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政务>县区动态>详细内容

合水县突出四项保障全力推进城乡公路行道树集中整修工作

  • |
  • |
来源:合水县农村部 作者:郭晋誉 发布时间:2017-03-28 16:48:00
分享到:

  全市城乡公路行道树集中整修工作启动以来,合水县按照市委、市政府安排部署,把公路行道树整修作为美丽乡村建设和城乡环境综合整治行动的首要任务,精心谋划,多措并举,整体推进,取得了显著成效。止目前,完成整修行道树772.8公里33.5万棵,占全县公路总里程的100%;涂封涂白772.8公里,新增围栏213公里,清挖死树1.2万棵,扶正歪斜树1.4万棵,补植空缺树1.2万棵,清理路边垃圾杂草709公里,清理树下“三堆”6507处,转运垃圾落叶2376吨,城乡公路行道树整体面貌得到明显改观。具体工作中,重点坚持“四个突出”、做到“四项保障”。

  一、突出组织领导,做到力量上有保障。坚持将公路行道树整修工作纳入全县发展大局通盘考虑,高度重视,周密部署,强力推进。一是高度重视及时启动。全市城乡公路行道树集中整修工作动员后,县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协调推进领导小组办公室制定印发了《合水县城乡公路行道树集中整修工作实施方案》,对整修工作的目标任务、整治重点、工作步骤、工作要求、保障措施等方面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并于1月20日召开动员会议,对全县城乡公路行道树整修工作做了安排部署,各乡镇党委书记、乡镇长,县直有关部门、省市驻合各单位主要负责人参加了会议,各乡镇、有关部门结合各自实际,制定了具体的工作方案,召开专题会议详细安排部署,确保了整修工作顺利开展。二是建立健全组织管理体系。建立了由县城乡环境综合整治协调推进领导小组办公室牵头、县林业局全权负责技术指导,各乡镇和相关部门全面组织实施的工作机制,构建了上下联动、分级管理的组织体系,将责任落实到乡镇、相关部门和具体责任人。同时及时调整了全县城乡环境综合整治协调推进领导小组相关组成人员,坚持定期不定期召开协调推进领导小组会议,先后召开专题汇报会议3次,对城乡公路行道树整修工作进行通报,交流经验,寻找差距,督促进度。三是舆论宣传引导全民参与。结合全县农村面貌改善提升行动,充分利用新闻报道、网络媒体等形式,宣传城乡公路行道树集中整修工作的目的意义,引导群众转变观念,自己动手建设美好家园。先后共动员群众5382人(次),组织专业工队63个1201人,出动机械1044台(次)。

  二、突出规划引领,做到导向上有保障。根据美丽乡村建设需要,科学确定全县城乡公路行道树整修方案,有力地保障了整修工作有序、高效推进。一是结合实际科学规划。整齐美观的行道树是展示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窗口,也是体现乡村形象美的重要标志。重点针对城乡公路行道树品种繁杂、树形高低大小不一,个别树干东倒西歪,树枝横七竖八,病树死树多等问题,县林业局研究制定了《合水县行道树修剪技术规范》,对行道树的修剪目的、修剪原则、修剪时期、修剪方法、修剪强度、树体保护、注意事项等提出了明确要求,使全县行道树科学有序修剪,做到了有章可循。二是集中整治重点区域。按照“重点推进、分步实施、全面提高”的工作思路,以境内四个区域(国道211、309线及所有县乡村公路沿线,县、乡、村辖区内所有主干道沿线,所有道路沿线集中居民点房前屋后,县城、乡政府、村部周边)为重点,坚持高标准、高规格、高水平原则,通过涂封涂白、增设围栏、清挖死枯树、补植空缺树等方式,实现树形整齐美观。三是坚持示范引领。在行道树整修过程中,各乡镇都因地制宜、因树造形,组建了专业工队进行统一整修,尤其是板桥镇瓦岗川的金丝柳、肖咀乡罗段公路的钻天杨整修做到了树冠完整均衡,涂白整齐美观。3月5日,宁县组织县乡村三级干部到肖咀乡学习交流了整修经验。固城乡以“一带一园五区”提升改造为重点,推进“一村一品、一村一色”景观带建设,分路段栽植樱花、金叶榆、红花槐、法国梧桐,对全县行道树整修整体推进起到了示范带动作用。

  三、突出督查指导,做到推进上有保障。县委、县政府把公路行道树集中整修工作作为当前农村工作的一项重点任务来抓,实行专业人员包抓,定期督查评估,年终考核兑现奖惩。一是规范技术指导。由县林业局抽调12名科级干部,每名科级干部带领1-2名技术人员包抓1个乡镇,按照《合水县行道树修剪技术规范》要求,组织技术人员实地对行道树整形修剪的原则步骤、标准要求、病虫害防治等方面进行详细讲解和培训,进一步增强了修剪人员实际操作能力和修剪水平。二是加强协作集聚合力。县城乡环境综合整治协调推进领导小组办公室充分发挥职能作用,强化统筹协调,集聚各方面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形成了开展城乡公路行道树整形修剪工作的强大合力。城乡公路管理和养护等职能部门给予了积极配合和支持,各乡镇积极与财政、交通、住建、环保等部门沟通衔接,扎实推进了城乡公路行道树整形修剪工作。三是强化督查严格考核。各乡镇积极组织所辖区域扎实开展公路行道树整修工作,乡镇主要领导为第一责任人,将任务细化到位,具体到人。县上成立了由县委农村部、考核办、县林业局、环保局组成的督查工作组,严格落实“三天一统计、每周一汇总、半月一通报”的督查方式,不断加强对整修工作的督查指导,及时向县委、县政府汇报整修进展,对存在的问题向所属乡镇、有关部门进行反馈和督促整改,并将督查结果纳入全县城乡环境综合整治行动年度考核,促进整修工作深入开展。

  四、突出机制建设,做到实效上有保障。大力推行三项机制,从分析调度、奖励激励、包抓落实等方面,交任务、定措施、促进度,确保集中整修工作取得实效。一是健全财政投入机制。建立多元化筹资投入机制,采取财政资金扶持、项目资金整合、罚没收入补充、一事一议筹资等方式,整合各类资金保障公路行道树整修工作。通过以奖代补、先建后补等方式落实经费支持,多干多补、少干少补、不干不补;对于没有按时完成任务的乡镇,跟踪问效,严肃问责,限期落实。二是健全包抓责任机制。按照“属地管理,谁栽植,谁管理”的原则,实行网格化管理,横向到边,纵向到底,县城区域实现了公路行道树责任区专人负责,各乡镇建立了公路行道树乡村管护制度,划片包干责任到人。老城镇将公路行道树包抓工作与封山禁牧工作紧密结合起来,把村级护林员纳入到公路行道树管理中来,与全镇37名护林员签订公路行道树管护协议,并完善奖惩机制,有效的解决了公路行道树“谁来管”的问题。三是健全长效管理机制。健全完善了城乡公路行道树管理办法等规范性文件,县林业、环保、交通、城管等部门针对公路行道树管理的难点问题,制定出台了行道树修建、环境保护、道路交通维护、乡容村貌保洁等规章制度及长效管理办法,进一步促进城乡公路行道树整修工作制度化、规范化、长效化。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浏览次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