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政务>县区动态>详细内容

镇原县:“三元双向”模式引领农业绿色转型

  • |
  • |
来源:镇原县融媒体中心 作者:田晓博 张凡 发布时间:2024-12-18 10:30:54
分享到:

近年来,在镇原县的乡村田野上,一场以“三元双向”模式为核心的农业革命正在展开。通过种植业、养殖业和菌业的统筹发展,让农业废弃物完成高效转化利用,变废为宝,逐步实现农业的绿色转型,为当地农民带来实实在在的好处,同时也促进了生态环境的保护。

走进镇原县上肖镇西岭村的畜禽废弃物处理中心,两条有机肥生产线正在忙碌地工作。发酵后的畜禽粪被“吞”进生产线,不久后就变成了黑色粉末状的有机肥料。工人们有序地进行打包、搬运和分装,一袋袋有机肥整齐地堆放在一起,宛如一座小山。这些有机肥不仅为当地农民的农作物提供养料,还作为商品销往周边地区。

上肖镇西岭村是传统的种植养殖大村,畜禽粪污的处理一直是养殖户们的“老大难”问题。2021年,镇原县通过招商引资引进甘肃盛原旺禾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投资建成高端生物科技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项目,将养殖业产生的畜禽粪便“变废为宝”,助力生态循环农业快速发展。

“我们厂主要处理镇原圣越农牧及乡镇各个养殖场的畜禽粪便。产品主要销往甘肃陕西等地,一年的年产量是3万-5万吨左右。”甘肃盛原旺禾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李小丽介绍道。

以粪换肥,农业绿色发展就能跑出“加速度”。马顺锋是上肖镇西岭村村民,现在他不仅是有机肥生产车间主管,带领村民一起在家门口打工挣钱。同时他家的几十亩地一直增施公司生产的有机肥,种植效益得到了很大的提升,家庭收入年年见长。

作为一个传统农业大县,一条就近消纳、变废为宝、种养结合、生态循环的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绿色路径,在镇原县越走越宽广。

镇原县大力推广实施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项目,积极打造秸秆收、储、用综合利用产业链,推进“资源—产品—废弃物—再生资源”的循环农业发展。每年的秸秆资源量约为32.19万吨,可收集资源量约为28.15万吨,目前全县建成秸秆枝条加工企业3家,菌棒加工厂4个,实现菌料本地化;回收利用玉米芯9530吨,小麦麸皮3487.5吨,果木枝条5600吨,木耳菌料由全市大循环提供,通过“三元双向”循环农业模式,这些农业废弃物得以高效转化利用。

平泉镇的八山村及周边村组曾经面临耕地分散、缺乏大型农机和先进农业技术的问题,导致种粮效益低下。但自镇原县嘉谷农业专业合作社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以来,通过流转土地4000多亩,推广新品种玉米高效种植技术,不仅提高了粮食产量,还避免了玉米秸秆的焚烧,将其全部送往饲料工厂加工成养殖饲料,促进了养殖产业的发展。青年农民王宏亮在山东寿光学习了设施蔬菜种植技术后回到家乡,建立了蔬菜大棚种植蘑菇。他主要使用农业下脚料如玉米芯等作为原材料,积极推广“三元双向”循环农业发展模式,通过平菇菌种繁育、菌棒加工、平菇标准化生产和废菌棒粉碎还田做有机肥等环节,不仅促进了现代农业的绿色高质量发展,还从源头上排除了焚烧隐患,改善了空气质量,增加了农民的收入。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浏览次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