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宁:攻坚克难奔小康
回眸过去的五年,是正宁县综合经济实力不断增强的五年,也是全面小康基础不断稳固、三次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城乡发展环境不断改善、公共服务体系不断健全、党的执政能力不断提升的五年。预计2016年全县生产总值可完成28.1亿元;人均生产总值15431元;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3300万元;固定资产投资119.6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6.24亿元;大口径财政收入2.4亿元;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94亿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4720元;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8600元,均实现了大幅增长。
精准脱贫率先突破
正宁县聚焦精准脱贫“一号工程”,全面打响以农民“五变”为内容的富民产业培育和以通村公路为牵引的基础设施建设“两大攻坚战”。粮食生产连年获得丰收,累计新栽苹果11.6万亩,收购烟叶32.1万担,发展规模养殖户4600户;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快速发展,兴办“农”字号龙头企业33户,发展产业联合会5个、农民专业合作社467个,带动农户1.87万户,特色产业收益占到农民收入的85%以上。新修农村公路598.7公里,通村水泥路(油路)实现全覆盖,52%的村民小组通了等级路;全县安全饮水率达到100%,农村自来水入户率达到95%以上,解决了11.59万人的安全饮水问题;实施农村危房(窑)改造1.09万户,易地扶贫搬迁257户,基本消除农村危房(窑)。全县94个行政村全面实现了有线电视、网络宽带信号、村组通动力电和“3211”“五有两服务”全覆盖。全县贫困人口由2011年底的6.33万人减少到2015年底的4414人,贫困发生率由29.49%下降到2.06%,19个省定贫困村全部稳定脱贫,率先在全市实现整体脱贫目标。
二三产业挖潜升级
煤炭资源开发稳步推进,宁正矿区总体规划(修编)获得国家发改委批复;核桃峪煤矿“三井”贯通,全面进入二期工程建设阶段,建成了亚洲最大的副立井提升系统,110千伏矿井永久供电系统竣工投用,正宁电厂获得国家发改委核准并完成征地拆迁;罗川矿区年产300万吨矿井和2×100万千瓦电厂列入全市大型主力煤电开发规划。石油勘探全面进入开采工业油流新阶段,累计生产原油7.1万吨。县城和周家工业集中区集聚效应不断提升,入驻锦运建材、步天医药等工业企业15户,开发工业新产品4个;奥神洲、金牛等企业走出国门,出口创汇连续5年位居全市第一,累计出口创汇9.6亿元,是前五年的2.8倍。非公经济迅猛发展,汽车、信息、旅游、电商消费日益活跃,累计创办中小微企业573户,发展电商网店320户,第三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50%以上。
城乡面貌日新月异
五年来,全县累计组织实施500万元以上重点项目1000个以上,总投资达563亿元,比前五年翻了两番。县城建设“四大板块”扩容提质,实施了东街出口改造、污水处理厂、客运服务中心、保障性住房、集中供热等“一揽子”工程,市政基础设施逐步完善,全县城镇建成区面积增加到12.5平方公里,城镇化率达到33.6%。宁长二级公路、省道303线正宁段、南罗公路晋等升级,银西高铁、甜罗高速开工建设;全县公路总里程达到1327公里,是2011年底的2.26倍。嘉峪川引水枢纽、永和塬供水、四郎河护岸等骨干水利工程全面竣工,全县供水能力达到797万立方米,有效灌溉面积达到2.5万亩。累计兴修梯田8万亩,流域治理150平方公里,造林22.62万亩,全县森林覆盖率提高到50.6%;10个乡镇94个行政村全部获得市级生态乡村命名,创建国家级生态乡镇3个、生态村4个。
社会事业全面进步
正宁县坚持惠民、利民、安民导向,五年累计投资35.6亿元,办理民生实事212件。科技应用推广成效显著,累计引进推广新技术新品种283个,科技贡献率达到48.4%。教育事业稳步发展,乡村公立幼儿园实现全覆盖,中小学校舍及内配设施全部达标,教育资源配置基本均衡,义务教育巩固率达到98%,人均受教育年限提高到9.8年。医疗卫生条件显著改善,县医院、中医院、妇幼保健站完成整体搬迁,新农合和药品零差价销售减轻群众医疗负担3亿多元。文化旅游融合发展,乡镇综合文化站、乡村舞台、农家书屋实现全覆盖,文庙大殿和赵氏祠堂完成维修,红色旅游景区、黄帝文化景区建设全面推进。累计新增城镇就业3.12万人次,成功创业带动就业2.39万人,安置高校毕业生1070人、复转军人125名,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2.18%。城乡低保和特困人员保障标准逐年提高,城乡医疗大病救助、养老保险、扶残救困体系进一步健全,社会参保人数达到17.6万人次。建成保障性住房1350套,发放住房租赁补贴648万元,城镇居民人均住房面积达到25.7平方米。
账号+密码登录
手机+密码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