镇原县以绿色发展构建生态文明
2月10日,走进镇原县金龙工业园区的污水处理厂,笔者看到滚滚污水进厂,徐徐清水出厂,日处理污水达0.7万吨。“原来我们住在工业区附近,工厂和城区排出的污水臭气熏天,我们出门的时候都要捂着鼻子。现在有了污水处理厂,经过处理排出的水清澈了,大家都很高兴,很满意。”说起污水处理厂,城关镇金龙村的村民都赞不绝口。
镇原县金龙工业园区的污水处理厂是镇原县节能减排的重点项目,也是该县强力推进节能减排工作的一个缩影。2014年,镇原县依据国家污染减排计划项目,大力推进城区污水处理厂建设,投资4650万元,建成了占地21.6亩,设计近期最大处理量为7000立方米/天,远期(2025年)达到12000立方米/天的污水处理厂,配套铺设DN300-DN600污水管道20.8公里。2015年7月经市环保部门批准投入试运行,目前设备运行良好,治污减排初见成效。
镇原县坚持把“绿色”作为加快发展的“生命线”,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主动适应新常态对环保工作的新要求,采取扎实有效措施,精心谋划,强化监管,在工业区新建污水处理设施,铺设污水处理管网;在农村建立垃圾填埋场,购置垃圾箱、保洁车、垃圾清运车,实行垃圾统一收集、定时转运、定点集中处置;实施城乡环境连片整治项目,全面完成了环保工作的各项任务。目前,该县城区空气中可吸入颗粒物PM10均值、二氧化硫和二氧化氮均达到空气质量二级标准,水质达标率均达到100%;农村环境质量良好,空气质量、饮用水源水质、土壤环境质量都达到相应国家标准,声环境质量稳定,核与辐射环境安全可控。在“十三五”发展规划中,镇原县明确提出,在今后的五年里,要全面落实各项节能减排措施,加大油区、矿区、水源地等重点区域的监测和管控。抓好大气污染防治、农村面源污染治理和城乡环境整治,争创国家级环保模范县城。
与此同时,镇原县不断加快发展朝阳经济,创新培育“文化+旅游+服务”等新型业态,着眼培育消费热点,积极推进信息、绿色、住房、旅游休闲、教育文体、健康养老“六大消费工程”。抢抓“一带一路”和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建设机遇,打响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中国书法之乡、王符故里“三张文化名片”,保护好文物“祖业”。以“一驿一带一城、三池三山三寺”为中心,深度开发建设,建成北石窟4A级文化生态旅游区、“三池”、胡氏文化博览园、书画产业基地等景区,加快建设茹河川区黄金旅游通道,打造县域经济新的增长极,建设生态文明的新镇原。
账号+密码登录
手机+密码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