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政务>部门动态>详细内容

以文化人塑城魂 以文润城焕新貌​
——我市城市文明建设系列报道之文化厚重篇

  • |
  • |
来源:庆阳融媒 作者:南力 发布时间:2025-08-04 09:15:03
分享到:

文化是一座城市的灵魂,更是推动城市发展的不竭动力。近年来,我市深植“文化为民、文化惠民、文化富民”理念,以“以文润城、以文塑城、以文兴城”为路径,将本土历史文化、红色文化、岐黄文化、农耕文化与传统民俗文化等特色资源转化为文明城市建设的内生动力,持续擦亮“高天厚土、红色圣地、文化庆阳”品牌。

以文铸魂,筑牢城市文明根基

在甘肃的广袤土地上,庆阳作为唯一的革命老区,宛如一颗璀璨的文化明珠,闪耀着独特光芒。这片充满红色记忆的土地上,孕育出了以“面向群众、坚守信念、顾全大局、求实开拓”为核心的南梁精神,并将南梁精神贯穿于城市的发展脉络之中。

我市巧妙地将城市空间布局与红色文化资源有机融合,让红色文化元素如繁星般点缀在城市的各个角落。在人文景观建设中,一个个红色主题公园、主题广场,都承载着一段厚重的历史,讲述着动人的红色故事。

同时,我市积极深化红色教育,推出了6条红色旅游精品线路。沿着这些线路,游客们可以追寻革命先辈的足迹,感受那段波澜壮阔的历史。常态化开展的红色研学活动,更是让青少年在实践中汲取红色力量,培育爱国情怀。南梁红色旅游景区凭借丰富的红色资源和优质服务,被评定为第二批国家级文明旅游示范单位,成为庆阳红色文化的一张亮丽名片。

庆阳的文化传承不仅局限于红色文化,还包括对历史悠久的民歌和文物古迹的保护与利用。《咱们的领袖毛泽东》《军民大生产》《绣金匾》等3首庆阳经典民歌,经《光明日报》整版刊文正名溯源,重新焕发出迷人的光彩。而北石窟寺,这座跨越千年的艺术宝库,在抢救性保护和预防性保护并重的策略下,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吸引着越来越多的游客前来探访。南佐遗址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利用设施建设项目进入国家文化传承发展专精特新项目库,为研究古代文明提供了重要的实物依据。

以文化人,涵养城市精神气质

我市坚持以德树人、以文化人,致力于全方位提升群众的道德水准、文明素质和文化素养。

为实现这一目标,我市举办了一系列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喜迎香包节 共创文明城”文明传播主题晚会,将香包文化与文明传播相结合,通过精彩的文艺表演,传递文明理念。“榜样的力量”沉浸式社区文明实践活动,则以身边的榜样为引领,让市民在参与中感受道德力量。这些活动以南梁说唱、剪纸、皮影等本土特色文化形式为载体,将文明理念和道德规范生动地展现给市民,深受大家喜爱。

我市还组织编纂了《庆阳历史文化大观丛书》六卷。这套丛书深入挖掘了庆阳的历史文化内涵,让王符、李梦阳等本土历史文化名人和故事“活起来”,成为历久弥新的“庆阳记忆”。依托各类文化场馆和新时代文明实践阵地,创新开展城市文明会客厅和“做文明有礼庆阳人”等主题活动,为市民提供了交流互动平台,共同涵养城市崇德向善的精神气质。

以文兴业,撬动城市发展动能

庆阳民俗文化独树一帜,香包、刺绣、剪纸、道情皮影和陇东民歌被誉为“庆阳五绝”。我市充分发挥这一独特优势,深入挖掘传统民俗文化蕴含的精神内涵和时代价值,围绕以香包为代表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和开发利用,加快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先后成功举办了20届庆阳香包民俗文化节,成为我市展示民俗文化的重要窗口,也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效益。庆阳的香包、刺绣等手工艺品远销26国,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指尖经济”。同时,我市还注重文化创新,本土IP“香宝宝”与哪吒、黑悟空等动漫形象跨界联动,短视频《香宝宝庆游记》入选央视优质稿件,庆阳民歌改编版唱响“兰马”赛事,全网文旅宣传视频累计流量超200亿次。

此外,我市还积极推动岐黄中医药文化的传承与发展。通过开展岐黄文化论坛、岐黄大讲堂等活动,弘扬以《黄帝内经》为标志的庆阳岐黄中医药文化,将文化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为城市经济发展提供了新的增长点。

以文惠民,彰显城市幸福底色

我市坚持以文化为纽带,深入实施重点文化惠民工程,致力于促进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均等化,不断满足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

“我们的节日”“书香庆阳 全民阅读”等主题活动的开展,让市民在传统节日和经典阅读中感受文化魅力。依托“陇东风情园”,对“三馆一院”进行一体化搬迁、园区化布设、集聚式发展,成为庆阳文化新地标,不仅提升了城市的文化品位,还带动建成了一大批城市公共阅读空间,让市民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优质的文化服务。

充分发挥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平台作用,运用“文艺+理论”“大广场+面对面”“新媒体+短平快”等形式,打通了公共文化服务“最后一公里”。无论是在城市广场,还是乡村角落,市民们都能便捷地享受到文化服务。此外,我市深入实施农文旅融合发展百千万工程,让文化赋能乡村振兴,让农村共享文化发展成果,推动城乡精神文明建设融合发展。

如今的庆阳,正以文化为支点,撬动着从“文化资源大市”到“文化经济强市”的跨越——让高天厚土不仅承载历史的厚重,更焕发出现代产业的活力,在文明与发展的双向奔赴中,书写城市之变的“文明密码”。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浏览次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