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政务>县区动态>详细内容

下足绣花功夫 攻克坚中之坚——镇原县“五措并举”全力推进脱贫攻坚进程

  • |
  • |
来源:镇原县政府办 作者:吴文绪 发布时间:2017-07-06 18:54:00
分享到:

  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以及省十三次党代会、省市脱贫攻坚推进大会精神,在全市脱贫攻坚推进大会之后,我县立即召开政府常务会、县委常委会,迅速传达学习各级会议精神,研究我县存在的突出问题,提出了具体整改措施,并于7月4日召开了镇原县脱贫攻坚暨D级危房危窑“清零行动”誓师大会,签订了全县“决战贫困”责任书,吹响了“奔向小康”冲锋号,号召全县上下迅速行动起来,誓师立令、攻坚克难,全力推进脱贫攻坚进程。

  一是誓师立令,签订聚集合力“责任书”。贫困人口脱贫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底线任务,是一场“等不起、输不得”的攻坚战。为切实调动全县上下积极性,最大限度聚集脱贫攻坚合力。县委、县政府分别与11位县级领导、19个乡镇党委书记、乡镇长和25个县直部门“一把手”签订了脱贫攻坚目标管理责任书,与19个乡镇签订了D级危房危窑改造责任书,通过签字背书的方式,逐级靠实了县级领导、帮联部门和各乡镇的责任。要求各级各部门按照签订的“责任书”,迅速把工作部署、行动节奏和精神状态由“平时”转入“战时”,以一级响应全面打响脱贫攻坚战役。

  二是严格奖惩,提升干部群众“精气神”。始终把精准扶贫督查考核作为“指挥棒”“风向标”和“试金石”,坚持把奖惩作为鼓舞士气、增强锐气的“铁律”,对组织领导不力、政策执行不到位、相关业务不精通、工作作风不扎实的3个乡镇19名同志进行了问责,所有被问责干部年终考核一律不得评优,并扣发年终奖励工资和科学发展观业绩奖;对一批沉在一线、扑下身子、倾力帮扶、成效突出的干部进行了提拔,形成了领导干部以上率下、各级干部勇担重责、齐心协力啃“硬骨头”的鲜明导向。

  三是攻坚清零,补齐基础设施“硬短板”。按照找准症结、突破瓶颈、弥补短板的要求,我们依靠项目带动,集中打响了“以D级危房清零行动”为主的基础设施建设攻坚战,以超常规的力度推进基础攻坚,确保年内全面完成5120户D级危房清零、1195户易地搬迁、245公里通村路硬化、1100公里通组路铺砂、90个低电压台区改造、81个行政村宽带接入和2208户安全饮水巩固提升任务,彻底破解行路、吃水、用电、住房等基础瓶颈。特别针对我县D级危房(窑)面广量大的特点,我们采取“倒班互助作业法”(就是张三家房屋圈梁修好后,利用水泥凝固的时间,组织工匠集中到李四家挖地基、打基础,统筹施工力量,节省了时间、提高了效率)、“赊购建筑材料法”(针对贫困户资金短缺难题,由行政村组织,统一规划选址、统一设计图纸、统一赊欠砖款,待危改补助资金下拨后支付材料费)、“干部包村联户法”(与包村领导、包村干部签订D级危房清零行动责任书,盯到人、盯到户,蹲点驻守、旁站式督促),统筹了施工力量,节省了时间、提高了效率。

  四是因地制宜,培育致富增收“新产业”。落实“七个一批”举措,坚持“155”产业扶贫思路(紧盯持续增加贫困群众收入“一个目标”;推广贫困户自主发展、政府主导推动、经营主体带动、带资入股分红、干部帮扶促进 “五种模式”;实现草畜产业巩固、瓜菜产业品质、林果产业品牌、旅游产业突破、劳务输转效益“五个提升”),下半年一次性栽植苹果1.9万亩、种植露地瓜菜6万亩、完成苗林培育7.5万亩,并按照“一乡一业、一村一品”的要求,积极发展万寿菊、大樱桃、文冠果、中药材、油用牡丹、乡村旅游等特色产业,确保每户都有一个致富产业和增收渠道。同时紧抓东西部扶贫协作政策机遇,主动与天津静海区等发达地区对接,确保全年完成劳务输转13.5万人。

  五是加大投入,强化脱贫攻坚“硬保障”。按照“搭建平台、创新机制、整合资金、服务三农”的思路,建立农村产业发展资金合作社215个,注册资金3158万元,入社社员9306人,打通了农村融资“最后一公里”;前6个月,引导驻县金融机构发放涉农贷款6.7亿元;加大资金统筹整合力度,整合涉农资金2.51亿元,用于扶贫开发,重点用于贫困村户发展,破解了资金短缺难题;同时,坚决落实县委、县政府向市委、市政府承诺的财政投入指标,按当年财政收入增量的20%或不低于当年自有财力的2%,增列专项扶贫资金,为扶贫攻坚提供了坚强后盾。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浏览次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