镇原:全力打造“镇原护工”劳务品牌 拓宽群众增收致富渠道
近年来,镇原县把劳务输转作为解决群众收入的支柱产业来抓,通过多年努力,打造的“镇原护工”已形成规模巨大、收入稳定、信誉良好的劳务品牌,在京津地区享有很高的声誉,为当地群众拓宽了增收致富的渠道。
“镇原护工”劳务品牌于2007年申请创立。同年,该品牌荣获“全国劳务品牌展示交流大会优秀劳务品牌”奖。自劳务品牌注册以来,我县广大城乡妇女以诚实、勤劳、能干之特长,赢得了北京、天津等众多家政公司和广大用户良好的口碑,培育和形成了享誉京城的护工和家政服务品牌。
“镇原护工”郭红霞说:“我原来在北京当护工,雇主对咱们甘肃镇原的护工评价特别的高,护工活也特别好找,我们付出了实心,老人也得到了暖心。”
郭红霞是城关镇的一名农村妇女,以前一直以种地为生,近年来在镇村干部的引导和鼓励下,她参加了各级组织的护工培训班,取得了护工证,先后到北京、天津、银川等地从事护理工作,为她的家庭带来了不小的收入。
“这几年我在外面务工,工资也挺高的,每月在5000元到10000元之间,也挣了点钱。”郭红霞说。
如今,为了就近照顾家里,郭红霞返回家乡,在镇原县社会福利中心应聘了一份护理工作。她用这几年学习积累的护理知识,用心护理着每一位老人,也得到了老人家属以及领导的一致好评。
郭红霞告诉记者,她现在护理的这位老人是全失智状态,吃饭穿衣都不知道,但她会把她照顾好,防掉床、防烫伤、防噎食这些都会认真做到。
镇原县社会福利中心郭建民老人家属郭小龙说:“我大伯从今年的五月二十几号来到咱们养老院,这里的环境比较好,工作人员也比较认真负责,把老人照顾得非常的好。我们家属都在外面放心的工作、上班、挣钱。”
随着人口老龄化,养老护理服务的市场需求很大。县上按照市场需求,开展订单式培训,举办“镇原护工”职业技能大赛,提高护工的素质和技能,全力打造出具有竞争力的劳务品牌,为老年人提供优质、便捷、贴心的护理服务。城关镇五里沟村村民贾水莲,她和老伴今年八十多岁了,儿子儿媳在外务工,镇原县社会福利中心针对老人情况,组织护理人员为他们提供上门服务,解决农村留守老人的后顾之忧。
镇原县社会工作服务人员徐春霞说:“我做的是居家上门服务,服务内容包括助餐、助洁、助浴、助行,还有远程服务、亲情陪护。我服务的是20户老年人,来一次是25块钱,一月下来就是3000元左右。”
城关镇双合村村民马雪琴说:“像我爸我妈这样的老人,现在我们村子很多,都需要人每天来照顾,我们县上现在培训的护工非常专业、细心,给老人们做零活、做饭、洗衣服,他们做得都非常好,我们也很放心。”
近年来,镇原县按照由点及面、先试点后推广、先县内再县外思路,重点拓展“四大渠道”促进群众就业。扶持引导县内外10余家实力较强的人力资源公司长期在我县开展护工招聘输转工作,通过人力资源公司集中派遣经培训考试合格的人员,实现规模化就业。同时与县内医疗养老等机构合作,从事病人、老人护理,先行试点,实施“镇原护工”品牌化就业。逐步与北京、天津等地劳务公司建立劳务合作关系,根据外地市场对家服人员的需求,向重点务工地区输出家政服务人员,实现品牌促就业。
镇原县社会福利中心负责人朱紫麟说:“镇原县养老服务中心目前拥有护工12名。从入职到后期的培训,我们从基础照护以及助餐、助洁,到中级的培训助医、助行、精神慰藉,还有老年人的心理疏导,做了3至5场的持续的培训,有8名护工取得了我们的护理证。目前镇原县老年人60岁以上有88092名,所以后期对老年人陪护以及照护方面的需求量是相当大,我们养老中心会定期由职业培训学校对护工进行严格的培训,确保他们持证上岗,为镇原县的老年人做好服务。”
劳务品牌的培育壮大直接带动了一大批人员参与,直接盘活了乡村经济,广大群众通过“镇原护工”劳务品牌带动,积极投身到外出务工和返乡创业大潮中,投资创办各类养生服务项目、康养类培训机构等,为扩大农村就业岗位、推动城乡一体化和促进乡村振兴发挥了积极作用。
据了解,镇原县近年累计为京津等地区输送和培训家政服务人员和护工30000多人,长期稳定从事护工和家政服务人员20000多人,其中京津地区护工家政行业从业人员14000多人,年创劳务收入8亿多元。特别是2023年截至目前,通过“镇原护工”劳务品牌带动转移就业4.5万人,占年度劳动力转移就业11万人三分之一以上,收入占劳务总收入的一半以上。“镇原护工”劳务品牌已成为镇原县劳动力转移就业和增收致富最重要的渠道之一。
账号+密码登录
手机+密码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