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政务>县区动态>详细内容

西峰区围绕四个保障 着力提升城乡义务教育水平

  • |
  • |
来源:西峰新闻网络中心 作者:赵斌 发布时间:2017-07-04 15:40:00
分享到:

  近年来,西峰区按照“优质均衡”目标,统筹城乡义务教育资源,按照以城带乡、注重乡村的思路,围绕教学基础条件改善,教育激励政策落实,教师生活补助提高,教学质量水平提升四个方面,多措并举,大力保障,不断缩小城乡教育差距,努力推动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发展。

  围绕基础保障,着力改善教学条件。一是加大基础建设。近年来,西峰区依托全面改薄红利政策,累计投资32300万元,通过改建扩容、移址迁建、规划新建、结构调整等方式,全面改薄城乡义务教育学校121所(次),建设校舍14万平方米,实现了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标准化学校建设,教学基础条件得到明显改善。二是加大经费投入。区政府每年为百人以下农村小学补助公用经费1万元,有效保障了乡村学校的正常运转;每年筹资60万元,为寄宿制学校按每生200元标准追加公用经费,切实提高了寄宿制学生生活、学习环境。三是加大硬件配备。近年来,累计投资6268万元,购置音体美器材、图书、电脑等设备1.8万套(件),为城乡学校特别是偏远农村学校配备了现代信息化设备。同时,着眼提高乡村教师办公质量,按照“一桌一床一柜一电脑”的标准,逐步为乡村教师配备。目前乡村教师个人电脑配备率已达30%。

  围绕政策保障,着力鼓足教师干劲。一是实行教师生活补助政策。立足校情实际,将乡村公办中小学、幼儿园划分为“五个类别”,按照“类别标准”,每半年发放一次乡村教师生活补助,有力提高了乡村教师干事创业活力。二是实行校长基金奖励政策。设立了乡村小学校长奖励基金,按照受奖面不低于60%的比例,每年筹资20万元设立农村小学优秀校长奖励基金,分等次落实校长奖励基金。2016年50名农村学校校长受奖。三是实行优质资源共享政策。为保障进城务工学生能够享受同城市一样教育资源,西峰区打破户籍限制,不设户籍地域壁垒,对进城务工人员子女采取“无障碍,全接纳”的政策,保障了2万多名农村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和外县市户籍人员子女进入城区学校就读,享受同西峰学生一样的优质教育资源。四是实行教师带班津贴政策。为鼓励教师带班,探索建立了班主任带班津贴制度,并不断提高津贴额度,充分发挥了班主任管理教育作用。截至目前,中小学班主任津贴每月提高至标准班100元,非标准班80元。

  围绕生活保障,着力解决教师困难。一是保障生活住房。将农村教师住房纳入全区保障性住房体系。至目前,共获批公租房91套,限价商品房51套,经济适用房149套,394名农村偏远教师享受到了城市保障房和经济适用房。二是保障周转宿舍。为确保教师能留得住、干得好,尤其对偏远农村学校,加大周转宿舍建设力度,努力达到教师一人一房的标准。截至目前,显胜实验学校、肖金中学、陈户初中、什社中学教职工周转宿舍已经建成投用。三是保障交通补助。针对部分学校教师离城远的实际,通过发放交通补助的方式,提高教师生活补助,尤其对农村偏远学校的教师,逐年提高交通补助标准,2016年,对23个贫困村小学教师交通补助提高到1500元,有效降低了教师教学成本。

  围绕质量保障,着力提升教育水平。一是以课程改革促质量提升。坚持以“改革找出路、以质量求生存”工作思路,先后创建市级课改示范校6所,区级8所,以温泉(齐楼)初中等校为代表的“西峰高效课改模式”在全市得到全面推广和辐射,进一步激发了学生学习活力和教师育人热情,保障了教学质量。二是以师资培训促质量提升。围绕教师这一教育关键资源,探索形成了“城乡学校结对帮扶、置换交流、挂职锻炼、跟班学习、名师讲座”为主要方式的师资培训新途径,通过互学互促,切实提升了教师教学能力和水平。三是名校带动促质量提升。充分发挥名校带动作用,采取名校建分校的方式,探索创办了团结小学育才路分校,进一步扩大了优质教育资源效应,有效缓解了城区大班额、择校热的问题。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浏览次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