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互动>在线访谈 > 文字实录列表

庆阳市2024年生态文明建设情况新闻发布会实录

文字实录

  • 庆阳市委宣传部副部长余翔:

    女士们、先生们:

    大家下午好!欢迎出席市政府新闻办新闻发布会。

    《中共甘肃省委关于进一步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和《中共庆阳市委关于进一步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实施意见》)印发实施以来,我市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不断提升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全市生态文明建设工作取得了良好成效。

    今天我们很高兴邀请到市生态环境局副局长苏荣花,市项目中心主任杨兴儒,为我们介绍全市生态文明建设总体情况,以及持续打好绿色转型整体战、实施绿色转型整体行动等有关情况。共同出席新闻发布会的还有市自然资源局副局长南永强,市水务局副局长杨灏,市林草局副局长方显,市水土保持局副局长卢东平,他们将回答大家关心的问题。 

    应邀参加今天新闻发布会的新闻媒体有:甘肃日报、甘肃广播电视总台、甘肃经济日报、陇东报、庆阳广播电视台、掌中庆阳和视听庆阳的记者朋友们,欢迎大家的到来。

    首先请市生态环境局副局长苏荣花介绍我市生态文明建设总体情况。


  • 庆阳市生态环境局副局长苏荣花:

    各位记者朋友们,大家下午好!

    很高兴就庆阳市生态文明建设总体情况向大家作以介绍。

    生态文明建设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根本大计。2023年8月,中共甘肃省委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决定》;2023年12月,中共甘肃省委办公厅印发《关于分解落实〈中共甘肃省委关于进一步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决定〉重点任务的通知》。为落实好省委《决定》,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结合庆阳实际,制定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实施意见》,提出了实施绿色转型整体行动、污染防治攻坚行动、水土流失治理行动、生态系统修复行动、国土持久绿化行动、治水兴水升级行动、防沙治沙阻击行动、环境安全保卫行动等“八大行动”,对应成立了8个专责组(绿色转型、污染防治、水土流失治理、生态修复、国土绿化、防沙治沙、治水兴水、环境安全),分别由市发展改革委、市生态环境局、市水务局、市自然资源局、市林草局、市水保局牵头负责落实。下面,我将省委《决定》和市委《实施意见》印发实施以来,全市生态文明建设取得的阶段性工作成效介绍如下:

    一、生态环境质量稳中向好。截止6月底,全市环境空气质量综合指数3.08,同比改善8.1%。优良天气数152天,优良天气率83%,同比改善4.7%。剔除沙尘天气影响后,可吸入颗粒物(PM10)浓度58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4.9%;细颗粒物(PM2.5)浓度32微克/立方米,同比持平。可吸入颗粒物、细颗粒物、二氧化硫、二氧化氮、一氧化碳、臭氧等6项污染物浓度均达到环境空气质量二级标准。马莲河、蒲河、洪河、四郎河、葫芦河、支党河等流域23个国、省、市地表水考核断面剔除地质因素影响后全部达标,水质优良比例91.3%。开展监测的2个市级水源地、12个县级水源地和23个乡镇级“千吨万人”水源地水质剔除地质因素影响后全部达到地表水(地下水)Ⅲ类标准。土壤环境质量总体安全可控,无受污染耕地。全市未发生重大及以上级别突发环境事件和核与辐射安全事件。

    二、污染防治攻坚不断深入。大气污染防治方面,持续推进挥发性有机物治理、扬尘污染精细化管控、燃煤锅炉综合整治、机动车污染防治、面源污染治理等重点任务落实。深入开展西峰区大气污染防治“百日攻坚”行动,累计发布大气污染防治日研判分析182期、沙尘预警9期,查处各类大气污染问题153个,整改完成124个。水污染防治方面,与吴忠市、咸阳市等地签署了水污染防治联防联控框架协议,建立了跨行政区域水环境联防联治机制。开展工业园区水污染问题和入河排污口排查整治,加强污染源—排污通道—排污口—受纳水体全过程监管。开展重点涉水企业现场督导检查,谋划实施苦水河环县段水污染治理项目,加快推进跨界河流水污染治理。土壤污染防治方面,开展了废弃化学品产生、利用处置专项调查,加强危险废物管理,累计安全转移处置危险废物4.66万吨,转移处置医疗废物546.63吨。城乡环境整治方面,制定《庆阳市城市更新管理办法》,严格控制大规模增建、大规模搬迁的城市更新要求,严防出现大拆大建问题发生。接续推进村容村貌整体提升,全市1261个行政村实现清洁村庄全覆盖,创建省级“和美乡村”10个,市级“和美乡村”20个。

    三、水土流失治理成效明显。按照“塬面径流调控、沟头加固防护、坡面植被恢复、沟道水沙集蓄”四道防线治理保护模式,持续实施塬面保护、坡改梯、淤地坝等水土保持项目,已治理保护塬面面积117.76平方公里,提前完成每年100平方公里的目标任务。突出北部加快坡改梯田、南部加快塬面保护、全面治理侵蚀严重沟道,已治理水土流失面积588平方公里,提前超额完成每年200平方公里的目标任务。

    四、生态系统修复持续推进。聚焦黄河“几字弯”攻坚战,谋划的环县北部毛乌素沙地防风固沙屏障、环县北部沙化土地综合治理等6个重点项目已全部纳入国家“三北”六期总体规划。实施陇东地区生态保护修复项目,造林49.53万亩、草原生态修复治理108.7万亩。开展历史遗留井场详细调查,推进油气矿历史遗留井场生态修复。对于历史遗留无治理责任主体矿山,申请省级财政资金治理历史遗留矿山点15处,修复土地面积67.41公顷。对于在期矿山,建立矿山地质环境治理基金制度,实行治理责任落实情况与采矿权延续手续办理挂钩制度,严格规范矿山地质环境治理方案审查和生产矿山分期治理工程验收,边开采、边治理。

    五、国土持久绿化有序开展。坚持以水定绿、量水而行,科学设计树草种配置模式和抗旱造林技术措施,提高国土绿化成效,兼顾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助力乡村振兴发展。设立市县乡村四级林长6097名,充分发挥林草资源保护一线“哨兵”作用,市县级林长累计巡林398次,乡村级林长累计巡林4.12万次。完成庆阳市智慧林长平台开发,全市林长制工作基本实现了从全面建立向高效运行转变。

    六、治水兴水工程加速实施。严格落实水资源管理“三条红线”及用水总量、用水强度“双控”制度,实施计划用水和定额管理。全力推动地下水超采区治理,累计关闭停运超采区水源井291眼,压减地下水398.27万m3。积极推进白龙江引水、镇原县吴家沟水库综合利用、小盘河引水入宁等重点水利工程建设。建成西峰区肖金、庆城县卅铺、镇原县平泉镇等高效节水灌溉示范基地,全市高效节水灌溉面积累计达到81.88万亩。加大企业用水综合漏失率等指标考核,推动企业降低单位产品用水量,环县伟赫乳业制品有限公司、正宁县金牛实业有限公司等6家企业被命名为县级节水型企业,庆阳市被省住建厅、省发展改革委命名为甘肃省节水型城市。

    七、防沙治沙成效巩固提升。持续巩固环县甜水堡国家沙化土地封禁区保护成果,严格落实封禁区日常巡查检查制度。与鄂尔多斯市、榆林市、石嘴山市、吴忠市五地签署联防联治合作协议,建立了跨行政区域荒漠化联防联治机制,携手构筑毛乌素沙地甘宁界“防风阻沙带”。依托植被恢复、“双重”、土地平整等项目,完成沙化土地治理面积38.33万亩。华池县、环县联合陕西吴起县谋划实施的毛乌素沙地—黄土高原过渡带新时代“塞罕坝”建设项目正在开展前期。

    八、生态环境安全更加稳固。持续加大环境隐患问题排查力度,对104家企业开展5类环保设施环境安全检查,督促重点企业严格落实环境安全责任制度,提升风险防控和突发事件应对能力。采取交叉执法、线索督办等措施,加大日常执法力度,严厉打击超标排污、偷排乱倒、弄虚作假等违法行为,已对204家企业开展了“双随机、一公开”检查,督促122个油田采出水处理站安装了自动监测设施,排查整治环境隐患问题47个,立案查处环境违法行为35起,罚款447.76万元。加强核与辐射安全监管,持续强化辐射监测网络建设和运维管理,基本实现全市电离、电磁环境监测全覆盖。持续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将野生动植物保护纳入林长制、河湖长制考核内容,建立了有害生物监测预警机制,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植物保护率达到100%,外来入侵物种有效控制,生态质量指数稳定向好。

  • 余翔:
      下面请市项目中心主任杨兴儒介绍我市持续打好绿色转型整体战、实施绿色转型整体行动的有关情况。
  • 庆阳市项目中心主任杨兴儒:

    各位记者朋友们,大家下午好!

    《中共甘肃省委关于进一步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决定》和《中共庆阳市委关于进一步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实施意见》印发实施以来,在庆阳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我市生态文明建设取得显著成效,现就持续打好绿色转型整体战,实施绿色转型整体行动成效作如下发布。

    一、国土空间布局科学合理

    《庆阳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已经省政府批复同意由市政府印发实施。规划按照耕地和永久基本农田、生态保护红线、城镇开发边界的划定优先序,科学划定了三条控制线,已构建“两屏两区、一核两轴多点”的国土空间总体格局。严格耕地和永久基本农田用途管制,将用地计划与用地需求精准匹配,指导项目选址合理避让红线区域,不占永久基本农田、少占耕地。严格落实产业准入政策,进一步调整优化不符合生态环境功能定位的产业布局,进一步健全以环评制度为主体的源头预防体系。

    二、产业结构持续优化

    全市上下认真落实中央及省委、市委决策部署,紧扣市第五次党代会确定的“双轮驱动、三化并进、四建支撑,高质量发展”总体思路,紧盯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坚定不移强龙头、补链条、聚集群,推动产业体系优化升级,聚力打造“综合能源、油煤气化工、数字经济、装备制造”4条千亿级产业链和“现代农业、文化旅游、中医药康养、绿色环保”4条百亿级产业链,搭建起产业强市的“四梁八柱”,为经济提量升级、提质转型、提效跨越奠定了战略性基础。

    三、资源节约集约成效明显

    持续落实《庆阳市全面加强资源节约工作的实施方案》,以“能水粮地矿材”节约为重点,不断推进生产、生活、建设、流通、消费各领域和经济社会发展各方面的资源保护和合理利用。节能方面,紧盯约束性指标,深入推进节能工作,多角度、立体化降低能源消耗、发展低碳经济、推动绿色发展。目前我市已超额完成省上下达“十四五”能耗强度降低目标。节水方面,聚焦农业、工业、城镇等重点领域,加快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目前庆阳市被省住建厅、省发展改革委命名为甘肃省节水型城市,庆阳石化公司被省上评为节水型企业。节粮方面,紧盯粮食生产加工环节、储存流通环节,不断强化粮食节约减损。深入推进餐饮环节反食品浪费活动,倡导“光盘主义”,避免“舌尖上的浪费”,坚决遏制餐饮消费环节粮食浪费。节地方面,严格落实“增存挂钩”制度,采取有效措施处置“五未”土地。目前全市共处置批而未供土地9900多亩,闲置土地1500多亩。节矿方面,目前我市已建成绿色矿山10个,其中国家级绿色矿山2个,省级绿色矿山8个。节材方面,稳步推进绿色制造体系建设,目前已有1户企业获得省级绿色工厂认定,2户企业正在申报省级绿色工厂。

    四、双碳战略加快推进

    全市牢固树立“双碳”一盘棋思想,统一行动、统筹谋划,带动全市能源结构和产业结构绿色低碳转型。到2023年底,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源消耗比2020年下降6.79%,新能源装机总量达到237.6万千瓦,森林覆盖率达到26.3%,森林蓄积量达到2262.5万立方米,单位地区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非石化能源消费比重完成省上下达目标任务,绿色低碳经济体系已初步形成,为实现“双碳”目标奠定坚实基础。7月25日,庆阳市林业和草原局作为项目业主在全国自愿减排交易系统(CCER)开户成功,标志着庆阳市林业碳汇开发取得重要进展,纳入全国碳交易市场。目前,我市实施的首个林业碳汇项目—《庆阳市林业和草原局子午岭林区造林碳汇项目》,预计产生温室气体年均减排量约为18万吨,总减排量700多万吨。

    下一步,我们将继续以《中共甘肃省委关于进一步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决定》和《中共庆阳市委关于进一步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实施意见》为指引,继续深入推进绿色转型,打好绿色转型整体战,推动全市生产空间集约高效,生活空间宜居舒适,生态空间山清水秀。

  • 余翔:

    感谢杨主任的介绍。下面,进入记者提问环节,请记者朋友提问前举手示意,并通报所在新闻机构。

  • 甘肃广播电视总台记者:

    请问我市防沙治沙成果和下一步工作考虑是什么?

  • 庆阳市林草局副局长方显:

    “十三五”以来,我局认真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坚定不移走保护优先,绿色发展之路,采取“固沙锁边、造林筑屏、植草增绿”的治理措施,依托“三北”工程等重大生态保护修复项目,以小流域为单元,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扎实开展大规模国土绿化行动,累计完成沙区治理66万亩,实现了从“沙进人退”向“绿进沙退”的巨大转变。下一步,我们将从以下三方面持续推进防沙治沙工作:

    一是认真贯彻习近平总书记“6.6”会议精神,以打好黄河“几字弯”攻坚战为目标,坚持“增量”与“提质”并举原则,按照“三北”工程“一屏五区”建设布局,科学规划防沙治沙任务和重点项目。接续实施甘肃省庆阳市陇东地区生态保护修复和水土流失综合治理项目,加快推进环县三北工程林草湿荒一体化保护修复项目,年内完成建设任务123.79万亩,为打赢黄河“几字弯”攻坚战开好局。

    二是加快毛乌素沙地—黄土高原过渡带新时代“塞罕坝”建设项目前期工作,总体方案编制完成后,我们将衔接相关部门争取尽快批复,做好项目入库准备。

    三是认真总结防沙治沙经验,积极推广林草生态治理“环县模式”,强化科技支撑,努力打造半干旱沙化土地类型区综合防沙治沙示范基地,为我市及周边地区开展沙化土地治理树立示范样板。

  • 甘肃经济日报记者:

    《实施意见》中指出我市在推动生态文明建设高质量发展中部署了以生态系统修复行动为代表的“八大行动”,我市作为资源大市,请问近年来在生态系统修复方面,开展了哪些重点工作,下一步有何重要的工作举措?

  • 庆阳市自然资源局副局长南永强:

    生态文明建设是关系人民福祉,关系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根本大计,是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生态基础。《中共庆阳市委关于进一步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实施意见》印发后,在庆阳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我市全面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以历史遗留废弃矿山生态修复、油煤矿山修复、绿色矿山建设项目实施为抓手,扎实推进国土空间生态修复,取得了积极成效。对在产油田、煤矿企业,定期开展督导检查,督促企业“边生产、边治理”,积极创建绿色矿山,开展绿色改造,现全市共有2家油气矿山企业纳入国家级绿色矿山名录,10家油气矿山企业纳入了甘肃省省级绿色矿山目录。对历史遗留废弃矿山,积极争取资金进行治理,2021—2023年期间,我市共申请省级财政资金1122万元,治理历史遗留矿山点15处,修复土地面积67.41公顷。

    当前,我市生态文明建设正处于压力叠加、爬坡过坎的关键期,下一步我市将以市委印发的《中共庆阳市委关于进一步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实施意见》(庆发〔2024〕3号)为指导,重点从以下两方面推动生态修复工作。一方面高质量推进绿色矿山建设,2025年底前再建设省级绿色矿山4家,申报国家级绿色矿山企业2家,争取全市大型油煤矿山企业绿色矿山建成率达到80%以上,从源头上遏制减少矿山开采破坏生态。另一方面加快推进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修复工程,采取全域系统生态修复模式,统筹政府部门、油煤气重点矿山和社会企业,开展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修复工程,重点针对马莲河、蒲河、洪河、四郎河、葫芦河和支党河存在的水土流失、矿山破坏、林草沙化退化、水生态质量低等问题,牵头组织申报“庆阳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修复工程”,改善人居环境现状,缓解庆阳水土流失严重的现状,有效遏制环北地区土地沙漠化和中部黄土塬面萎缩逐年加剧的势头,进而夯实庆阳经济高质量发展生态基础。

  • 庆阳融媒•陇东报记者:

    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规划纲要》中明确提出了“以陇东董志塬、晋西太德塬、陕北洛川塬、关中渭北台塬等塬区为重点,实施黄土高原固沟保塬项目”。请您介绍一下我市固沟保塬项目推进情况?