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政务>部门动态>详细内容

庆阳市三大攻坚措施推进流域水污染防治工作大见成效

  • |
  • |
来源:庆阳市生态环境局 作者: 惠继瑞 贾雪婷 发布时间:2024-11-21 09:50:56
分享到:

近年来,庆阳市着眼于打造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样板,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深入落实国家、省市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重大决策部署,坚持远谋近施、水岸协同、治管控一体发力,水污染防治方略有效落地,水污染防治工作实现迭变升级。今年1—10月份,全市23个国、省、市地表水考核断面平均水质全部达标,水质优良比例95.7%,较“十三五”末提升31.4个百分点。马莲河、蒲河两条主要河流水质显著改善,国考出境断面水质连续2年、3年达到地表水Ⅱ类标准,较2018年分别提升2个、3个水质类别,流域水环境质量发生了历史性转变。

一是狠抓“三端”治理,补齐基础欠账和设施短板。市委、市政府确立了“前端排查管控、中端强化处理、末端生态净化”的综合治理工作思路,高站位、下实手推进流域水污染防治工作。前端排查管控着眼于污染源头,持续开展工业、农业、城镇及乡村不同领域、不同行业涉水污染源排查,累计整治不同类型环境问题6000多个,有效解决了底子不清、污水处理设施超标排放、城乡生活污水散排、漏排等问题。中端强化处理紧盯污水处理设施短板弱项,大手笔大投入推动8县(区)先后完成9座城区污水处理厂提标改造,5年时间建成乡镇污水处理厂站114座,出水水质全部执行一级A排放标准,城镇污水处理设施覆盖率达到91.4%。同时,推动6个工业园区(集中区)建成投运污水集中处理厂站7座,全市工业园区、城镇生活污水日处理能力达到20.86万立方米,较“十三五”末增加了9.89万立方米,流域内污水基本实现了全收集、全处理。末端生态净化将生态湿地建设作为改善水生态环境质量、提升河流水体自净能力的重要举措,近5年累计投入5.69亿元在重点污水处理厂站尾水排放下游、部分支流河道建成氧化塘、人工湿地74处,在建4处,面积达127万平方米。一大批水生态修复治理项目的实施,为污水处理厂站装上了水质“净化器”,有效促进了河流水质巩固改善。

二是落实“三化”措施,严格环境执法和排污监管。突出问题导向和目标导向,抓实监督管理。强化运行监督抓监测,聚焦污水处理设施运行管理,持续开展监督性监测。2020年以来累计投入991万元,连续4年组织实施了重点涉水污染源监督性监测项目,采取“采测分离”方式累计对城乡生活污水处理厂站、工业园区和企业污水处理厂站、油田采出水处理站、重点医院污水处理站开展监测3346家次,监测结果按月通报各县(区)政府和有关部门,倒逼地方和有关企业(单位)认真落实水污染防治责任,加快问题整改,推动污水处理设施稳定达标排放。强化污染减排抓项目,抓住国家加大生态环境保护项目投资的有利机遇,累计争取中央生态环境保护项目资金5.3亿元,先后实施乡镇生活污水截污处置、人工湿地等环境保护基础设施及水污染治理重点项目41个,年实现化学需氧量减排812吨、氨氮88吨,对河流水质改善发挥了关键作用。同时,针对全市水污染防治基础设施短板,谋划水污染治理和水生态保护修复项目39个,总投资13亿元,为后续流域水污染减排和水生态保护奠定了基础。强化督办整改抓执法,围绕水环境突出问题,深入开展入河排污口排查整治、河道垃圾清理整治、污水处理设施运营管理等专项执法检查,对发现问题及时督办整改,严厉打击偷排偷放、超标排放、监测数据造假等违法违规行为。对重点涉水企业和入河排污口定期不定期开展明察暗访,对重点排污点位实施“蹲点式”监察,严格排污管控。近5年全市共查处涉水环境违法案件116起,罚款2725万元,移送行政拘留6起,有效震慑了环境违法行为。

三是健全“三联”机制,严控跨界污染和水环境风险。针对泾河、马莲河、蒲河、苦水河、葫芦河、洪河等跨界河流,加强与相邻市、县沟通衔接和县(区)、部门间统筹协调,不断健全完善联防、联控、联治工作机制,有效防范水环境风险。联防机制建设方面,与陕西咸阳、榆林、延安,宁夏吴忠、固原等市签订了《跨界河流水污染联防联控框架协议》,建立了联合监测、联合执法、信息互通、应急联动等工作机制。督促辖区内西峰、环县、庆城、华池、合水、宁县6个县(区)政府签订了《马莲河流域上下游横向生态补偿协议》,推动流域生态补偿机制落地见效。联合管控方面,按月开展跨界河流断面水质监测,市域、县域间互通监测管控信息,发现异常情况及时联合开展排查,共商应对措施。抓实河湖长制落地,定期与相邻市、县召开跨界河流水污染防治联席会议,通过现场查看、座谈交流、签订备忘录等方式,明确各方责任与义务,分享水污染治理工作经验,寻找工作差距与不足,形成了上下游、左右岸联动推进水污染治理工作的合力。协同共治方面,针对跨界河流存在的水环境问题和可能造成跨界污染的重点风险源,主动担起上游责任,在抓好日常管控和风险防范工作的同时,积极谋划申报项目,共同推进人工湿地、环境应急监测预警系统和监控平台等项目建设,全力保障跨界河流水质安全,实现了协同抓治理、共抓大保护、“一泓碧水送下游”。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浏览次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