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政务>县区动态>详细内容

环县两农民:用诗歌唱生活

  • |
  • |
来源:环县外宣办 作者:陈思 发布时间:2017-04-27 16:55:00
分享到:

  

   “党领导作带头,共谋发展。村干部组织班,为民贡献!学知识搞养殖,政府贷款。种良田有补贴,农民言欢!机平地有农合,医疗保险。村村通柏油路,出入平安!”这是庆阳市环县小南沟乡粉子山村农民黄树林的诗作选段。这首《环江颂党》写于2016年冬天,经民间自乐班改编后,以道情曲艺方式传播开来,在环县大小文艺演出里,频频被搬上舞台,并在微信朋友圈里被大量转发。
  随着作品在当地出名,32岁的黄树林“农民诗人”的名号不胫而走。他的诗作韵律和谐,文辞朴实,贴近生活,深受道情艺人喜爱。这位只有小学文化程度的农民诗人一度成为当地大小乐班的“御用词人”,陆续创作了《田野书香》、《生活如歌》、《亲情颂》等作品。黄树林告诉记者,他的创作灵感源自生活,把生活中的点滴感悟记录下来,就能成为最靠近心灵的作品。
  从十几岁外出打工至今,黄树林饱经生活磨砺,下过煤矿、开过卡车、看过油井、种过庄稼,种种经历都带给他不同的感受,但他却认为,苦吃多了,就会更珍惜生活里的美好,生活本身对人有启发教育意义。因此,他的诗歌创作,全部与平常生活有关,也真实反映着生活变化。“从2015年到今年,县乡各级政府对提升老百姓生活质量很下功夫,我们村里各方面设施都完善了,公路也修到家门口了。”黄树林说,作为一个普通农民,这些切身感受到的好处,让他由衷感怀政府的惠民政策,情之所至,诗作也油然而生。“我写的不仅仅是诗歌,更是我们环县农民的真实生活。”在采访中,这是黄树林多次提起的一句话,他还表示,生活好了,家庭情况改善了,要懂得感恩,更要做点什么。之前的《环江颂党》广为传播,让他深受启发,他要将诗歌创作与道情曲艺作词相结合,借助环县道情这种群众喜闻乐见的地方曲艺,创作一首“音乐史诗”,把60年代至今,农民生活的变化写一写,用这种方式教育人们感恩生活、热爱生活。
  当黄树林作品在微信圈转发的时候,在环县其他乡镇农村,也掀起了一股诗歌创作热潮,车道乡的农家媳妇武韬红就是这样一位爱好者。“上学时就喜欢写诗,虽然文化程度不高,但一直有看书写诗的习惯,看到微信圈里黄树林的诗歌,也让我产生了创作欲望。”25岁的武韬红已结婚生子,平时和婆婆一起打理着一所招待所,坚持写诗既是因为爱好,也是想要通过言传身教,影响儿子,在家庭中形成“书香氛围”。
  武韬红说,诗歌创作是她纾解心情的方式,也承载了她对生活的感悟。她将写成的诗作发布在朋友圈,与亲朋好友交流切磋,不断提高创作水平,她告诉记者,近年来扶贫力度加大,生活有很大改观,环县当地群众越来越重视文化教育,在她生活的乡镇,农民诗歌爱好者,数量也在不断增长。她觉得诗歌陶冶情趣,反映真实生活,她要把创作的诗歌记录保存下来,努力学习成长,将来用最优秀的作品让读者认识环县、感恩生活。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浏览次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