庆阳市以“四个聚焦”为抓手 持续优化公共资源交易领域营商环境再上新台阶
2023年,全市公共资源交易领域按照省、市“三抓三促”和“优化营商环境攻坚突破年”行动部署安排,聚力评价指标争先进位,聚焦行业突出问题攻坚突破,围绕“减周期、降成本、优服务、促公平”要求,主动担当、积极作为,努力营造“时间更短、成本更低、服务更优、更加公平”的公共资源交易环境,推进平台服务不断提质增效,行业营商环境持续向好,公共资源配置效率、市场主体满意度明显提升。
一是聚焦“减”周期, 提高项目交易“高效率”。综合分析研判节假日延期、招标文件澄清修改、招标项目暂停终止等7方面影响交易周期的主客观因素,研究制定《关于进一步压减公共资源交易周期的通知》,落实“7×24小时”不间断服务、机动岗轮班制、逾期预警、跟踪督办、全过程咨询、全程帮办代办、成效季评估等9条精准压减措施,推动交易时限大幅压减。全年建设工程类项目平均交易周期28.3天(较去年平均压减2.7天),政府采购类项目,基本都在法定最短时限内完成交易,位居全省前列。
二是聚焦“降”成本,打造便民惠企“新高地”。全面实现全流程电子化交易,全面停收政府投资项目投标保证金,推广应用保函,降低保函费率,清退历史沉淀保证金,压减保证金退还时间,不断降低交易直接成本,累计节约招投标文件编制费、差旅费等各种投标成本约3300万元,保函替代、停收减免投标保证金约9.73亿元。2134户中小企业享受预留采购份额、价格评审优惠、提高预付款、降低质保金等“一揽子”惠企政策,中标金额16.1亿元。切实降低了交易成本,减轻了企业负担,充分激发了市场主体活力。
三是聚焦“优”服务,保障市场主体“零障碍”。深入开展调查研究、“一把手走流程、科室长跟全程”活动,沉浸式体验操作程序,全面分析问题症结,着力疏通堵点、断点,优化环节流程42项,推进项目依规高效交易,市场主体规范便捷参与。上线合同在线签订、投诉异议线上处置、专家线上管理培训等系统,完善电子监管、智慧交易、金融服务、电子档案等系统功能,实行7×24小时轮班、工作专班、容缺受理等工作机制,采取“帮办、代办、跟踪办、并联办”等措施,为各方市场主体提供“一网办、掌上办、快速办、智能办”的便利化服务“窗口”,全力保障项目“进场即交易、交易即成功”。
四是聚焦“促”公平,护航公共资源交易“好风气”。聚焦所有制歧视、地方保护、围标串标、虚假投标、转包分包等妨碍市场公平竞争突出问题,各级公管办、行业主管部门、交易中心两级联动,协同发力,全面落实公平竞争审查制度,扎实开展招标投标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治理,强化信用监管、智慧监管、联合惩戒力度,全年累计反馈提醒代理机构不良行为15起,记录评标(评审)专家不良行为39人次,曝光失信企业29户,查处围标串标问题2起,查处业绩造假、取消中标资格2起,依法限制23户严重失信企业参与招标采购活动,保障各类型、各区域市场主体公平参与市场竞争。市县交易中心全年进场项目累计38977户企业获取了建设工程类和政府采购类项目招标文件,16501户企业提交了投标文件,落实公平审查率100%,市场主体参与度和竞争率明显提升,市场活力不断增强。
账号+密码登录
手机+密码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