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县“一村一名农民大学生”成脱贫攻坚“排头兵”
从2009年开始,宁县全力实施“一村一名农民大学生”工程,有针对性地为每个村培养了一批用得上、留得住的本土大学生。如今,经过培养的农村大学生在农村干得有声有色,真正实现了农村大学生在农村的价值。
宁县良平镇段村村支书牛庚强,作为村里的第一个大学生村官,2011年3月,他在庆阳市开展的“一村一名农民大学生”培养工程中,在陇东学院农作物技术生产专业脱产学习两年。在去年10月份,良平裕丰源家庭农场的牛场成立时,从建牛场、引进种牛,到技术培训,牛庚强用自己所学的知识给予了赵骁英很大的帮助。“前两年,养牛行情比较好,我想建一个规模化的养牛场,但是技术不太懂,尤其是资金上缺口大。”场长赵骁英说,后来,多亏牛支书带他到山东、固原学习了一个月的养牛技术,并多次到县畜牧局帮他争取了100万的项目资金。
经过半年的发展,赵骁英的牛场已经初具规模。牛支书和赵场长商量,利用牛场帮助贫困户脱贫,还解决了部分富裕劳动力。村民吴义玲告诉记者:“农场离我家很近,在这里干活,家里孙子也照看了,自家的地也种了,一年还能挣2万元。”
在牛庚强的带领下,段村去年新栽苹果树240亩,发展养羊示范户46户,培育苗林5000亩,种植瓜菜400亩,全村人均纯收入达到了5600多元。
如今在宁县,像牛庚强这样的大学生村支书在很多乡村已经非常普遍。经过“一村一名农民大学生”工程培养出来的农民大学生在农村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成为了农村发展的“领头雁”,脱贫攻坚的“排头兵”。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账号+密码登录
手机+密码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