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赋能 创新引领——我市推进改革创新工作综述
十年踔厉奋发,十年守正创新。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市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全面落实中央和省、市各项改革部署,深化重点领域改革,提升政务服务效能,优化科技创新体系,大力发展现代农业,全力以赴稳增长、调结构,以改革创新谱写了新时代高质量发展的新篇章。
坚持改革赋能
提升政务服务效能
过去的十年,我市在精简行政审批事项、优化政务服务环境、深化商事制度改革、开展减证便民行动四个方面厚植营商土壤,释放政策红利,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和社会创造力。
我市先后分13批(次)累计承接取消下放行政审批事项642项,减幅达到80.7%;积极推进“一门式”改革,完善升级线下服务能力,为企业和群众提供集约协同服务;聚焦“一网通办”改革,推动线上线下深度融合,健全“互联网+政务服务”综合体系。2013年至2018年期间,全市组织开展市本级46个部门(单位)开展行政审批服务事项五轮流程优化工作,进一步优化办事流程、简化办事材料、精简办事环节。市本级累计压减办事环节686个,简化受理条件178个,调减申报资料510项,减少办理时限7096个工作日,进驻政务大厅事项的实际办理时限比法定时限缩减了39%以上。
在深化商事制度改革方面,全市推行注销便利化改革,推进“多证合一”改革,目前已实现56证合一。全市企业开办时间压缩至3个工作日以内,申领营业执照不超过2天,当场办结率达到90%以上。持续推进“证照分离”改革,以直接取消审批、审批改为备案、实行告知承诺、优化准入服务4种方式,着力解决“准入不准营”问题,已累计办理“证照分离”改革事项业务1233件,惠及企业932户。
立足发展优势
推动涉农领域改革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市持续推动涉农领域改革,农村经营管理体制进一步优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试点工作全力推进,理顺了农民与土地的关系;农村土地确权登记颁证工作全面完成,放活产权,激发活力;电子商务经营体系加快构建,更多农民搭上了现代农业的快车。
2017年,我市全面启动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试点工作,先后完成了农村土地确权颁证、集体资产清产核资、集体“三资”委托代理等任务。全市共签订承包合同504311份,占应确权农户的98.82%;颁发经营权证书499450本,占应确权农户的97.87%。全市8县(区)的土地确权数据成果通过了国家级质检验收,全部完成了国家级、省级数据汇交。
2015年,我市开始发展电子商务,建设实体店和电商平台相结合的农村电子商务服务中心及城市社区、村级电商服务站,开展网购网销业务。不断加快村级综合服务社建设,打通为农服务“最后一公里”,截至目前,村级综合服务社累计达到883个,行政村覆盖率达到70%。
十年来,我市坚持因地制宜,立足各县(区)资源禀赋和产业发展实际,优化形成“四区四带”产业布局,坚持种养结合、农牧互补、种养一体化,大力发展肉羊、苹果、饲草、肉鸡、生猪、肉牛、中药材、瓜菜8大主导产业,初步形成了农业区域循环发展模式。2021年,全市完成一产增加值 111.9亿元,增长10.2%;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1538元,增长10.7%。
优化整体布局
科技创新体系完善
十年来,全市围绕持续优化科技创新环境、加大科技创新平台载体建设、探索产学研用结合新模式、助推创新成果转移转化四个方面,不断增强创新驱动的源头供给。
我市相继出台了支持科技创新改革的政策性文件19个,平台载体认定管理办法5个,科技支持精准扶贫、乡村振兴、生态产业发展实施方案3个,支撑全市科技创新的政策机制不断完善。建立了持续稳定的市级科技创新奖补机制,累计兑现落实市级奖补资金1000多万元。
按照“优势互补、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原则,我市持续扩大科技交流合作的广度和深度,与甘肃农业大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河北农业大学等30多个高等院校及科研院所建立了科技交流合作关系,引进外国专家27人,引进新技术、新产品、新品种180多项,实施科技合作项目100多项。通过大规模、大面积引进推广先进实用技术,辐射带动和培育了一大批科技示范户,建立了“中盛”“庆环”现代养殖和“海升”“西农”苹果等现代化、产业化发展模式,推动了科技与工业、农业、社会服务业的深度融合发展。全市获批国家农业科技园区1个,省级农业科技园区2个,累计认定国家高新技术企业16户,企业技术研发和自主创新能力不断提升,企业在科技创新中的主体作用更加凸显。全市各级地方财政科技支出累计达到6.75亿元,共组织实施国家、省、市各类科技项目100余项,投入科技项目经费5000多万元,获得省级科技奖励14项,科技贡献率达到48.8%。
改革纵深推进
发展活力持续迸发
如今的庆阳,创新活力持续迸发,优质资源加速聚集,充满了高质量发展的澎湃动能。庆阳地理位置优越,能源资源富集,发展潜力大、前景广阔。近年来,随着全市境内机场、高铁、高速、水利骨干工程、海绵城市建设等重大项目相继建成投运,城市区位发展优势更加突出,开发潜力集聚释放。
2022年,全市谋划实施500万元以上项目549个,前8个月实施500万元以上招商项目212个,完成省外到位资金254亿元,增长28%。前7个月,争取各类资金281.07亿元,总额超过去年全年。
全国一体化算力网络国家枢纽节点暨“东数西算”工程启动以来,我市在落规划、聚要素、提算力、强招商等方面持续发力,目前已与21家企业签订合作协议,中国电信、中国移动、中国联通数据中心及链路项目已相继启动,国家数据中心集群(甘肃·庆阳)“东数西算”产业园区总体规划及各专项规划已形成初步成果,庆阳国家数据中心集群建设正全力加速推进。
账号+密码登录
手机+密码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