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峰区“六措并举”促进大众创业就业
近年来,西峰区认真贯彻国务院、省政府关于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和深化“放管服”改革的方针政策,把扶持大众创业作为扩大就业的“发动机”,作为促进城乡居民增收的“助力器”,完善创业创新服务机制,培育创业平台,为创业者提供政策咨询、项目推介、经营场地、创业培训、人才推介、宣传推广等一条龙服务,为产业转型升级注入了生机和动力。
一是搭建创业平台,孵化小微企业。以培育扶持和发展壮大创业实体为目标,结合全区产业特点和经济发展实际,采取联合共建的方式建成创业孵化示范园区7处,其中省级创业孵化示范园区1处(庆阳市凌云服饰公司 ),市级创业孵化示范园区4处(西峰区电子创业园区、天富亿生态民俗村、陇东滑雪场、西峰区生态农业园区),区级创业孵化示范园区2处(肖金蔬菜基地、民俗文化产业园),带动就业3399人。2016年,向天富亿生态民俗创业园区、陇东滑雪场、青年创业街拨付园区建设补贴12万元。工作人员多次深入庆阳市凌云公司、电子商务创业园(前进机械厂)、天富亿生态民俗创业园区、陇东滑雪场等创业园区,发放宣传资料,指导建成创业培训教室、创业指导办公室,积极提供创业指导、创业培训、政策咨询、人力资源推荐等“一条龙”服务,吸引一批竞争力强的小微企业入驻。
二是举办招聘会,鼓励对接就业。区人社局制定了《西峰区扶持普通高校毕业生到非公经济组织就业的实施方案》,明确了扶持政策,凡在庆阳市、区范围内登记注册,且须接纳高校毕业生5--20名的非公经济组织均可申请,经非公经济组织双选对接,落实就业的高校毕业生由区财政按每人每月1500元的标准发放生活补贴,补贴时限为3年。非公经济组织向毕业生发放每月不少于1370元的生活补贴。2016年举办大型人力资源招聘会16(场)次,共有534家企业提供就业岗位10000多个,20000余人(次)进场求职,达成就业意向7000余人。
三是积极开展培训,促进就业创业。以市场需要为导向 ,开设了养殖、种植以及香包刺绣、市场营销等培训专业,努力打造培训品牌,开展技能鉴定上门服务,提升培训的实效性和培训学员的就业率,努力推动以培训促进大众创业。2016年共开展培训1045人,其中精准扶贫就业技能培训5期223人,劳务品牌培训600人,创业培训222人。通过创业培训强化创业者的经营能力,通过技能培训强化创业者的职业技能水平,提高了创业者的综合素质和创业成功率。
四是健全服务体系,提升服务水平。建成了覆盖乡镇(街办)、社区联动的创业服务平台,将创业服务工作延伸到街办社区、乡镇村组和职业培训学校。建成了能开展求职登记、择业指导、职业介绍、信息发布、人事代理、网络招聘、举办招聘会及扶持高校毕业生到非公经济组织就业对接洽谈等业务的人力资源市场,及时掌握外地务工信息,与各省、市、县(区)建立用工合作需求信息平台,实现资源共享,有效的促进了全区高校毕业生人力资源合理流动、有效配置,为全区城乡各类劳动力求职、就业等服务搭建高效便利服务平台,进一步提升服务水平。
五是发展劳务经济,促进转移就业。分别从信息宣传、组织输转、技能培训、技能鉴定、跟踪维权、基地建设、品牌创建、建档立卡、返乡创业等方面入手,以精准扶贫培训输转为重点,明确责任、制定方案,以区、乡、村逐级建立贫困人口劳动力台帐、劳务输转(组织输转、就地转移),7个乡镇重点建立了15个百片千村村级培训劳务台帐,乡镇劳动保障事务所已建立了外出务工人员详细信息台帐,掌握务工去向,实现精准输转。依托西峰区人力资源市场、庆安劳务派遣公司等民办职业介绍机构及各乡镇劳务经纪人,面向市内用工单位与高校毕业生、城乡求职人员提供岗位信息,组织洽谈对接工作。区人力资源市场每月18日定期举办招聘会,为辖区内用人单位与求职人员搭建信息平台,月均提供就业岗位600个以上。
六是采取有力措施,开展工伤保险。按照相关政策要求,结合工作实际,统筹规划,分步实施,采取有力措施,全面推进区属建筑施工企业依法参加工伤保险工作。2016年,西峰区属建筑企业参加工伤保险共70户、967人,参保资金征缴726992.98元。其中,按用人单位方式参保32户、431人,征缴工伤保险基金205057.17元;按建设项目参保38户、536人,征缴工伤保险基金521935.81元。
账号+密码登录
手机+密码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