镇原县:蔬菜大棚春意浓
刚开春,镇原县平泉镇黄岔村村民刘金虎就忙活开了。他在洪河川区承包了4座蔬菜大棚,除去承包费用,仅去年上半年就收入3万多元。今年,他还要加把劲,让自己的收入再多一些。
“自己家本来在塬面上,地又少,一年下来也挣不了几个钱,自从承包了蔬菜大棚后,家里的收入明显提高了。现在,镇上又提倡栽植苹果树,我准备在塬上承包10亩地栽植苹果树。”刘金虎信心满怀地畅谈下一步的致富计划。
去年,平泉镇在洪河川区瓜菜产业示范基地项目实施上,坚持因地制宜、因势利导,采取“政府引导、项目支撑、统一设计、统一规格、分户自建”的方式,利用抓点示范带动与农户分散经营相结合的发展模式进行建棚。在了解村情民意、实地勘察规划的基础上,镇村干部抢时争先、提早着手。每座钢架拱棚最低预算造价6300元,在县农牧、农技、扶贫、水务等部门项目的扶持下,建棚农户每棚享受补助资金5000元,自筹及投工投劳1300元,其中受益贫困户109户。
说起建蔬菜大棚,洪河村村民慕小伟说:“起初,村民对于建瓜菜示范基地都很纠结,本来川地就少,担心占用了自家地,好多人都不愿意。后来经过镇村干部做工作,政府多次还带他们外出参观,发现外地人种一个蔬菜大棚比他们种几亩地的收入都好,大家都有了信心”。
“建大棚的所有费用基本上不用种植户自掏腰包,在基地干活还能挣到工钱。以前经营大棚早的人都已经有收益了,我也不能落后。”慕小伟高兴地说。
平泉镇坚持以脱贫攻坚统揽农村工作全局,按照“典型带动、长短结合、因地制宜、务求实效”的产业发展思路,坚持“输血”与“造血”相结合,在助力农户脱贫的同时,把工作重点放在村域特色产业培育和提升贫困户增收致富能力上来。针对土地资源、气候条件、劳动力分布特点等实际,制定完善了“塬面苹果主导、川区草畜瓜菜、山地苗林结合、村村全膜粮食”精准扶贫产业发展规划,力争实现“村有支柱产业,户有致富项目,人有致富技能”的发展目标。
为了做好示范带建设工作,平泉镇抽调30多名领导干部成立了洪河川区瓜菜产业领导小组和塬区苹果产业领导小组,安排4名科级干部分村牵头主抓,包村干部、村组干部跟进包抓,深入田间地头、农户院落,现身说法破思想瓶颈,对比算账谋增收出路,让群众对发展瓜菜产业入脑入心,变“要我种”为“我要种”。并先后组织镇村两级干部和种植大户、贫困户代表赴陕西千阳县、彬县和市内宁县现场观摩学习设施瓜菜及矮化密植苹果示范园建设的先进经验,进一步拓宽了视野,盘活了思路,增强了信心。
原来,洪河村连一条像样的路都没有,更谈不上发展了,村子穷了也留不住人,好多人都外出务工了,村里只剩孤寡老人和留守儿童。
镇原县平泉镇洪河村村民慕伟华说:“如今,村里建起了瓜菜产业示范基地,好多人都返乡创业了。”
“政府利用村上丰富的土地资源,通过引进外资,创办了绿生源果树专业合作社和设施瓜菜产业示范基地,大力发展瓜菜产业和林下经济,仅在绿生源果树专业合作社的带领下,核桃树行间种植螺旋菜、黄豆等低秆作物400亩,直接受益群众125户650人。通过示范带动,周边群众自发栽植核桃325亩,庆阳市澳恺食品有限公司和村上进行结对,帮扶种植户解决销路问题,这一切都得益于精准扶贫的好政策。”洪河村党支部书记慕文化说。
目前,该镇采取抓点示范带动与农户分散经营相结合的方式,规划建办洪河川区4000亩瓜菜示范基地1处,建成钢架大棚主体535座,规划春季种植露地瓜菜3500亩;全镇成立苹果、瓜菜产业党群互助组69个,培养党员致富示范户85户。
账号+密码登录
手机+密码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