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政务>县区动态>详细内容

镇原:南川乡培育壮大富民产业助力“一号工程”

  • |
  • |
来源:镇原县外宣办 作者:王瑾 发布时间:2017-01-11 20:08:00
分享到:

  2016年以来,镇原县南川乡围绕持续增加贫困人口收入这一目标,全面打响了以通村公路为牵引的基础设施建设和以农民“五变”为内容的脱贫攻坚战,精准施策,对症下药,大力培育富民产业,改善基础设施条件,脱贫攻坚取得实质性成效。

  脱贫攻坚,重在产业,成在产业南川乡依托资源禀赋,准确把握市场规律,抢抓政策机遇,顺应群众意愿,按照“山区苗林、川区瓜菜、塬面苹果、全乡草畜”的特色产业发展布局,积极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发展壮大特色产业,农民收入稳步增加。

  目前,该乡建成东王、上庄2个养殖专业示范村,新增规模养殖户40户;种植紫花苜蓿1000亩,甜高粱500亩,全膜粮食3万亩,青贮饲草5.1万吨,新建核桃园1500亩,万亩秋覆膜示范片带1处、千亩示范点3处。

  “自从精准扶贫政策实施以来,我们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走上了水泥路,吃上了自来水,住上了新农村,就连发展产业都有扶贫干部为我们‘出谋划策’。2016年,我家仅养牛这一项收入近2万元呢。”镇原县南川乡东王村村民包小红告诉记者。

  基础设施建设为精准扶贫“铺路”。针对基础设施短板,南川乡紧盯整村推进、财政奖补、危房改造、土地整理等项目,积极衔接争取,严格按照项目要求组织实施,群众生产生活条件明显改善。目前,该乡新打小电井52眼,新建水泥窖64口,完成自来水入户492户,砂化道路52公里,农电网改造254户,危窑危房改造727户,土地治理3650亩。

  “出行难,是我村致贫的主要原因,虽然我们地理位置优越,但是没有一条像样的路,有了产业也难成气候,自从村上通了水泥路,有了动力电,好多群众都能自觉地行动起来,在驻村干部的帮扶下,有了各自的产业。如今,外出的人少了,返乡的人越来越多了,村子的发展也越来越好了。”镇原县南川乡和平村党支部书记慕选和告诉记者。

  与此同时,南川乡紧扣扶贫对象实现“两不愁、三保障、两高于、一达到”和贫困村“九个全覆盖”、贫困户“五个精准到户”总体目标,瞄准“帮扶谁、谁来帮、怎么帮”,对症下药,精准施策,扎实开展精准扶贫中期普查评估、贫困村户退出验收,调整优化扶贫干部队伍,成立农村产业发展专业合作社、扶贫互助资金协会、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社,开展技能培训,发放扶贫专项贷款。2016年,该乡实现了623户2727人贫困人口和上庄村整体脱贫,贫困面下降至17.53%。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浏览次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