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思想破冰引领发展破题 以实干担当推动任务落实——市直科技系统着力推动“三抓三促”行动落实见效
市直科技系统坚持问题导向,将“三抓三促”贯穿于“强科技”行动的全过程,精心组织、超前谋划、扎实推进,紧盯省、市有关部署要求,对标建立18项具体工作措施,创新运用“347”(“三学联动”、“四张清单”,“七项突破”)工作法,全力推动重点任务落实,为全市科技创新赋能高质量发展加力增效。
一、坚持“三学联动”,多形式提升干部能力素养。一是专家讲授“辅导学”,分批次组织12名县处级领导干部参加党的二十大精神专题集中轮训;邀请中国工程院院士郑纬民教授来庆调研指导“东数西算”工作,在市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会议、《陇东大讲堂》作专题讲座,为全市数字经济发展把脉定向;邀请省级科技业务专家,对全市科研机构暨规上企业进行统计培训;参加全省“科技大讲堂”3期,聆听3名“两院院士”科技发展专题报告,累计培训880多人次。二是规定内容“集中学”,坚持每周一干部职工集中学习,全文学习了党的二十大精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科技创新的重要论述等规定篇目;深入开展“庆阳三为”研讨专题活动,组织党员干部开展“三抓三促”行动应知应会知识测试,动态了解掌握党员干部学习情况,巩固深化学习成效,持续提升党员干部的政策理论水平。三是业务互训“交流学”,采取课堂培训教学的方式,班子成员、业务科长进行“业务我来讲”互学活动5期;常态长效推进“书香机关”创建,开展读书分享活动5期,邀请陇东学院教授,举办市直科技系统“读书沙龙”1期。通过创新学习形式、丰富学习内容,做到了理论与业务并重、质量与实效双提升。
二、建立“四张清单”,一体化抓促重点指标任务落实。对标省、市《政府工作报告》、经济工作会议任务分工、“强科技”行动重点指标任务,对全年重点任务进行梳理汇总,结合工作实际,建立“四张清单”(任务清单+指标清单+责任清单+时限清单),分解下达机关各科室、局属单位重点任务64项,县(区)“强科技”年度指标任务11项,实行月晒单、季调度的工作机制,每月25日前对各科室重点任务落实情况进行梳理汇总,每月向省科技厅、每季度向市政府报告工作进展,构建起市科技局牵头抓总、县(区)科技管理部门抓促落实、科室跟踪督办的科技创新考核指标调度工作格局。6月初,提请市政府分管领导主持召开了全市“强科技”行动重点指标任务调度会,通报了1-5月份全市重点指标任务进展情况,分析了科技创新指标进度落实中存在的问题,并对下半年各项重点指标任务进行了全面安排部署。止7月底,11项“强科技”指标除1项为年终统计数据外,有6项已完成全年任务的80%以上,1项已超额完成全年任务。
三、立足“七项突破”,全方位提升科创服务效能。一是在党建品牌上求突破,成功举办2023年甘肃省科技活动周主场活动,中省市级30多家媒体集中报道,启动仪式和“科学之夜”线上线下累计参观人数达80多万人次,全方位展现了庆阳科创工作的新成就,科技影响力空前;开展了“传承红色基因、激活创新活力”主题系列活动,组织党员干部接受红色革命教育2次,开展党建共驻共建活动1次;切实落实“结对关爱”行动,走访孤儿困难重度残疾人和特困家庭30户32人,慰问退休老党员1名、帮扶生活困难大学生1名,持续擦亮“科创引擎”党建品牌。二是在队伍建设上求突破,对现任党组班子结构进行了优化调整,调整后的班子成员平均年龄47岁,整体结构更加合理,战斗进一步增强;积极推进科级干部轮岗交流锻炼制度,根据实际工作需要,安排市科技开发中心4名专业技术人员交流任职;先后选派9名干部赴上海、广东、浙江、厦门、兰州、陇南等地外出培训,提升专业能力。三是在作风建设上求突破,召开党建和党风廉政建设专题部署会1次,集体约谈1次,党员干部警示教育2次;准确、及时上报领导干部个人事项报告9份,建立县处级以下党员干部廉政档案15份;修订完善《党组议事规则》《干部职工考核办法》《干部职工考勤管理制度》《财务管理制度》四项管理制度,从严根治制度空转、作风疲沓、纪律松散等实际问题。四是在优化科创生态上求突破,制定了《庆阳市科技计划项目管理办法》,修订完善《庆阳市支持“强科技”行动若干措施》《庆阳市科技项目资金管理办法》《庆阳市科技评审(咨询)技术专家管理办法》《庆阳市优秀科技成果表彰办法(试行)》等科技创新政策5项,激发创新主体内生动力;落实科技系统干部包抓联科技型企业,将全市91家科技型企业包抓任务分解包纳到人头,实现干部包抓联科技型企业全覆盖;扎实开展“千名干部帮千企”活动,采取调查研究、推送政策、对接项目等方式,助企纾困解难,落实经费支持10万元。五是在数字经济招商上求突破,积极推进“引大引强引头部”行动,全员行动、主动作为,外出招商5次,联系对接数字经济企业31家,签订框架合作协议5家。六是在争取科技项目上求突破,评审推荐省级科技项目101个,申报省级科技重大专项8个,目前共争取省级均衡性转移支付“强科技”奖补资金3525万元、庆环肉羊制种公司获人才专项资金1000万元。七是在成果转化上求突破。完成全市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示范机构推荐申报和现场考察,推动省级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示范区建设。在陇东学院、市农科院、市林科所开展职务科技成果转化收益分配试点改革,落实科研人员成果转化收益分配奖励44万元。庆阳高晨工业危废物处置公司转化高校成果效益突出,获得省级奖励100万元。啃山牛公司研发的“4GL-120自走式割晒机”获省优秀工业新产品三等奖、获奖金20万元。创新成果荣获2022年甘肃省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三等奖5项,为历年之最。
账号+密码登录
手机+密码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