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政务>县区动态>详细内容

走中医特色医改新路推动健康西峰建设

  • |
  • |
来源:西峰新闻网络中心 作者:任诚 发布时间:2017-04-01 17:33:00
分享到:

  西峰区按照“强基固本”的医改工作要求,突出“普惠制、全覆盖、可持续”原则,准确把握中医药“五种资源”战略定位,充分发挥中医药在深化医改中的优势作用,积极引进并推广应用“立新七针”疗法和李可古中医诊疗技术,探索走出了一条特色中医下基层、促发展、惠民生的医改新路子,有力推动了健康西峰建设。
  双赢探索:借助国家建设“一带一路”和深化医改的发展机遇,深度挖掘庆阳独有的中医药、岐黄、香包等本土资源,从中医药“五种资源”(独特的医疗卫生资源、巨大潜力的经济资源、原创优势的科技资源、优秀的文化资源、重要的生态资源)出发,对外打造“岐黄故里,养生圣地”品牌,对内开展“绿色医都、健康西峰”创建,先后出台了《进一步加快全区岐黄中医药文化产业的实施意见》《关于促进中药产业发展的意见》等文件,有力推动了中医重要产业协调发展。依托中医药文化与健康养生资源丰富、品质高端的优势,整理和传承岐伯等古代名医的中医药优秀文化,打造形成西峰中医药优秀文化。提高和增强中医药养生旅游产业的特色和品质,建设岐伯圣景特色基地,培育药膳、药菜两用蔬菜,中医药养生旅游、智慧中医等相关产业,促进中医药与旅游两大产业融合发展。顺利通过中医药示范(先进)县区、全国中医药养生保健旅游示范区命名,为全市中医药工作示范(先进)市的创建工作起到示范带头作用。深入实施中医“治未病”健康工程,加强中医药应急和防治重大传染病能力建设。成立西峰区中医学会,发扬传承中医文化和技术,以大力推广应用“立新七针”疗法和李可古中医诊疗技术为突破口,不断提高中医药服务能力,以安全、有效、稳定、廉价的中医药造福群众,进一步把西峰区中医药事业推向新的起点。
  群众受益:充分发挥中医药简单、方便、廉价、高效的特色优势,探索出了一条财政负担的起、群众承受得了、社会满意度较高的中医深度参与医改之路,在降低医疗费用、减轻群众负担、提高医疗保障水平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建立完善中医药政策体系,各级综合医院、妇幼保健机构、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设置中医科、中药房,村卫生室、社区卫生服务站提供中医药服务。积极争取国家对公立中医类医院新改扩建项目,加强中医类医院基础设施建设。一是全面加强乡村中医药特色服务机构建设。全区3所社区卫生服务中心、8所乡镇卫生院均建成了中医特色诊室,其中3所社区服务中心和5所乡镇卫生院建有高标准的中医馆。2所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被命名为全省中医特色社区卫生服务示范机构,8所乡镇卫生院全部通过了全市中医特色机构评审命名,1所卫生院被命名为全省基层中医适宜技术培训基层,1所卫生院建成了全市重点中医专科。市中医院与西峰区后官寨镇卫生院建立了对口帮扶机制,市中医院1名科主任担任卫生院业务院长,支持发展中医特色业务。区政府统一为所有村卫生室、社区卫生服务站配备了中医适宜技术诊疗箱、TDP神灯、电针治疗仪等基本中医诊疗设备,所有村卫生室均能够提供中医药服务和开展中医适宜诊疗,81所村卫生室被评审命名为全市中医特色村卫生室,中医药服务在西峰区基本实现村组全覆盖。二是全面加强区级综合医院中医药工作。在区医院成立了中医管理科,组建了区级中医药服务指导中心和适宜技术培训基地,发挥中医药人才和资源优势,指导基层中医药工作。区医院中医科成功创建为全市重点中医专科,中医病区开设病床45张。积极开展“中西医结合医院”创建工作,建立了西医科室与中医科室协作机制,人才储备较为充实,目前区医院共有中医副主任医师6名,中医及中西结合类别执业医师28名,中药药剂人员7名。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浏览次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