庆阳市工商局强力推进“放管服”全力营造“双创”营商环境
2016年,庆阳市工商局以“市场监管机制创新年”为主线,推进“放管服”各项改革政策落地,全力营造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市场环境。
一是简政放权激活力。在企业注册登记中取消了注册资本实缴登记、注册资本登记最低限制,改企业年检为年报,放宽住所(经营场所)登记条件和经营范围登记,简化了名称登记程序。对国家公布的前置改后置的152项许可事项,企业注册登记一律不再提供许可证件,降低了准入门槛。提前启动“五证合一、一照一码”改革,按期启动实施个体工商户营业执照和税务登记证“两证整合”。调整下放企业登记管理事权,向县(区)移交企业1877户,市级新设企业登记注册下放量占下放前的80%以上。全市新登记市场主体23492户,同比增长5.99%;完成“个转企”652户,是目标任务的2倍。在全省“放管服”改革实施效果情况第三方评估报告中,庆阳商事制度改革工作成效位列全省第三。
二是放管结合促公平。建立了以大数据资源为基础、随机抽查为手段、信用监管为核心的新型监管制度。将工商部门履职过程中产生的市场主体登记备案、行政处罚等信息及时向社会公示。同时,督促企业按照规定及时将年报等相关信息进行公示,及时清理空挂、失联企业。2016年全市企业年报公示率达到92.06%,比上年度提高14.51个百分点。开展抽查7次,共抽查市场主体7841户,列入经营异常名录474户,汇总上报省工商局拟列入经营异常名录413户。将不按时公示年报等相关信息及查无下落、弄虚作假的市场主体及时列入经营异常名录,向社会公示,在政府采购、工程招投标、国有土地出让、授予荣誉称号中予以限制或禁入,形成“一处违法、处处受限”的监管格局。同时,抽查监管与专项整治相结合,深入开展“红盾质量维权行动”,组织农资、成品油等重点商品质量抽检11大类419个批次、专项执法检查50余次;开展网络市场监管、商标广告监管、打击传销、治理“乱摆乱占”等工作,形成全方位保护消费者、经营者合法权益格局,努力消除改革过程中可能出现的监管盲区和“灰色地带”。全市查办各类经济违法违章案件639件、案值427.65万元;全市共受理调处消费者投诉举报967件,为消费者挽回经济损失243.21万元。
三是优化服务提效能。积极探索实施独任审核制,对不涉及许可的行政审批事项,由窗口受理人员独立审核发照;推出提前介入、特事特办、预约申请、跟踪帮办、延时办理五项服务,设置“二维码”办事告知单、导服帮办平台,实施“2115”标准化服务(窗口排队时间不超过20分钟,办理时间不超过1小时,一般业务1天内办结,最长办结时间不超过5天),办结时限、当场办结率大幅提高;坚持把实施商标战略作为推进“双创”的重要举措,对重点行业和特色优势产业重点指导、上门服务、跟踪办理。全市商标申请量达到881件,注册230件,申请量居全省第三,新申报甘肃省著名商标7件、续展5件,超额完成省工商局下达的任务量;大力实施党建助力非公经济发展工程。加大党建指导员队伍建设,通过招考培训,选聘40名党员大学生到全市非公企业担任党建指导员,这一做法在全省会议上作了交流发言。对全市非公经济党组织按照好、中、差进行排队、分类管理,集中排查出失联党员236名。并在生产线上建立党支部25个,吸纳生产一线党员169人,实现了党建工作与企业生产经营有机融合。全市非公经济组织有党员5356名,建立党组织1317个,覆盖6213户非公企业,党组织覆盖率37.95%。
账号+密码登录
手机+密码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