镇原:产业路上奏凯歌
产业扶贫是精准扶贫的必由之路,外要有产业,内要有劳动力,内外结合才能促发展。
镇原县作为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为了早日实现脱贫目标,与全省、全国同步进入小康社会,该县立足县情实际,利用当地优势特色资源大力实施产业扶贫,以“企业+基地+合作社+农户”的发展模式,不断培育壮大特色富民产业,在全县形成了“北部山区养羊、杂果,南部塬区苹果、养牛,中盛带动肉鸡养殖”的产业发展布局,农业产业化水平不断提升,特色产业成为群众致富增收新的增长极。
镇原县殷家城乡北岔村村民王伟在产业路上算是取得了“真经”。在王伟的养殖场里,记者发现,他养的就是如今行情最不好的羊,大家都觉得不赚钱了,他却发了“羊财”。
王伟说:“当初办养殖场的时候,政府给予了我们不少优惠政策,扶贫贷款、技术指导等一样都没有落下,但是养殖场走上规模后,市场行情却不好了,好多人都怨天怨地,没有坚持下来,调整了产业,我顶着家人的压力坚持了下来。”
那么,他的“羊财”是如何发的呢?王伟道出了原因。他说,俗话说得好,“物以稀为贵”,当人们都放弃的时候,他坚持下来,继续养羊,肯定会有收获,尤其是市场上稀缺的“黑山羊”。在他的养殖场里还发现了一个奇怪的现象,就是大羊和小羊分开喂养,小羊反而长得很健壮。他说,分开喂养,母羊饲料吃得好,就会产好的羊奶,这样也有利于小羊的发育。
在发展产业的过程中,王伟不仅坚持科学的养殖方法,他还成立了专业养殖合作社,主动外出联系客商,根据客商的需求,进行“订单养殖”,2016年,仅养羊这一项就有了8万元的收入。
俗话说,“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扶贫产业也面临着“一城一地”的问题,甚至“一城一地”中也存在着不同的情况,要扶到点上、根上,并非易事。镇原县在产业扶贫过程中,探索出了上肖乡路岭村农村综合改革试点经验,积极推行以“三大模式”、“十项机制”为主要内容的参与式扶贫模式,群众自主确定发展项目,全程参与村级事务管理,全县建成参与式扶贫示范村32个。参与式扶贫模式的推广,使群众在思想观念上由以前的“给钱给物要我干”,转变为现在的“主动参与我要干”。
据了解,2016年,该县粮食继续丰产,总产量达到36万吨,全县肉羊、肉牛、肉鸡饲养量分别达到90万只、24.5万头和1300万只,苹果产业在“海升模式”的辐射引领下,完成新栽3.9万亩,鲜果产量达9.8万吨。
账号+密码登录
手机+密码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