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政务>县区动态>详细内容

镇原县“155”机制推进产业培育

  • |
  • |
来源:镇原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作者:张骞 发布时间:2017-07-20 15:59:00
分享到:

  镇原县紧盯“山区草畜、塬面苹果、川台瓜菜、全县苗林劳务”的产业布局,围绕“155”产业扶贫思路和贫困群众稳定增收目标,大力培育富民产业。
  “1”即实现“一个目标”。通过发展特色产业,积极探索“三变”改革,增强产业“造血”功能,使全县逐步形成“村有主导产业,户有增收项目,人有增收技能,村集体经济不断壮大”的产业发展格局。特色产业提供贫困农户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3850元以上,其中草畜产业提供870元,林果产业提供850元,瓜菜产业提供430元,劳务输转提供1600元,旅游产业提供100元。
  “5”即推广“五种模式”。根据贫困人口产业发展条件和产业合作方式,积极推行“三变”改革,推广5种产业扶贫模式。一是通过精准扶贫贷款、以奖代补项目扶持,推行贫困户自主发展模式。二是将补贴给龙头企业、合作社涉农扶贫财政扶持资金折股量化到贫困户,按照每年一定比率委托投资股权收益给贫困户分红,推行政府主导推动模式。三是以“产业”为主导,“订单”为联结,“技能”为支撑,由龙头企业、合作社、能人大户、景区(园区)带动贫困户发展,推行经营主体带动模式。四是贫困户将精准扶贫贷款入股到龙头企业、合作社,推行带资入股分红模式。五是推行“干部(党员)+企业(合作社)+贫困户”或“干部(党员)+贫困户”的干部帮扶促动模式。通过这5种产业扶贫模式推动,不断培育壮大特色优势产业。
  “5”即实施“五个提升”。一是草畜产业巩固提升。通过中盛农牧扶贫带动,标准化规模养殖推动,养殖示范村促动,示范点引领,产业资金扶持湖羊推广养殖,贫困户自主发展,年内全县大家畜饲养量达到46万头,肉绒羊、生猪、肉鸡饲养量分别达到100万只、22万头、3600万只,肉蛋奶总产达到3.6万吨。种植牧草20万亩,青贮玉米秸秆45万吨。二是瓜菜产业品质提升。以“两川两塬”(茹河、洪河川区,平泉、孟坝塬)瓜菜区域布局为重点,通过设施瓜菜提质增效,露地瓜菜扩大规模,新品种、新技术引进推广,宣传引导有条件的贫困户户均种植瓜菜2亩以上,全县瓜菜面积达到28.5万亩,瓜菜总产达到40万吨以上。三是林果产业品牌提升。在“海升模式”、“居立模式”引领下,通过扶持壮大产业基地,提高标准化管理水平,加快新兴产业发展步伐,加大技术帮扶力度,全县新栽苹果3.9万亩,改造老果园1万亩,实现苹果总产量11.5万吨,产值5.02亿元。完成苗林结合培育15万亩,公益林管护50.95万亩,天然林保护67.34万亩,绿化育苗2.5万亩,林下经济产值达到7000万元以上。四是旅游产业突破提升。突出大景区带动,打造休闲旅游美丽乡村,创建旅游品牌,提升旅游服务质量,积极引导村民参与景区建设、发展休闲观光农业、加工旅游产品、建办农家乐等,实现旅游业带动脱贫一批。五是劳务输转效益提升。针对农民“缺技术、缺经验、缺信息、缺门路”等问题,整合县组织、人社、扶贫、农牧、林业、科技等部门培训资源,加强与天津静海区东西协作,开展劳动力技能培训,全年完成劳动力培训1.15万人,培训村干部1000人、新型职业农民300人、合作社管理人员700人。今年输转劳务13.5万人,实现劳务收入27亿元。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浏览次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