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政务>县区动态>详细内容

勠力同心 拼搏实干 奋力推进脱贫攻坚再上新台阶

  • |
  • |
来源:庆城县扶贫办 作者:张振龙 发布时间:2017-03-30 17:11:00
分享到:

  2017年,作为脱贫攻坚承上启下的关键一年,庆城县牢固树立“一号工程”意识,持续深化“531”稳定脱贫工作模式,聚焦建档立卡、基础短板、产业培育、资金难题、典型宣传五大重点,坚持政策再倾斜、资金再聚集、项目再靠拢、力量再整合四大机制,全面巩固提升脱贫攻坚成效,加快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步伐。

  一是聚焦建档立卡,严把贫困进出关口。针对贫困人口识别、退出方面存在的问题,不断加大贫困人口进出动态监管力度,坚决杜绝数字脱贫、虚假脱贫。进一步规范建档立卡,严格对照省上的识别标准要求,逐一核实扶贫数据,对贫困户确定不准确的及时核查调整,对基础档案资料不齐全的抓紧补充完善,对致贫原因和帮扶措施等缺失的逐项修正,确保建档立卡“零差错”。不断加强动态管理,常态化开展“回头看”,建立与公安、工商、房管、银行等行业信息共享机制,将处在“两不愁、三保障”边缘和返贫的贫困人口纳入,将识别不准的剔除,将不符合脱贫标准的回退,实现有进有出、动态管理。持续完善“853”挂图作业,规范村级“五张图”、农户“三本账”和村级五类档案资料,逐步实行挂图作业电子化管理,力求做到精准识别、因户施策、脱贫退出、巩固提高、返贫纳入“五个真实可靠”。扎实做好贫困人口精准监测,进一步完善监测指标,注重数据分析研判和结果运用,提高监测数据的准确性和科学性,为全县的决策部署提供准确依据。

  二是聚焦基础短板,巩固脱贫攻坚成效。坚持以安全住房、安全饮水、道路畅通、农电改造、梯田建设五大基础为抓手,着力补齐脱贫攻坚基础短板。安全住房,继续采取整合项目、贷款贴息等方式,加快推进“告别窑洞”工程,抓紧实施2016年建成的101个集中安置点基础配套工程,全年新建安全住房3246户,彻底改善群众的居住条件。安全饮水,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统筹兼顾的原则,以提高农村饮用水质量为重点,大力实施农村安全饮水巩固提升工程,全年新建各类饮水工程2422处,实现全县所有农户安全饮水全覆盖。道路畅通,按照“合理布局、联网成片”的原则,以村组主干道路、居民小区道路硬化为主,实施农村路网改善工程,全年新建柏油(水泥)道路247公里、砂砾道路34.7公里,提升全县整体交通服务水平。农电改造,以低电压治理、动力电通组为重点,大力实施农电网升级改造工程,新建农电线路47.3公里,进一步提高用电质量和供电能力。梯田建设,统筹推进农村土地综合整治和中低产田改造,全年新修梯田2.2万亩,全面提高梯田化程度,有效改善生态环境和贫困群众农业生产条件,促进粮食增产、农业增效和贫困户增收。

  三是聚焦产业培育,夯实群众增收基础。围绕特色产业、劳务输转、乡村旅游,培育多元增收产业,进一步拓宽群众稳定增收渠道,夯实脱贫致富的基础支撑。苹果产业,采取政府引导、项目扶持、大户带动、群众参与等方式,继续扩大山地苹果栽植面积,全年新栽苹果3万亩、间伐改造2万亩,提高苹果生产管理水平和产质效益。草畜产业,以“基地规模化、养殖标准化、经营产业化、培训技能化”为发展方向,加快发展草畜产业,全年新建各类规模养殖场(小区)34个,种植紫花苜蓿10万亩,青贮饲草35万吨,提高草畜产品市场竞争力。瓜菜产业,坚持“政策鼓励、科技宣传、技术指导、重点帮扶”的原则,大力发展瓜菜产业,全年新建钢架大棚1000亩,提升瓜菜生产能力和效益。苗林产业,充分利用宜林荒山和弃耕地,采取市场运作模式,全年完成苗林结合培育15万亩,建成万亩示范点3个;大力发展核桃、枣等特色林果产业和林下养鸡等林下经济产业,实现“大地增绿、农民增收”。中药材,采取“公司+基地+农户”的发展模式,以南庄、庆城、玄马、赤城等乡镇为重点,稳步扩大丹参、板蓝根、黄芪等中药材种植规模,全年建成千亩连片种植示范基地19个,总面积达到4.85万亩,不断提升中药材收益水平。劳务输转,鼓励能人带动务工,着力打造提升“陇原妹”、“陇原巧手”等劳务品牌,促进劳务输转从体力型向技能型转变,全年转移消化农村富余劳动力3.8万人,人均劳务收入达到万元以上。乡村旅游,积极发展精品农家乐和乡村旅馆,做大做强周祖农耕文化、薰衣草庄园、药王洞民俗文化村等农业观光旅游项目,大力发展白马、赤城苹果采摘体验园、玄马、马岭、卅铺农业体验园等农业采摘体验旅游项目,带动贫困人口就地就业增收。

  四是聚焦资金难题,提升金融支撑水平。不断创新完善金融资金投入、使用工作机制,以贴息、担保、风险补偿为支点,撬动更多的金融资本参与脱贫攻坚,破解脱贫攻坚资金难题。创新金融服务产品,稳步推开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农民住房财产权、林权“三权”质押贷款和活蓄抵押贷款试点,探索开展大型农机具、农业生产设施抵押贷款试点,有效解决农村生产生活资金难题;发挥农投公司融资平台作用,加大项目融资力度,大力实施农业产业发展项目,全力补齐产业扶贫短板。实施“引行入庆”战略,衔接各商业银行和农村中小型金融机构在乡镇增设营业网点,增加基础性普惠金融服务,年内基本实现建制村金融便民服务网点全覆盖;加强村级资金专业合作社日常监管,确保规范运行,提高服务能力。扩大信贷资金规模,鼓励全县各金融机构向上级机构争取贷款指标和信贷资金,扩大授权授信规模,适当增加农户小额信用贷款额度、延长贷款期限,确保各项惠农贷款贷的出、用的好、收的回。

  五是聚焦典型宣传,营造脱贫攻坚氛围。以正确舆论引导为导向,坚持办好《庆城精准扶贫》专刊,不断挖掘、总结、推广精准扶贫的成功经验和做法,总结提炼可复制、可推广、可借鉴的典型经验,为全县脱贫攻坚营造浓厚的宣传氛围。采取编印资料、会议培训、入户宣讲等方式,做好县乡村扶贫干部和驻村工作队员培训,深入宣传国家扶贫开发决策部署、政策举措和精准识别、精准退出、精准帮扶工作要求,切实提高广大干部群众掌握政策和运用政策的能力水平。广泛开展“提高内生动力,推进脱贫攻坚”主题活动,进一步树立脱贫光荣的鲜明导向,增强群众脱贫致富的内生动力,提振脱贫决心和信心,营造“我要脱贫”、“争相脱贫”的良好氛围。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浏览次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