县主动作为、勇于创新,以有力的举措全面整改扶贫资金需求大与闲置资金多、扶贫资金用途与项目错位、扶贫资金管理部门多与统筹协调难、扶贫资金规模大与廉政风险高等矛盾,进一步提高扶贫资金使用的精准性和实效性。资金闲置,研究制定了《庆城县村级互助资金协会财务管理制度》,通过举办互助资金管理人员培训班和业务资料展评活动,进一步规范了资金管理。安全使用,深入推进“两查两保”专项行动,不断加大扶贫领域突出问题的查处力度,有效确保了财政涉农整合资金安全、高效使用。精准使用,坚持“群众点单、政府配菜”的工作机制,以需求为导向安排项目,把扶贫资源向贫中之贫、困中之困、难中之难、坚中之坚聚焦,充分发挥扶贫资金的作用。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浏览次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