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坝淤地拦泥沙 蓄水为民富百姓--庆阳市“十四五”新建淤地坝工程综述
庆阳地处黄河中游陇东黄土高原多沙粗沙区,全市水土流失面积超过2.3万平方公里,占总土地面积的86%以上,平均土壤侵蚀模数7250吨/平方公里,年入黄泥沙1.684亿吨,占黄河流域的1/10、甘肃省的1/3,水土流失面广量大。
淤地坝作为黄土高原地区小流域综合治理、减少入黄泥沙的重要水土保持措施,在拦截泥沙、蓄洪滞洪、减蚀固沟、增地增收、促进农业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和生态环境改善等方面发挥着显著的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
庆阳市认真贯彻落实国家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战略,依据《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规划纲要》,完成了《甘肃省黄河流域淤地坝工程建设和坡耕地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十四五”实施方案》,庆阳市建设任务为143座,其中新建大型淤地坝129座、中小型淤地坝14座。截至目前,2024年前下达的135座新建坝已全面完成建设任务,完成投资53236万元(中央投资完成42511万元,地方配套完成10725万元),2025年全市8座新建淤地坝总投资2750万元,预计明年5月前全部完成建设任务。
淤地坝作为黄土高原地区最有效的水土保持措施,在拦泥淤地、蓄水灌溉、致富增收、防灾减灾等方面发挥着显著的社会、经济、生态效益。“十四五”期间,全市建设的143座淤地坝,坝控面积599.9平方公里,总库容8426.45万立方米(其中拦泥库容5148.44万立方米),末期可淤地面积698.12公顷。缓洪拦沙,减少了入黄泥沙。143座淤地坝建成后,有效控制了599.9平方公里的水土流失,年可拦截入黄泥沙420万吨,3278万立方米滞洪库容,对泾河支流汛期拦洪削峰作用明显,极大地减轻了暴洪灾害造成的损失。拦泥淤地,促进农村经济发展。新建143座淤地坝末期可淤成坝地698.12公顷,这些坝地土质肥沃、水份充足,是群众旱涝保收的饭碗田,坝地产量比梯田、坡耕地分别增产1.2倍和4.3倍,用于粮食种植年可产粮4188吨。也助推了建坝区群众退耕种草,产业结构调整,促进了当地农村经济的发展。滞洪排清,缓解干旱地区缺水状况。143座淤地坝建成运行前期,死库容蓄水可达250万方,可解决干旱季节库区周围的家畜饮水问题,发展节水灌溉面积5000公顷,成为不可或缺的应急抗旱和灌溉水源。以坝代路,改善山区交通条件。新建的143座淤地坝中,有38座发挥以坝代路的作用,方便和解决了山区1万多人的交通出行问题,节约了耕作和出行成本。
如今,庆阳境内997座淤地坝像一颗颗璀璨的明珠一样镶嵌在陇原大地,累计拦截泥沙1.25亿吨,淤成坝地2.6万亩,层层梯田像绿色的飘带一样缠绕山间,孕育着丰收的喜悦,流域治理改善了黄土高塬的生态环境,水保惠民工程受到了人民群众广泛好评,极大提升了老区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账号+密码登录
手机+密码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