庆城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围绕“两关键”推行“三转变”
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庆城县紧盯巩固提升脱贫成效和建设宜居宜业宜游庆城为关键,创新方式,强化措施,着力将经济结构由主要依靠第二产业,向一、二、三产业协同发展转变;农村经济由规模不大、产品不优、精深加工不足、营销体系不健全,向组织化、标准化、规模化、产业化、品牌化转变;扶贫工作由聚瞧脱贫向深度开发、持续推进方向转变。
压粮扩经推动农业产业提档升级。围绕3个万亩片带及39个示范点,全力打造8处高标准矮化密植示范点和6处山地乔化栽植示范点,完成新栽果树3万亩,间伐改造2万亩。成立乡镇苹果管理站4个,新增专业技术员33名。大力推行“中盛”模式,兼并苏武万只种羊场,在驿马园区新建肉羊深加工厂和6万吨气调库,打造400亩的中盛产业园。依托农投公司信贷支持,扶持新建标准化养殖场(小区)34个,种植紫花苜蓿10万亩,发展规模养殖户1510户。以建设玄马贾桥、蔡家庙史家店、卅铺廿铺村3个钢架大棚标准化示范区和东西川2个1000亩无公害设施瓜菜生产基地、2个高标准露地瓜菜生产示范区为重点,新建钢架大棚1000栋,确保全县瓜菜总面积稳定在15万亩以上。以马岭十里庙,刘巴沟流域、南庄玄马区块,赤城范村、高楼苏家店3个万亩苗林培育片带建设为重点,完成培育任务15万亩。以南庄、庆城、玄马、赤城等乡镇为重点,鼓励苹果幼园套种板蓝根、黄芪等地产中药材,建成千亩连片种植示范基地19个4.85万亩。
“一带一线”统筹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改善。以庆环线美丽乡村示范带和驿马—蔡口集扶贫开发示范线为重点,注重文化传承,突出规划引领,大力实施环境整治、民居改造、设施配套、服务提升、生态建设等重点工程,全力打造环境整洁、功能完善、舒适宜居的5个省级、1个市级、11个县级美丽乡村样板村。将3月份确定为全县城乡环境整治月,全面深化城乡环境改善提升行动,结合美丽乡村建设,大力实施环境整治、民居改造、设施配套、服务提升、生态建设、移风易俗等重点工程。完成公路行道树整形修剪6条191公里,新栽行道树100公里,在卅铺—马岭新建百里农业景观长廊一处,在县内2条交通主线、4条支线沿线村各建成标准化垃圾填埋场1处,完善生活垃圾集中处理和长效保洁机制,提升农村人居环境质量。
普惠+特惠深入推进扶贫开发。开展建档立卡“回头看”,对建档立卡贫困人口进行全面核查,实现应进则进、应退则退、动态管理。按照“缺什么补什么,什么弱强什么”原则,认真核查摸底,对接落实重点建设项目,切实打通脱贫攻坚“最后一公里”问题。按照“一户一策”原则,扶持贫困群众发展特色产业,大力实施“万名农民技能提升培训工程”,加大种养业、设施农业、瓦工、焊工等农业实用技术和劳务技能培训力度,确保增加贫困群众劳务性、工资性收入。落实国家、省市普惠特惠政策,探索推进农村房权、土地经营权改革,盘活现有资产,增加群众转移性、财产性收入。按照“两不愁三保障”、“七个一批”清单式管理要求,建立 “七个一批”及危房改造、安全饮水等到户帮扶工作台账,制定可行帮扶计划,按需求落实帮扶措施。
账号+密码登录
手机+密码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