庆阳市公共资源交易实现“八个转变”改革成效
近年来,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按照党中央和省委、市委各项决策部署,立足平台服务职能,持续深化平台整合共享,着力推进公共资源交易法治化、规范化、标准化、信息化建设,公共资源配置效率、效益和公平性明显提升,行业领域营商环境持续优化,市场主体满意度和获得感不断增强,改革成效日益突显,主要体现为“八个转变”:
一是党建工作由规范化标准化转为特色化品牌化。党组始终坚持把党的建设摆在首位,按照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和市委党建“五大融合”行动部署要求,全面推动党建工作标准化规范化建设,实践形成“八抓八促”党建工作法和“阳光·服务”党建特色品牌,党建与业务深度融合、协同发展,党建引领作用得到充分发挥。党支部先后荣获全省“标准化先进党支部”、全市“先进基层党组织”“五星级党支部”“共驻共建先进党组织”等荣誉。
二是党风廉政建设由被动防范转为主动预防。党组及班子成员认真履行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第一责任和“一岗双责”,一体推进“三不”机制建设,不断健全完善“六抓”责任体系、廉政风险防控体系、事前事中事后监督体系,常态化加强日常监督、纪律教育、警示教育、廉政约谈等措施落实,夯实筑牢了廉政安全防线,近年来干部职工无违法违纪行为发生。
三是项目进场交易由分散市场转为集中统一。随着平台整合共享深入推进,全市“规则统一、公开透明、服务高效、监督规范”交易市场不断健全,原分散在发改、财政、住建、交通、水务、自然资源等部门的工程建设、政府采购、国有建设用地和矿业权出让、国有产权产籍交易等四大板块公共资源项目全部纳入全市统一平台集中交易。
四是项目交易方式由现场开标转为全程在线。2021年以来,全流程电子化交易目标全面实现,结束了现场招投标的传统模式,项目进场受理、公告公示发布、招标文件获取、开标评标、中标通知书发放等全过程服务事项全部网上办理,全流程电子化交易实现全覆盖,向市场主体兑现了“一网通办” “不来即享”“一次都不跑”的服务承诺,交易效率大幅提高,交易成本明显降低。
五是投标市场主体由有限竞争转为广泛参与。平台运行以来,累计有来自全国各地9万多户企业进场参与项目交易,单个项目标段平均投标企业6户以上,部分项目高达117户,彻底打破了“三户投标”的旧格局,依法高效、平等竞争的市场环境基本形成,促进了公共资源公平公正、阳光交易。
六是项目交易周期由不定时限转为法定最短。经逐年简化程序、规范流程、优化服务,一般工程类项目交易周期由原28天压减至23天,政府采购非公开招标项目最短只需9天,项目交易时限大幅缩短,基本在法定最短时限内完成交易,确保了脱贫攻坚、海绵城市、区域性中心城市建设、“东数西算”工程等重大民生项目和应急招标采购项目快交易、快落地、快实施。
七是资源配置效益由粗放管理转为集约增效。近五年以来,累计完成进场项目交易12613个、交易额693.31亿元,建设工程、政府采购项目节约政府投资6.51亿元,国有建设用地使用权出让和国有产权项目在起始价基础上溢价16.64亿元,公共资源配置效益逐步放大。
八是交易市场秩序由矛盾集中转为健康运行。平台运行初期市场秩序不够规范,经逐年强化管理,综合治理能力和服务水平显著提升,所有进场项目能够依法依规组织交易,做到了规则合理、程序合规、交易合法、公平公正。近年来,通过巡察、审计、纪检监察、行业监督反馈情况来看,招投标领域问题线索、质疑投诉明显减少,市场秩序持续向好,平台运行平稳健康。
账号+密码登录
手机+密码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