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政务>部门动态>详细内容

庆阳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多措并举优化公共资源交易营商环境

  • |
  • |
来源:庆阳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 作者:王芳芳 发布时间:2025-06-18 17:00:31
分享到:

今年以来,庆阳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聚焦优化营商环境重点任务,立足平台服务职能,坚持以市场主体的满意度和获得感为工作出发点和落脚点,综合运用“促公平、减周期、降成本、优服务、强监管”措施,全面推进行业领域营商环境持续优化,着力构建高效规范、公平竞争、充分开放的公共资源交易市场环境。

一是坚持“促公平”,建设高标准市场。严格执行《甘肃省优化营商环境条例》,按照“保障各类经营者依法平等使用生产要素、公平参与市场竞争”的原则要求,持续健全公共资源交易领域公平审查机制,切实加强法规政策落实、招标(采购)文件编制、平等享受交易服务等审查力度,实行“一项目一审查”,全面清理妨碍市场主体公平竞争的限制性、歧视性、排他性条款及因素,公平竞争审查率达到100%,确保交易市场主体平等准入、公平竞争。全面推行招标计划提前发布制度,全市建设工程类项目招标计划提前发布占依法必须招标项目的比例为100%,充分保障了各方市场主体的知情权。积极推进优质专家资源共享共用,常态化推行远程异地评标,与西安、济南、珠海、全省各市州及县区交易中心建立长期合作机制,截至6月底,累计完成远程异地评标项目129个(主场44个,副场85个),有效避免了“常评专家”、“熟脸效应”等问题。

二是坚持“减周期”,打造高效率政务。依法依规压减项目交易周期,系统精简服务环节事项,常态化落实“绿色通道”、专班保障、限时办结、一次性告知、全过程咨询、“7×24小时”不间断服务等工作机制,采取事前政策咨询、业务指导,事中全程帮办、预警提醒,事后跟踪服务、改进提高等措施,最大限度降低交易过程环节耗时,确保项目“进场即交易、交易即成功”。服务事项“即接即办”、“一次办结”,资格预审公告、招标公告、变更公告、中标结果公示等业务1小时内办结,进场项目开标至中标结果公告平均用时4天,全市建设工程、政府采购类项目平均交易周期分别压减为28天(同比压减0.8天)、20天,由基本达到法定最短时限。

三是坚持“降成本”,培育高活力主体。全面落实减、免、停、降、惠等各项惠企政策,“减”半收取扶贫惠农、为民办实事等项目交易服务费,“免”收教育类项目交易服务费,“停”收政府采购、政府投资项目投标保证金,“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普”惠推行电子保函、工程贷、政采贷等多样化金融服务,截至5月份,累计减免交易服务费7.3万元,免收企业投标保证金、释放资金压力约2.1亿元,投标保函费率在去年由6‰降至3‰的基础上,再次压减至2‰。政府采购项目中全面落实预留采购份额、价格评审优惠、提高预付款、降低质保金等支持中小企业发展政策,全市累计享受优惠政策中小企业610户、中标325户,中标金额5.12亿元,占比79.27%,各类惠企政策“应享尽享”,市场主体活力充分释放。

四是坚持“优服务”,创造高品质环境。全面推行“一件事一次办”改革,深化平台数智化转型,深度对接“全省一张网”系统,拓展运用“网上服务大厅”、“掌上服务大厅”,优化升级电子服务、电子交易、电子监管系统功能,进场项目招、投、开、评、定全流程、全环节网上服务、线上交易,网上服务率、电子化交易率稳定保持100%,为各方市场主体提供了“一门进入、一网交易、一次都不跑”的高效化、便捷化交易服务。全面推行标准化服务,梳理编印《庆阳市市级平台公共资源交易平台服务标准》《服务行为负面清单(试行)》,包含4方面19项服务规范和16方面59项负面交易服务行为,为依法规范开展交易工作提供了制度遵循。深入开展“我在现场”专项行动和“好差评”活动,积极引导各方市场主体实时反馈意见和诉求,推动交易服务行为提质增效,今年以来累计接受市场主体线上评价2725人次,满意率100%。

五是坚持“强监管”,突出高水平治理。深入推进协同综合监管试点,建立招标投标领域联动监管机制,汇报市政府研究出台《关于加强全市公共资源交易管理工作的意见》《关于加强公共资源交易协同监管工作的通知》,梳理编制《行政监督部门监管权责清单》,进一步厘清公共资源交易监管权责事项,推动行业协同联动、综合发力。全面推行“信用+”监管机制,以“信用承诺”代替“资料证明”,实现市场主体信用承诺全覆盖。充分发挥平台见证职能,实行“一项目一见证”,数字化全量见证记录交易项目247个。配合行业主管部门,深入开展工程建设、招投标领域突出问题系统治理,依法严厉打击规避招标、围标串标、串通投标等违法违规行为,加大违规联合惩戒力度,促进各方市场主体诚信参与市场竞争,全力维护健康的交易市场环境。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浏览次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