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政务>部门动态>详细内容

庆阳市多措并举推动城市由外延式扩张向内涵式发展转变

  • |
  • |
来源:庆阳市住建局 作者:冯永林 发布时间:2017-06-05 16:22:00
分享到:

  近年来,庆阳市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市经济工作会议和城市工作会议精神,围绕文明、智慧、海绵、管廊城市“四城同创”,进一步加强基础建设,完善城市功能,提升城市品位,不断推动城市由外延式扩张向内涵式发展转变。
  一、突出规划引领,把握城市发展脉络。
  多年来,全市始终坚持以品质优先主导城市发展,推动城市布局不断完善,结合实际,高起点、高标准编制完成了《庆阳市城市总体规划》和各类详细规划,积极推进“多规合一”规划编制,科学划定城市开发边界,确保城乡建设科学有序进行。在中央城市工作会议和省委经济工作会议召开之后,为全面贯彻会议精神,将庆阳打造成甘肃东部重要门户城市和陕甘宁区域中心城市,市委、市政府召开了全市城市工作会议,并制定下发了《庆阳市委庆阳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全市城乡规划工作的意见》、《庆阳市委庆阳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全市城乡建设工作的意见》、《庆阳市委庆阳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全市城乡管理工作的意见》,做到了城市规划、建设和管理的相互协调统一。
  二、推动“四城同创”,塑造城市特色风貌。
  为切实提升城市品位,改善人居质量,建设特色鲜明、功能完备、活力迸发、和谐宜居的现代化新型城市,庆阳市委、市政府决定开展以“文明、智慧、海绵、管廊”四城创建活动为主的城市建设管理活动。一是突出生态自然,打造海绵城市。在成功入围全国海绵城市建设试点城市以后,编制完成《庆阳市海绵城市建设专项规划》,加快实施东西大街以南区域公共建筑、住宅小区海绵化改造,北地东路、庆州东路、弘化东路等新建道路的海绵化建设,东郊湖、西郊湖和雨水管网改造、内涝点整治、水系连通等海绵项目,目前,已开工海绵试点样板工程7项,完成投资5.2亿元。二是突出立体统一,打造管廊城市。从2008年起,市区就开始建设城市地下综合管廊,目前全市已建成综合管廊90.67公里,建设规模和总里程均居全省第一位。同时结合新编制完成的《庆阳市地下综合管廊城市建设专项规划》,“十三五”期间,市区计划实施马莲河大道、董志塬大道、解放路、安定东路、兰州路、镇原路、庆化大道、长庆大道、岐黄大道、北京大道、董陈路、古象路等12条道路49.19公里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建设任务,同步完成40公里已建成地下管线改造工程,估算总投资63.2亿元。力争到2020年,建成一批具有国内先进水平的地下综合管廊并投入运营,初步建立干线管廊、支线管廊和缆线管廊协调发展的城市地下空间新格局。地下综合管廊建成后,将进一步完善城市功能、美化城市景观,彻底解决“马路拉链”问题,提高城市综合承载能力。三是突出现代科技,打造智慧城市。为提高城市综合管理能力和水平,我市不断推进城市管理综合执法改革,积极应用现代信息技术,不断提升城市管理水平,着力构建城管、交警、应急三大公共服务信息平台,中心城区主要公共服务场所实现免费WIFI全覆盖。目前,市自来水公司的智慧水务系统、西峰供热集团的智慧供热管理等系统正在建设完善,极大地提高了城市市政公用设施的建设管理水平。四是突出精神之养,打造文明城市。为了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加大宣传力度,市区在显著位置LED显示屏设立“创建文明城市”公益广告,主要街区悬挂文明城市创建公益广告牌,积极营造浓厚的创建氛围,使文明城市创建工作深入人心,全面提高市民文明程度和文明创建意识。大力开展全国文明城市创建活动。
  三、完善城市功能,提升城市承载能力。
  全面贯彻落实中央城市工作会议精神,我市城市建设工作以城市棚户区改造为引领,以基础设施建设为重点,以民生项目建设为抓手,大力解决城市交通拥堵、基础配套薄弱、生态环境脆弱、公共服务滞后、文化传承堪忧等突出问题。通过努力,市区岐黄大道、北京大道、庆化大道、长庆大道等一批重点城市道路工程相继建成,极大地改善了城市交通条件,旧城“五纵五横”的道路框架、新区“八纵十六横”的道路格局基本形成。建成市区体育馆、体育场、民俗博物馆、规划展览馆、市人民第二医院等一批公共设施,实施新区、南苑、东区、陇东学院等5处集中供热工程及周祖广场、和谐广场两处大型公共活动场所等一批民生工程;大力实施旧城寨子、东门、秦霸岭等城中村及汽修厂、火柴厂棚户区改造,开展西峰巷、寨子巷、南苑巷等巷道整治,达到路平、水畅、树绿、灯亮;加大燃气普及力度,城市功能得到进一步完善,服务水平全面提高。同时,各县城也积极探索符合实际、各具特色的城镇建设模式。庆城县以岐黄、周祖文化为背景,改造旧城,建设新区,开发东山,努力打造全国历史文化名城。华池县以红色南梁为招牌,把“两点一存”的政治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侧重创建红色旅游城镇。环县依托沙井子、甜水堡煤矿开发,积极创建能源化工城镇。宁县按照“一体两翼”的总体布局,“四山”增绿,“三水”添彩,全面建设山、水、城融为一体、独具特色的园林城镇。镇原县依山傍水,修堤筑坝,打造水景,夯实基础,突出创建山水相间、相映成趣的生态城镇。
  四、实施城乡环境整治,全面提升城市品位。
  坚持日常管理与重点整治相结合,以城市“六乱”治理和“五化”建设为抓手,全面开展城乡环境综合整治活动,不断提升城市品位。一是实行市政公用设施日常化、精细化维护,促使城市卫生更加干净、整体面貌更加整洁,特别是对住宅小区周边、城市出入口、建筑工地、背街小巷等重点区块,实行绿化改造,强化卫生整治,改善城市环境,美化城市形象。通过积极工作,2016年,宁县顺利通过甘肃省园林县城验收命名,宁县县城生活垃圾填埋场成功通过生活垃圾二级场评定验收。二是以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和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为抓手,大力实施城市“硬化、绿化、亮化、美化、净化”的“五化”工程建设。市区将地面清洗范围扩大到3个广场、32条道路,8条街路实施深度保洁,对市区所有街巷、单位院落、主街道及道路两侧环境卫生实行“三包六禁”和“日检查、周通报、月评比”制度,促使城市管理工作步入了规范化轨道,市容市貌大为改观。三是实施综合性执法,强化日常管理,深化集中整治,全天候无缝隙保洁,基本根治了市区“脏、乱、差、噪”的问题。严措施管控。严格实行划行归市,进店经营,从根本上解决影响市容市貌、交通秩序的突出问题。对乱摆乱放、占道买卖等问题,实行严管重罚。把所有带泥进城车辆封死,从源头上解决城市环境质量差的问题。四是加大空气污染防治力度,2016年,新植城市行道树1.1万棵,补植灌木、草坪5800平米,使城市绿了起来;安装路灯566基,使城市亮了起来;整修城市道路1200平方米,使城市畅了起来;美化楼宇58幢,规范广告招牌1286面,新建城市公厕27座,垃圾处理场1处,中转站3座,使城市环境得到充分优化,城市品位得到显著提升。通过建设,市区道路平坦、街面整洁、建筑美观、环境优雅、秩序井然。“白天看景,晚上观灯”的都市特色日渐彰显。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浏览次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