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峰区农村电予商务助推农业供给侧提质增效
西峰区不断加强农村电子商务服务体系建设,充分发挥电子商务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积极作用,把农业生产与电子商务、农产品加工、流通和农业休闲旅游深度融合,培育壮大农村新产业新业态,形成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新动能。
一、应用电子商务激发创新活力。为鼓励电子商务平台集约化发展,带动农业上下游产业链提升质量、培育品牌,推动企业走模式、技术、产品的创新之路。西峰区大力促进电商集聚发展,建立了庆阳市首家电子商务创业园,园区投资3000多万元,占地面积8亩,建筑面积4000多平方米。按照“降低创业成本、减少创业风险、夯实创业基础”的要求,在园区设立了创业指导服务办公室,为入园企业提供政策咨询、项目评估、融资协助、创业培训、事务代理、法律援助等服务,制定服务承诺、公开公示和限时办结制度,给入驻的创业者营造了良好的软环境,同时积极为入园企业提供及时便利的物流、仓库等服务。园区先后被省、市认定为省级众创空间、市级创业园区、西峰区高校毕业生创业就业基地。目前,园区入驻企业31家,就业340人,间接带动下游企业及产品供应链就业者600余人,已成功孵化8家中小企业,创业带动就业效应和创业孵化效应明显,已成为全区创业创新工作的一张名片。
二、应用电子商务提升供给质量。为加快农产品品牌化、标准化进程,探索订单农业、精准农业。西峰区在优质和特色农产品供给上狠下功夫。打造了蔬菜、食用菌、特色水果等六大特色品系,培育出辣椒、黄花菜等多种地方特色优势产品,重点扶持温泉镇刘店村“庆阳苹果”店和何坳村“陇东杂粮”店、什社乡“什社小米”店和“武家川西甜瓜”店、彭原镇“下庄畜产品”店、后官寨镇“南佐民间工艺”店、显胜乡“毛寺地方旅游”店等特色网店建设,村级电子商务网点覆盖率达到9 0%以上,全区电商销售额快速增长。以品质创品牌,着力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建成中庆、北地红等绿色农产品加工企业16个,肖金设施蔬菜基地等绿色无公害标准化示范点9个,完成“三品一标”认证14个,绿色食品认证1个,有力推动了瓜果菜产业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和特色高效农业转变;截止2017年初,西峰区区食药监部门为食品行业电商共办理发放食品流通许可证57份,提高了农产品的商品转化率;同时,加强对农产品生产、加工和流通等环节的质量管控,开展农产品追溯体系建设试点,从农产品的种植、采摘、包装、物流等各个环节进行记录,保障产品质量。
三、应用电子商务降低经营成本。发挥电子商务供需衔接作用,通过宣传西峰特色品牌,拓宽农产品销售渠道,促进人才、资金、技术等生产要素自由流动和优化配置,提升物流、支付等服务水平,降低了企业的市场推广和交易成本。目前,全区注册登记包含电子商务业务的企业262户,搭建行业电商平台26个,拥有独立门户网站的企业8户,直接网络销售产品的企业20户,利用微信平台推广产品的企业15户,进入全国电子商务信息分析管理系统的企业6户,依托第三方平台从事电子商务业务的企业18户,入驻淘宝网“特色中国—甘肃馆”12家,入馆产品500多种,涉及服装、五谷杂粮、干果、蔬菜、香包、苹果等庆阳特色产品。建成村级电子商务示范点70个,电子商务设施设备实现了贫困村全覆盖,逐步把电子商务示范店打造成集农特产品销售、线上采购、便民事务办理等为一体的综合性服务平台,促进了农产品线上线下深度融合发展,实现品类、品牌、品质全面提升,有效推动农业产业化步伐。
账号+密码登录
手机+密码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