庆阳市三举措着力推动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建设
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关键。2023年,庆阳市坚持把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作为战略任务来抓,让各民族人心归聚、精神相依。
一是以文化符号入目,夯实思想根基。常态化实施“石榴籽”工程,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纳入国民教育、党员干部教育、社会教育全过程,实现全覆盖,“三个离不开”“四个与共”“五个认同”在全市各族干部群众心中深深扎根。大力实施中华文化元素符号展示宣传工程,打造融合香包、刺绣、剪纸、皮影等庆阳特色民俗文化元素的公园、广场和长廊等30多处;打造了“长庆石油大会战纪念馆”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宣传教育基地和“岭北作业区”企地同心爱中华示范点,设计了具有庆阳特色的“陇原红石榴”形象标识(LOGO),广泛用于创建主题宣传,做到中华文化符号随处可见、随处可学、处处能感知,不断夯实共有精神家园思想根基。
二是以民俗文化入脑,系紧精神纽带。以庆阳民俗文化艺术形式创编了讲述民族团结进步故事的文艺作品皮影现代剧《情谊手帕》、南梁说唱《民族团结代代传》、情景剧《边塞情怀》等,在庆曲社、环州故城等常态化演出;精心设计制作了体现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锦绣中华》《同族同根同向党》等一批陇绣、剪纸和香包作品;打造庆城县博物馆、镇原县文化馆、华池非遗工坊等构筑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实践点9个,不断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浸润人心、增进认同。
三是以红色文化入心,筑牢精神支柱。把“红色”作为最鲜明的标识,深挖利用庆阳红色资源,培树了南梁革命纪念馆、山城堡战役纪念馆2个全省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基地,发挥其示范引领作用,通过开展革命故事宣讲、举办主题展览、瞻仰革命遗址,实施大思政实践教学、理论宣讲微视频、红色主题户外拓展培训项目,有效将红色文化中蕴含的理想信仰、价值追求转化为精神动力,教育各族干部群众和广大青少年坚定理想信念、赓续红色血脉、激发奋进力量。
账号+密码登录
手机+密码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